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复苏主要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5:02
巴曙松: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复苏主要动力 2009年10月23日09:5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巴曙松: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复苏主要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预计,考虑到2009年新开工项目的持续性,2010年新增贷款依然会保持在7万亿元以上的高水平。带动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以城市化为主线的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从目前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的实施进展以及银行的信贷资金配套情况看,总体开工的项目可能显著超出市场的预期。从目前的趋势看,投资增长的高点应当说还没有到来,2010年经济向上调整的可能大于产能过剩的风险。

  巴曙松表示,出口如果可以迅速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增强,那么经济决策者就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局部泡沫进行灵活调整,而不用过于担心这种调整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和复苏信心的打击。

  龚方雄:中国将面临一种长期性牛市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近日表示,未来12—18个月,全球经济周期性的复苏会拉动中国出口产生至少10%的恢复性增长,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将增大,出口带动的成长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会提高,在此基础上,2010年中国经济不但可以保八,还可能进一步提升,达到9%以上的增速,但2011年、2012年情况如何,仍无法确定。但即便如此,在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仍然有条件保持一枝独秀。整个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不能轻言结束,这也决定了中国所面临的将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一种长期性牛市。

  易纲:中国人搞研究“语言要准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日发表演讲时说,长期以来,中国人由于文化上的原因,有很多著作和知识分子,不愿意把话讲明白、讲准确。比如说宋朝时出的《三字经》中有句话叫“明句读”,就不发明标点符号,而是让知识分子凑到一起比,看谁能完成断句过程,我能断句,你不能断句,我比你学问大,我就笑话你这个不能断句的人,他们并没有考虑把这个文字写得更简单,让人家一读就懂。但是西方的教材,则是想尽办法让读者读懂,把事情说得越明白越好。于是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文明就不能穿透普通的老百姓,或者说它不愿意穿透普通的老百姓。这使得我们的文明虽然这么伟大,但在几千年来都是精英的文明,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懂的东西很少。于是在鲁迅先生以及很多中国文学家笔下,以前的中国人就是浑浑噩噩的,没有是非观念。所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话写明白,在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时候,语言要准确。

   张鸣:靠“国学振国威”很离谱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近日撰文说,提倡国学,是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为了重振传统,用经学强国,就比较可笑了。同样,今天如果人们学点传统的东西,读读论语、孟子,念念唐诗宋词,尤其是跟自家孩子一起读,是个好事。总比闲来无事打麻将、赌博强上百倍。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益人心智。

  可是,如果像某些提倡国学者所说的那样,在21世纪的今天,重建儒学的独尊地位,把儒学尊为国教,靠儒学或者国学重振国威,治国平天下,那可就离谱了。国学如果能强国,近代中国就不可能总是受人欺负,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一代接一代地引进西方的器物、学术和思想,艰难地在现代化之途上跋涉。

  当今,在某些官员眼里,国学的某些成分,可以帮他们做好官,可以从中学会很多治人治国之术,也可以让下属学会怎样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国学,一般性地读读倒也无妨,如果真的迷进去了,忘记了我们身处的时代,在上者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君,在下者毕恭毕敬权当自己是臣,就难免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