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有可能危害科研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59:25

浅阅读有可能危害科研工作

佟贺丰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发表于《科技导报》2007年21期)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8月公布的“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阅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在调查的识字城乡居民中,图书阅读率仅为48.7%,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50%。调查还表明,我国有网上阅读习惯的人数比例正以每年递增40%的速度增长。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有网上阅读习惯的人已达近30%。可见,传统的书本阅读正在远离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而网络阅读则受到更多的青睐。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屏幕已经成为很多人阅读的对象,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的书本阅读。于是,一个新名词也开始被频频提及——“浅阅读”。“浅阅读”是指浅层次阅读或者浅易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就是典型的浅阅读。关于“浅阅读”的利弊,专家们还有很多争论,没有统一的意见。

浅阅读的出现是和信息爆炸、大众文化流行等社会因素相伴而行的。当信息生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人们就需要一种方式来大致把握这种海量变化的状态及信息。浅阅读可以迅速拓宽人的知识面,在阅读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因此,它并非一无是处。但拥有浅阅读习惯的读者在获得快感后又可能迅速将读过的东西弃置脑后。也就是说,浅阅读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阅读速度区分出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不同状态。有研究表明,读者在浅阅读状态时平均每分钟可以读250个字,而深阅读状态时,这个数字是100个左右1。曾有专家做过调查发现,人们在网络阅读时,与其说他们在阅读,不如说他们在是浏览2。这是因为,阅读需要大脑一定程度的紧张度,而网络浏览时大脑处于较松弛的状态。

随着文献的数据化,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放弃了原来去图书馆查阅期刊的做法,转而通过网络获取电子文献。如果科研人员在阅读文献时也呈现“浅阅读”的状态,则可以肯定地说,对研究工作是弊大于利。主要的原因有两条。

浅阅读导致浅思考。浅阅读那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难以令读者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正确的读书方式对人的思维有很大的影响。汉代学者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善读,就要讲究阅读方式。科研工作需要严谨的思维习惯,文献的阅读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科学研究涉及的思维过程大致包括四大阶段,即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验证,其中前三个阶段都和文献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在阅读文献时只是草草了事,怎么可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呢。科研工作者要想从文献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有待进一步挖掘的问题,就必须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功夫。著名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在谈自己如何阅读文献时就说到:“掌握文献、对文献进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阅读文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时也会有错误”3。由于浅阅读在阅读者知识结构上留下的可能只是众多知识点的一个个模糊的影子,就不易发生知识点之间的碰撞融合。没有积极、深入的思考,简单成为一个“知道分子”,是很难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就的。

长期的浅阅读容易养成浮躁的情绪,而浮躁是科研工作的大敌。浅阅读的内容大多是碎片化的,不完整的,长久下去,阅读者会静不下心来,无法深入下去,更谈不上潜心思索和感悟。有学者对人的网络阅读方式做过研究,他们发现,网站读者往往首先阅读的是标题式宣传语或者大字标题,但经常读到1/3就会作出判断,这个时间往往还不到一秒钟4。在如此急切的心态下,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阅读呢。虽然阅读方式只是人的行为方式的一种,但浅阅读一旦成为读书习惯,浮躁的心态一旦养成,其危害可就大了。科研中的文献阅读是需要一步步深入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全体研究生们曾共同撰写过一篇如何写论文的文章,在网上广为传播。他们认为,阅读文献是需要练习的技能。阅读文献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就要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事情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5。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值得推荐的科研文献阅读方式。

当然,笔者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浅阅读。如果科研工作者只是用浅阅读来调节紧张情绪,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参考文献:

1.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it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How to read [R].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 Kenneth Holmqvist, Jana Holsanova, Maria Barthelson, and Daniel Lundqvist. Reading or Scanning? A Study of Newspaper and Net Paper Reading. The Mind’s Eye: Cognitive and Applied Aspects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 [R]. 2003 by Elsevier Science Ltd.

3. 邹承鲁.我的科学之路,科学时报[EB/OL]. [2002-07-02].

http://www.cas.ac.cn/index/0S/56/45/Index.htm

4. Jakob Nielsen. Eyetracking Study of Web Readers, [EB/OL]. [2000-05-14].

http://www.useit.com/alertbox/20000514.html      

5. How to do Research At the MIT AI Lab, [EB/OL]. [1988-10-16].

   http://www.cs.indiana.edu/mit.research.how.to/mit.research.how.to.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