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圈子”运动刺激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47:25

中国新“圈子”运动刺激经济

http://www.caistv.com  2010-04-07 10:26  商界—财视网 商界导读:中国的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也逐步在得以修正。在密集出台的区域振兴规划背后,我国区域经济版图已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新区域经济版图。

文/耿雁冰

仿佛在一夜之间,那些长期被遗忘在地图上的人们,似乎都看到了本地区远大的前程——2009年开始批量推出的区域振兴规划,描绘出了一个美丽新世界。

中国的区域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也逐步在得以修正。结果是简单的,但过程总是复杂的。在新地图形成之时,各个区域内部的整合、提升、嬗变,以及区域之间的竞合,无不都在精彩演绎。

在两会的舞台上,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部大戏。它,已经开始了。

新版图的3条线索

2010年开年以来,“海南国际旅游岛”等一个接着一个的区域振兴规划,成为了中国市场新的生机和亮点。

从2009年至今,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13个规划。近一年多时间中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务院去年批复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之一。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介绍,黄河三角洲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土地800多万亩,这在近年来政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背景下,成为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同时,这里还有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胜利油田及广袤的湿地。在黄河三角洲发展规划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作为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而“转变发展模式”成为了黄三角开发建设最大的亮点。

如果在地图上把区域规划涉及的省份标注出来,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而尚未有规划的省份,也纷纷加紧报制。分析人士表示,从消息面上看,2010年国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会有更大的动作,会有更多的区域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规划。专家还表示,我国区域经济版图已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新区域经济版图。

“中国经济为什么企稳回升?是一个个地区政策支撑的!尤其是那些国家给了规划、给了文件的重点地区,这足以证明国家的区域政策有多么重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

范恒山透露,作为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相关部门在审批规划的过程中,始终按照三条线索来推进:基于加快重点地区发展、落实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地区区域开拓空间。仔细比较13个规划,不难发现,区域发展战略总是遵循着这样的轨迹来进行。

国家意图与地方谋划

现在已经出台的规划和政策性文件无非是两类,一是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极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区域,比如国务院关于支持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的纲要;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正是针对不发达地区的规划,改变了长期以来东、中、西部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确定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超过东部的势头,并且首次出现了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超过了发达地区的拐点。“从2008年起,中部、西部、东北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东部,一直到去年始终保持这样一个增长势头,这是多少年没有的,可见政策的效应之大。”范恒山说。

具体操作方式是,地方把自己制定的方案上报给中央后,一般由发改委组织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团队实地调查,与地方政府协商,最后制定方案。区域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和政府经济调节工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国务院批准了一系列地区的发展,思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中央与地方难免会有博弈。 

实际上,这一轮中央政府批复的区域规划中,并不是着眼于给这些区域多少政策优惠、多少投资项目,避免把中央政府批复规划视为一种政策待遇,各地都要争戴一顶“帽子”,而是给予更多的制度创新和实验的自主权力,地方运用得当会产生更大的效应。如果每个区域都由中央政府批复一个规划,既不现实,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是矛盾的统一体,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在制定区域规划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按经济区而不是按行政区的方式来推动。由于地方政府现在也认识到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形成了一些地方首长的定期协商机制,如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有些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自主建立了利益补偿机制,还有些地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社会保障等领域展开了实质性区域合作。

当然,作为国家层面批复的区域规划,中央政府肯定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大型工程项目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政策频出的背后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部分在东部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产生了转移的压力和动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在一夜之间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并因此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

为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及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通过密集出台区域经济新政,由点及面地带动各地发展。在全球经济到底是V型、L型还是W型走势尚存疑问的时候,区域经济正以一个全新的概念,促进着中国经济继续较快发展。

通过一个小圈圈的促动,进而带动一个大圈圈,大圈圈与小圈圈之间串连成片……这是刺激经济的一个创新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认为,这或许是在产业振兴之外,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思路。

借着经济调整的时机,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领域。在区域振兴的背景下,中部6省、成渝地区正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高度关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开工,使这些区域从“经济大后方”一跃成为一季度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工业经济增幅放缓的东部也没有停顿下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重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世博会、“大浦东”、迪士尼项目都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指出,随着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扩大内需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加深,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全国将形成几个核心经济圈带。

一方面,沿海核心经济圈将得到提升和拓展。即: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

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这一个又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究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 辑 白 灵

E-mail:bl@casti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