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11:13
http://www.gx-info.gov.cn 2007-7-10 11:18:34
摘 自:宏观经济研究
全面、深刻、准确领会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改善西部农民生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一、加快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更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新的战略决策和推进和谐社会的关键点。
首先,全国和谐的薄弱之处是西部地区。突出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总量看,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4左右,但西部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5。2005年,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区、市的全部GDP为27390.3亿元,而当年广东一个省的GDP就达21701.3亿元。从人均看,2005年,全国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是上海,为51583元,北京是44441元,而西部的贵州人均GDP只有5222元,仅为上海的10%多一点。经济不发展,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西部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据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西部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的比重高达3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另外,西部地区还面临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全国36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中,西部地区约占80%;全国每年新增2400多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中,西部地区占90%以上。
其次,城乡和谐的薄弱之处是农村。以人们常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为例,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事业欠账更多,是“短腿中的短腿”。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农村中小学现有危房面积3670万平方米,危房率6.6%,占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81%。西部地区尚有100多万中小学生因校舍短缺不能就学。二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落后。据调查,中西部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率为33%,80%的乡镇卫生院需要装备或更新X光机等常规设备。三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不足。2.3万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或设施简陋、面积狭小,尚有5000多万农民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相当一部分已经实现“村村通”的地区只能收看三、四套节目。四是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近50%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达不到基本标准。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文化生活贫乏,保持低生育水平的工作难度较大。
第三,社会和谐的薄弱之处是农民。从收入水平看,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万元大关,达10493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3254.9元,两者之差已由1978年的1:2.57扩大到1:3.22。而这种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2005年,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为1:2.51、1:2.19、1:2.1,而西部地区的西藏、贵州、甘肃、新疆这一差距分别达到1:6.93、1:4.47、1:3.73、1:3.37。从与基本生活相关的水、电、路看,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一是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其中中西部地区占80%,饮用氟砷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50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近4000万人,经常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的有9000多万人,因污染和自然原因饮用水微生物含量严重超标的有1.3亿人。由于长期得不到安全饮用水,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二是用电难、用电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部分农村地区用电尚未实现城乡同网同价。三是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目前,全国还有近100个乡镇、近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30多万个建制村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农村公路中沙石路占70%,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
总之,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看,关键和难点不在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居民,而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农村的农民。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变西部地区农村的面貌,改善西部地区农民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的难点所在,也是着力点所在,是突出的抓手。
二、以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生产发展,才能生活富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央着力培育西部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突出抓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收入这个抓手,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政策和新的举措。
第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首先国家要支持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交通、水利等。特别是对于一批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大水利、能源、交通项目,国家要给于高度的重视、优先给于支持,尽快开工建成投入使用,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的后劲。其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对全国乃至世界人类的贡献。因此,西部地区必须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树立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对全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理念,切实把生态保护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国家要尽快研究生态补偿政策,确保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断“穷根”。和谐的基础是公平,而公平的起点是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有人说,当今社会,知识决定命运,教育支配人生。上不了学,不识字,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就是给座“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异常重要,这是切断西部地区农民贫穷“根子”的重要举措。中央决定,2006年在西部地区实施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
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并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投入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这是促进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应从西部地区农村的实际出发,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措施。以教师资源为例。计划性、强制性配置教师资源到西部地区农村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农村,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物质奖励的吸引力也有限,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农村教师待遇,国家有实际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鼓励教师资源向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应着重强调非物质性、有长远效益的激励,比如,资格的认证。现在社会上特级教师非常受欢迎,收入水平也高,如果将特级教师的评定与支援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年限相挂钩,这必将促使大批优秀教师乐于到西部地区农村任职任教。
第三,“两条腿走路”,解决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富裕问题。农民苦源于农业效益差,而农业效益差的“牛鼻子”是农民人太多。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人多是中国最大的难题”,而这道难题的难中之难是西部地区农业人口问题。使人口众多的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效益相对低的农业转入到效益相对高的非农产业,是改善西部地区农民生活的根本所在。然而,以常规的途径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需要漫长的时间。比如,新疆目前乡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2.8%,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历看,农业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比例由7:3发展到3:7,英国用了200年,美国用了100年。因此,在破解加速减少西部地区农民这道难题方面,我们要真正有中国特色,这就是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积极促进西部地区农业人口“走出去”,转移到城市。另一方面,不可偏废“引进来”,应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农业人口在当地实现身份转移。要为乡镇企业的转型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乡镇企业是有中国特色的产物,不应轻言放弃。可借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做法,国家财政支持建立农村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扶持有市场、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发展。针对目前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失血”的严重问题,研究探索放宽西部地区民间融资管制、恢复农村居民信用互助的功能。要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提供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鼓励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西部地区农村创业;同时,实施西部地区村干部技能培训工程,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带头人的致富能力。要搞好规划引导,以贴息、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引导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与西部地区农村建立对口联系,在尽量相互配套的基础上,推行“一村一品”战略。
第四,加大投入,扶持水、电、路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首先是让广大西部地区农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要巩固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成果,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力度。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着力完成高氟水病区村和所有高砷水病区村的改水工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资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其次是让广大西部地区农民走上顺畅便捷的道路。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十五”时期西部地区通县油路工程,共建成2.6万公里,惠及17个西部和中部省份、133个地州市、1100个县市区,西部地区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为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06年开始启动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应着力解决西部地区“油路到乡”,除从新增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外,继续从车购税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第三是让广大西部地区农民用上既经济又有保障的电。要加快完善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提高农网改造覆盖面,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在电网延伸供电不经济的地区,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利用小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西部地区农村无电人口提供基本电力供应。同时,要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城乡电力同网同价工作。此外,还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通信建设、村容村貌环境治理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努力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巩固、提高、稳定、保障”的要求,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第五,强化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当前,农民怕得病、看不起病、治不了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人口大量增加,这个问题在西部地区农村更加严重。在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继续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要以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包括县医院、县中医院(民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村卫生室,增加中央政府的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建立起与西部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并为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西部地区更大的优惠条件。继续以中西部地区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为重点,抓紧实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作者:刘晏良 来源:《宏观经济研究》
扎实推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人民网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人民网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有 关 政 策 措 施 的 通 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初探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榆林现代特色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民进建议:抓好四方面规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8年要突出抓好三件事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当前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建议的答复(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重道远 《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培育新农村建设主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