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下岗了,行政霸权还在(中国青年报 2005-1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28:04
首页->>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博导下岗了,行政霸权还在
2005年12月02日
方虹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意味着打破了“博导”终身制“堡垒”。部分教师认为,高校改革是大势所趋,吉大此举给师大乃至国内所有高校教师敲响了警钟。(新华社11月30日)
吉林大学打破“博导”终身制的选聘改革,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罕见,将会对高校改革产生影响。但是,吉大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因为传统的“博导”资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现有的“博导”资格认定方式是如何制定出来的?主要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占主导。能否成为“博导”,更是要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给不给你博士点。在评选“博导”时,那些真正指导研究生的教授们却没有任何发言权。因为在高校,教师形不成共同体,达不成同行评议,即使在职称评定中有所谓的专家评审,也多是走过场、摆样子。
行政导向势必导致依附于官僚制的等级制。据此我们就可理解,为什么高校的高官都有高职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今天的高校中,职称有着过于浓厚的行政等级色彩。人们习惯对职称进行行政等级式的类比,如讲师相当于科长,教授相当于处长。至于博士生导师,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便给予其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博导”事实上已经变成高出教授的一级“职称”。也就是说,“博导”高于教授、“博导”终身制是行政导向的产物,这反映出中国学术领域行政霸权的阴影。
事实上,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家高校,一直在进行有关的制度改革。但改革不是给真正的学术中人以自主权,而是逐步扩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的监管力度。结果职称评判中的行政导向越来越强,根本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聘,倒是让那些善于钻营或者拥有行政资源者大行其道。所以,我担心的是,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即使在吉林大学能够行得通,到了别的学校又会怎样?从高校的“博导”现状来看,有导师过滥的问题,有程序缺陷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依然是行政导向过强的问题。假如不革除学术领域的行政霸权,传统的“博导”资格认定方式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有学者面对高校里职称评选体制存在的弊端感叹万分说:“诸多显而易见的不合理,既然是人为的,难道真的不可以改变?”当然可以改变,但是需要改变的不是教授们,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它们应该思考如何在科研、学术、教育领域更好地尊重知识、减少行政干预,铲除学术领域的行政霸权。否则,即使有“博导”下岗了,但行政霸权还会继续把不合格的“博导”推上前台!
博导下岗了,行政霸权还在(中国青年报 2005-12-2) 视点:禽流感、手机实名制、下岗证、留学生(中国青年报 2005-12-14) 陈剑:脉搏停止了,时针还在走(中国青年报 2008-5-21) 别再往伤口上撒盐了——一位下岗女工的诉说(中国青年报 2003-1-22) 蒋昕捷:党校清静了、“普利策”下岗、银幕与生活、新闻联播主义(中国青年报 2009-4-29) 鲁宁:为反行政垄断立法在现阶段是奢侈品(中国青年报 2006-6-26) 偷菜禁令背后的行政霸权心理 牙没了,基因还在 生命还在却丢失了自我 心伤了,但爱还在 下岗的12问题 还有多少衙门在“压迫”煤炭行业(中国青年报 2005-12-15) 医院院长直言拜金主义在医院盛行(中国青年报 2005-12-23) 地产大佬任志强在挑衅什么(中国青年报 2005-2-23) 拆迁纠纷 法院判区政府和公安局行政不作为(中国青年报 2009-12-3) 专家呼吁:应明确禁止设圈套式行政执法(中国青年报 2009-12-14) 拆迁纠纷 法院判区政府和公安局行政不作为(中国青年报 2009-12-3) 拆迁纠纷 法院判区政府和公安局行政不作为(中国青年报 2009-12-3)ff 人大常委委员:23岁法院副院长问题应予行政监察(中国青年报 2010-2-27) 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制度霸权 医疗补贴主要给了富人(中国青年报 2005-12-23) 郭茗儿:你还在翻他的爱情案底吗(中国青年报 2006-7-3) 郭茗儿:你还在翻他的爱情案底吗(中国青年报 2006-7-3) 郭茗儿:你还在翻他的爱情案底吗?(中国青年报 20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