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老袁的后青春期生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4:57
2007-04-27 08:01:33
大中小
今天是我42岁的生日,也是我心理年龄24岁的生日。哈哈。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我太大了,正如我自己也不觉得我大一样,只有我的老妈是个例外,因为她觉得我可能是几乎没有希望的大龄老青年了。谢谢老妈,我知道您的担忧,我还好啦,哈哈,还没有您以为的那么成为垃圾,也还没有您以为的那么衰老。 所以我希望到我八十岁大家还能喊我袁哥,我可讨厌有人张口喊我叔叔喔。嘿嘿。
很多朋友觉得我过去的日子里太爱做事情,做太多事情,做太杂的事情,因此而常常有问我一句话:你累不累啊?通常在被问这句话前,我很少想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什么会问我累不累的问题?我很少累,说实话。那为何我做事多杂不累而很多朋友做事单少而有累的感觉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但是我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其一只做很少的事情,大家看我做的事情多,实际上基本上都是我在做好了研究咨询工作以后的成果的扩散利用,人有一专再发展多能,掌控感就会强,而不会徒以羡慕别人的事业钱财成就而没有自己的结果的那种惶惶之心;其二是只做喜欢的事情(在我就是做研究性的生意,或者生意性的学问),我曾经说过做喜欢的事情但可以交往不喜欢的人为朋友的道理,人在喜欢的事情上就可以有热情,有投入的可能,有突破的希望,也正因为热情与投入,因此而能吸引感召其他人,也能获得成就感而支持接续的投入;其三使用积极转移法来休息而不是使用睡觉发呆这样的消极休息法,人同时发展与拥有多样的知识技能与活动的机会,那么就可以不断地相互转移,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可以轮流工作与轮流休息,这样我们本身也可以比较健康与平衡的,而且这也不必意味着工作狂,因为我们完全可以挖掘出很多的非职业性的趣味与有价值的社会活动领域;其四经常让自己面临一点新的挑战,免得我们坠入自己设定的习惯而成为一个麻木循环的动物体,新的挑战能激发我们的机体变新变灵的反应能力,我曾经说哪怕每天自己给自己买一朵新的花朵,能够坚持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当然我现在每天在这里能写一博也是这个意思。
有人感觉我可能还是不太正常,因为似乎只有以工作为中心而损失了生活,我损失了大部分在25-40岁间已经建立的家庭生活模式。这个看法也算公正,但我要说也不是我故意追求的。也许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了自己做决定,但我还是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自己的家庭情趣的培养,实际上我也不羡慕大部分已经成家的朋友所拥有的家庭生活方式,我不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我只希望将来成为我太太的那一位,觉得我们的生活是有趣、生动、充实、有意义的,而且我们共同养育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美好而和睦的家庭里,有自然而良善的天性成长的机会,我们不离不弃,白头到老。我只要能得到这一个人的认同,那么我的生命就圆满了,我的所有的等待与信念的价值也就足够了,而对这点我十分乐观。其实我的个人生活与家庭生活原则是:不要那么成功,不要那么有钱,不要那么有学问,不要那么有名,不要那么美丽潇洒,不要那么完美,中不溜丢是最好的了。有意思的是,这也是历史上很多有过大富大贵的人给予后人的嘱托呢。
很多人把活力等同于青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年轻的时候我们就会乐于探索与追问,乐于尝试与打破,对很多新的东西有兴趣而且不太拘泥于原先的规矩。但是我要说,青春活力是相当于空气这样的自然资源,大部分的年轻人拥有,并且并不是我们自觉建设的结果,我们个人的自觉活力的水平端看你在这个自发阶段过去以后的在意与建造。也就是在后青春期,我们能不能保持甚至发展更大的活力呢?我自己是不把活力看作青春期的专利的,如果我们能够接受更年轻的人的影响、对新的形势与知识采取开放的态度、在专注的基础上发展多面向能力、挖掘与发挥自己的喜好到极致的程度,那样我们就可以保持空前的甚至超越青春期的后青春活力。即使在家庭与私人生活领域,我也相信,积极主动的营造可以创造美好的情感发展。我希望我太太与我一样喜欢环游全球,探索新意,给我们的孩子以广博的见识与容纳他们创造的气度。
我有个很有意思的感觉,就是觉得与我的同龄人之间有很深的代沟,实际上我也觉得与大部分小我10岁左右的人有代沟,而且是他们比我老一点。很多我曾经交往的年轻朋友,在5-6年之后我就觉得他们与我之间拉开了心理年龄的距离,而且还是他们比我老一点。不是成熟而是衰老,是那种我在23岁时在司法部机关曾经愤然写下的“苹果烂掉算成熟”的那种感受。很多人会觉得那在非青春期保持着青春般甚至超青春的活力是有点需要革命精神的,也就是革除旧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惯性,同时不简单去听从周围同龄人的社会化从众行为。而其结果就会面临很大的社会与自我的压力。也许,但我强调这是一个非革命性的选择,因为其实我们人本有我说的专注、偏爱、积极与迎新的自然趋向,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内在需要,我们只要开始多少做点点尝试,建立一点点行为开端,稍微加以反复,就能演化成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我觉得这基本上是一个平缓与渐进的过渡过程,正如我们用散步的方式进行运动一样,重要的是不要简单地认为我们已然存在的一切就是当然的,我尤其觉得不适合把这种定式观念传播给我们的下一代。不管有多少朋友指点我,我定意要做接续长青的枝桠,而不做成熟坠地的枯枝,即使在我生理意义上的青春期离我遥远而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