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明显女性化 专家称父教缺失危及民族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1:25
2010年06月18日 14:27羊城晚报【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81条

父爱对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快报记者 黎湛均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陈学敏
最近“伪娘”很火,如2010年快乐男声成都赛区的参赛者刘著,其怪异的女性声音和打扮引发了强烈争议,“男孩危机”这个新鲜名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这是孩子在成长当中父爱缺失的表现。”社会学者、教育专家将其定义为“父爱饥渴”症。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父教,这个略显陈旧的话题,再次让人陷入深思:作为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现象:近半人认为孩子缺少男性教育
热销小说《伪娘》中,有这样一段注释:“伪娘为何物?有时,伪娘只是上帝所犯的一个错误,给了他们纯洁的少女心,给了他们可爱的少女外表,但是却残酷地给了他们男生的身体……”
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女性化倾向明显,勇敢担当的精神几乎没有;48.5%的人说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
有媒体报道说,刘著父亲是公务员,工作忙顾不上他,从小跟着母亲,加上周围的人都是女性,刘著的生活方式和衣着打扮也就慢慢女性化。类似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多家早教中心和小学了解到,目前父亲参与亲子活动的比例不足5%,孩子几乎都是由妈妈或奶奶带领参与活动。搜狐母婴频道的调查也显示,50%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1小时;超过60%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超过20%的父亲并未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德国幼教专家福培尔说:‘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尤其是男孩。’”上周,在广州市一所重点小学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该校三年级一班的一位家长张女士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很多家庭中,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学校里的男老师(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也显得相对较少。
“没有男性榜样,男孩向谁学习呢?他们憧憬的那些充满男子气的‘出格’行为,永远无人带他们实施。实验表明,如果男孩4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父爱,他们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就易倾向女性。”张女士说。
调查:倾诉对象中国父亲排最后
“爸爸对于我来说只是一周只见一次的亲人。”小玫今年读五年级,她对爸爸的记忆只有那辆每周只来一次的黑色轿车与几乎每15分钟就响一次的手提电话铃声。“每次见到爸爸他就会问我的成绩、问学习,爸爸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严肃的。我是否换了发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他从来不知道,而我也不想刻意去告诉他。”小玫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小玫这样“不愿”与父亲交流的孩子不在少数。今年3月,一份由中日韩美四国青少年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孩子比其他三国的孩子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在选择倾诉对象排名中,中国的父亲排在最后一位。
“中国含蓄的文化传统,对亲子沟通特别是父子沟通也是一个障碍。”小玫的班主任陈老师认为,在当下的中国,传统上的父亲形象显得单薄:“彼此感情很深,却都不善于直白地表达。一些父亲秉持了传统的严父慈母观点,对待孩子十分严厉,导致孩子只能仰视自己的父亲,平等、贴心的交流也就变得不切实际。”
“现在很多父亲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教养责任,把工作与养家看作父职的全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孩子,忽视了父亲的教养职责和为父之道。很多孩子在提起父亲时,只知道爸爸是负责赚钱养家的,是‘严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陈老师说。
“希望爸爸都要学会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陪同孩子健康成长。”作为一名老师也是一名母亲,陈老师向天下父亲发出呼吁。
求解:父亲应积极参与孩子教育
“从小缺少父爱,独自漂流在达州,孤独和寂寞让我很难熬。我渴望在达州找个干爹,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今年2月,安徽巢湖的李先生登报找“干爹”引发社会热议。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还显示,53.8%的人认为父亲会让男孩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44.1%的人认为父亲会让女孩更具有自立精神。“父教缺失已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隐患。”“男孩危机”论点的提出者孙云晓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的父亲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教育责任———社会对“父教”的需求似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学者认为,父亲既是承担“养家糊口”责任的重要家庭成员,更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角色,父爱在孩子的成长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勇敢等性格的塑造上具有重要作用。
孙云晓表示,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的作用是有所侧重的。婴幼儿时期以母亲教育为主,母亲独有的温柔、细心、周到,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发挥出明显优势。小学阶段父母责任各半。上了初中以后,母亲的影响力下降,这时就需要父亲发挥更大的作用。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独立,不能忍受母亲过于细微的管束,此时父亲较松的管教反而受到孩子的欢迎。
作为一名常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范景宇去年出版了《中国式父教》一书。他认为,母亲的态度、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满意程度会影响父亲投入和参与孩子教育的水平。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应当积极鼓励,还应尽可能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父亲参与孩子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上一页 12下一页>>
欢迎订阅凤凰网资讯电子期刊
大事发生,手机看凤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赵宏伟:日本的民族政策和中国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