浅谈散文写作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21:34
浅谈散文写作技巧 殷颖

(一)质朴
   用许多华丽的词藻,来堆砌成一篇美文,有时恰似厚妆艳抹的俗脂庸粉,这种美顶多是浮华的美,文章的内涵,反而空洞贫乏,并非是好的散文。质朴的文章,才具有踏实,持久的美,才能真正感人,所谓绚丽之极,归于平淡。质朴的美是藏在作品核心里;如素淡的松柏,四季长青。骈骊的文体如霓虹灯般炫丽,但终会盛极而衰。好的文章要用最平实,最真挚的文字写出来,所谓修辞立其诚。诚恳的文字,“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凭爱心说诚实话",最能感人。且会历久不衰,影响深远。
   记得读过农业社会学家杨懋春长老的勉斋文集,杨氏记述他的童年生活,文字极平淡,但有一腔醇朴的真诚,透纸而出。他忆述童年时,说他常常尿床,及一些一般人羞于启齿的事,大家都会略而不提,但他却毫不掩饰地娓娓道来,读了令人感动难忘。
   诚实落笔,才会写出动人的好文章。
(二)简约
   梁实秋说过:“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一篇漫长的议论,如一场冗长的讲道,让人读(听)了起催眠作用,东扯西拉,找不出重心与焦点。好的文章要精简凝链,要言不繁,层次分明,掷地有声。使人读了历久不忘。
   人们能记忆的好文章,多半都是较短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未满百字,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只有一百四十字。创世记的作者以如椽巨笔,用八百字便能写出神所创造的天地,更是神来之笔。
   文字要写得简短,惜墨如金,才能有“金苹果落在银网子里"的效果。
   中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氏能用一,二十个字写出极短篇的故事来。要学写短文,应以蒲松龄为师。
(三)空灵
   空灵就是美学的距离,是一种含蓄的美,如雾中看花,隔一段距离来欣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要能将散文写得像诗一样的美,自会有空灵的境界,写出空灵的妙笔。
(四)散文的节奏
   散文的节奏,是一种生动的韵律,如音乐灵动的拍节,精到的散文读起来会有立体感,它不必是韵文,也不必是骈文,更不需要韵脚与对仗。但读起来,自然有活泼的韵律与音乐的旋律。
   有些文章念起来能琅琅上口,如欧阳修“画锦堂记"中的名句,“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句中因加上一个连接的“而"字,读来便气韵生动,有了节奏感。保罗在罗马书八章三十五至三十七节中的那段:“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同样,有这种节奏感。
(五)人情味
   梁任公论作文说:“笔锋要常带情感",而情感正是作品的灵魂。
   具有人情味的作品,最能触动人的心弦。引发共鸣,其感染力也最为深刻。读者文摘选稿的尺度,便是以具有人情味的文章为上选。要写一篇感动人的见证,必须有深厚的人情味,让人读了有一股暖意透入心窝。
   二十年代的散文大家中,朱自清,徐志摩等擅写美文,能领一代风骚。鲁迅能将文字写到冷绝。但最具醇朴,敦厚特质的文章,应为丰子恺的散文。他写的“给我的孩子们"与“作父亲"等篇,厚厚的人情味,跃然纸上,使人读了不能不受感动。而人情味就是最珍贵的爱心。
  
   附录:丰子恺“作父亲"
  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一个孩子从算草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我刚搀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姊姊们买完了轮不?他,所以激烈地哭?。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孩子们见我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前更响了。他们彷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作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缀罢。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好来!好来!"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入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的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袋子。我向挑担的人说话:
  “小鸡卖几钱一只?"
  “一块洋钱四只。"
  “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
  “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他说过,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越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罢!"
  “没有还价!"
  他并不停步,但略微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二角大洋一只,卖了罢!"
  “没有还价!"
  他说过便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  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一个号啕大哭的孩子。
  对门的大嫂子曾经从矮门上探头出来看过小鸡,这时候便  ?针线走出来倚在门上,笑?劝慰哭的孩子说:
  “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我来叫你呢!"她又笑向我说:
  “这个卖小鸡的想做好生意。他看见小孩子们哭?要买,越是不肯让价了。昨天坍墙围里买的一角洋钱一只,比刚才的还大一半呢?"
  我对她答话了几句,便拉了哭?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的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呀!
  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
  “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唏嘘?;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
  “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1922年五月二十日
  
(六)灵感与素材
   作家写文章的灵感,非凭空而来,是要靠观察世象,体验生活,而且要对人生作深入缜密地体察与分析,才能得到好的写作素材;而这种观察,不能仅靠一双肉眼,是要靠第三只心灵的眼,才能观察入微。除观察以外,也要会倾听社会上人们的心声,同样也不能仅靠一对肉耳,而是要具备能听到别人内心深处的第三只耳。
   作家要具备第三只眼,与第三只耳,才能收集到好的写作素材。而且不仅要靠视觉与听觉,也要靠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来扩大心灵的机能与感受。
   隐居在华尔敦湖畔的散文大家梭罗,能用他异于常人的耳朵听到种籽发芽的声音。作为一个基督徒作家,除了要能听到自然界与人文界的声音外,还要能听到神微小的声音。在旧约士师时代的老祭司以利,听不见的神的声音,童子撒母耳却能听见(撒上三章);保罗更能听到乐园中隐密的言语(林后一二:4)。保罗也勉励我们“不要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8)。这些肉眼所看不见的异象,与肉耳所听不到的声音,就是圣灵的启示。信徒是要比一般作者更深一层,更高一处的,接受圣灵的感动。
   作者除了要会观察,体验以外,也要会收集一切可用的资料,韩愈所谓:“牛溲马粕,败鼓之皮,兼收并蓄,待用无遗。"辛勤的蜜蜂要采集千朵花粉,才能酿制一匙蜜。作家要随时携带笔记本,将可用的素材分别记录下来,并要能分析与组织资料,用为写作的素材。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分档存贮,使用时才可一索而得。
  (七)文勿惮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熔裁"论:“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故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要。好的作品都要经过千锤百链,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千万不要写好后立刻寄给编辑,要编辑替你改,而要自己修改。如一时找不出毛病,可将文章搁置数日,然后再读再改,一直改到满意为止。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也。
   几个着名的修改范例如下:
  1. 唐僧齐己“早梅"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代为改作“昨夜一枝开",是谓一字师。
  2.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曾先后用过“到",“过",“入",“满",最后改为“绿",才成为不朽名句。
  3. 范仲淹作“严先生祠堂记"中有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后李泰伯为其易一字,将先生之“德"改为“风"字,便因易此一字而成千古名文。
  4. 韩愈为贾岛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之“推"字,建议改作“敲"字,“僧敲月下门",乃成为千古推敲的佳话。
  5. 唐诗人高适有句“前村月落一江水",咏钱塘江之潮汐,书于壁上,后觉不妥,再回车原处时,发觉壁上诗已为人改为“前村月落半江水"。这个“半"字才能更传神。
  6. 唐诗人杜甫有句:“林花?雨胭脂□,水荇牵风翠带长"书于某寺壁上,因年久寺墙颓圮,首句末后一字湮没。宋代诗人试为杜诗补遗;苏东坡填以“润"字,黄山谷填以“老"字,秦少游填以“嫩"字,佛印填以“落"字。后寺僧找出杜诗原作为:“林花?雨胭脂湿",补遗的四位大诗人,在所补的诗句中,各自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但杜诗原作中的“湿"字,仍最为传神。
  7. 欧阳修作“画锦堂记"中有“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文已送出。忽有所悟,立即快马追回。在两句中各添一个“而"字,遂成千古名句:“仕官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读起来更能铿锵有致。
   其实,写作根本没有甚么技巧可言,有所谓大巧若拙;以上的几段记载,都是一些长年从事写作者所摸索得来的经验。喜爱写作的人,只有两件事必须坚持;一是要不停的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是要不断的写,文笔只有在持续写作中才会有进步。文章的技巧也自然会娴熟,所谓熟能生巧。
本文选自作者新着编辑钩沉-谈编,写,译的素养与实务,道声出版社出版。
  FROM:翼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