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27:40
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说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世界近代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口曾经占人类的三分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几种主要的国家形式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与其他社会经济形态相区别的一系列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是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反对本国政府,争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这一斗争的伟大同盟军。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走哪一条发展道路,不仅对这些国家的人民,而且对整个人类的解放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列宁深入地论证过有关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说的基础。列宁的这一学说,既是他的政治理论,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他的经济理论,特别是帝国主义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列宁的这一学说,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部中国近代史,主要就是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今天,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开展对近代史的研讨时,对列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说进行再学习,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这不仅是由于一些学术问题之深入,有赖于这种再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这种再学习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从而有利于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今天的中国是从昨天的中国脱胎出来的,因而对昨天中国的认识不仅会影响对今日中国国情的认识,而且会影响我们的工作。例如,有的人认为,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按照这种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就成了问题,同时也必然得出中国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结论。根据这种认识,就很容易把新社会中仍存在的旧社会胎痕的性质及其社会历史根源,统统归之于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性质的残余,影响便认识不足,忽视了对它的批判。十年浩劫这场大灾害引起了人们对封建专制主义流毒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对旧中国社会性质的再认识问题。再如,有的人把前一阶段存在的弊端之性质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又统统归之于封建主义。在他们看来,旧中国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个封建社会。根据这种认识,他们认为需要“补上”资产阶级民主这一课,甚至提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本应”有一个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不该在五十年代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可见,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过程,并来由于这种社会制度已被消灭而结束。这种认识不很统一,不太明确,影响着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出现这种认识上的分歧原因甚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与发展规律缺乏具体的深入的研究与说明,二是对马列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说也缺乏系统的透彻的了解。因此,做一番探本求源工作,对列宁建立的芈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说进行再学习,不仅对研究列宁的理论和近代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做好当前工作的一种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过奴隶主国家的殖民地,封建主国家的殖民地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之间的种种区别,分析过资本主义殖民制度,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残酷手段,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的作用,揭露过这种暴力掠夺给殖民地国家带来的祸害和造成的变化,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殖民地学说。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的论著中,分析过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具有古老文明的大国,在遭到资本主义弭,国侵略以后,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指出了这些国家几种可能的发展趋势。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观点,根据这些观点分析了新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半殖民地学说。
    典型的半殖民地国家的形式,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马列主义的半殖民地概念,是列宁在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时提出的。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未被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强国占领。这些强国还可以“无阻碍地”扩张,还可以“自由占领。”(《列宁选集》第2卷,第808,841页)当时,有几个国家,已经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殖民地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使宗主国穷于应付,不得不到处设官派兵,财政支出增加,人员伤亡不少,国内阶级矛盾加剧。1852年,英国政府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迪斯累里认为:“殖民地是吊在我们脖子上的石磨”。列宁指出:“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英国自由竞争最兴盛的时期,英国当权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反对殖民政策的,他们认为殖民地的解放和完全脱离英国,是一种不可避免而且有益的事情。”(同上书,第798页。重点是原有的,下同)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在金融资本的驱使下,英、法、俄、德等国政府的代盲人公开鼓吹实行帝国主义政策。它们拼命地争夺殖民地,终于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伴随而来的,一是它们加紧了对中国、波斯、土耳其等仍未沦为殖民地的大而弱的国家的控制,二是被压迫民族的觉醒,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特别是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国家,人民具有反侵略传统,民族意识强烈,人多势众,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能力强。他们为了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奋起反抗,前赴后继。帝国主义虽想把这些国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却无力实行直接的殖民地统治。1900——1901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侵华联军,尽管将义和团起义群众镇压下去了,却不能不承认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与雄厚力量。战后,充当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认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在此情况下,对中国这一类国家不可能采取殖民地统治方式。与瓦德西发表谈话的同时,英国外交副大臣在议院发表政策演说,认为英国不可能用对印度的办法(即实行殖民地统治的办法)来对中国,而要实行“以华人治华地”的办法。所谓“以华人治华地”,就是用“华人”管“华人”,而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则站在“治华地”的华人背后进行操纵控制。这就是列宁说的“帝国主义列强打着建立政治上独立的国家的幌子,来建立在经济,财政和军事方面都完全依赖于它们的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275页)。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国家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和状况。它们在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剥削、控制方面,与殖民地国家基本相同,但在形式上它们又是独立国家,未被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独占,这又与殖民地国家不同。它们是帝国主义时代列强瓜分世界这种形势和政策下的产物。列宁正是在分析帝国主义的这一特征时提出“半殖民地”这一概念的。他在一九一五年七,八月间写的《社会主义与战争》一书中,首次提出有一类半殖民地国家。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又具体地指出,世界上的国家,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以外,还有中国,波斯、土耳其“这三个所谓半殖民地”国家。(《列宁选集》第2卷,第707页)第二年春,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一名著中,列宁进一步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四类:宗主国,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殖民地的其他各国。列宁在谈到半殖民地国家的本质特征时指出:“至于‘半殖民地’、国家,它们是自然界和社会各方面常见的过渡形式的例子。金融资本是一种在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了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这种例子我们马上就要讲到。不过,对于金融资本最‘方便’最有利的当然是使从属的国家和民族丧失政治上的独立这样的支配。半殖民地国家是这方面典型的‘中间’形式”。(同上书,第801——802页)“既然谈到资本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政策,即归根到底是列强为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割世界而斗争的国际政策,造成了许多过渡的国家的附属形式‘这个时代的典型的国家形式不仅有两大类国家,即殖民地占有国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它们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一种形式——半殖民地。”(同上书,第805页)从列宁的论述中可以知道,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一种国家形式,半殖民地这种国家形式是金融资本国际政策的产物,在整个世界体系中,半殖民地处于从属的地位,是从属国家形式之一,在从属国家中间,半殖民地的地位是处于另外两种从属国家——一种是政治上完全独立但受外国金融资本支配的国家,一种是丧失了政治上独立的殖民地从属国家一的中间。列宁从提出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时起,既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予以明确的区分,又将半殖民地和一般附属国予以明确的区分。列宁说阿根廷是“另一种形式的标本”,也就是一般附属国的一个标本。阿根廷虽然在财政上紧紧地依赖英国,列宁却不认为它是半殖民地国家。葡萄牙是列宁举出的另一个例子。从十八世纪初开始,二百年中,葡萄牙实际上始终处于英国的“保护”下。通过条约,英国获得向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输出商品和输出资本的优惠条件,获得利用葡萄牙的港湾,岛屿,海底电缆等等的便利。列宁认为“葡萄牙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政治上独立而财政上和外交上不独立的”国家,列宁也没有将它列入半殖民地国家类型之中。(参见上书第805——808页)列宁的这个观点,在1920年7月26日向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表述得十分清晰。他在分析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情况时说,“他们有些是处于直接的殖民地附属关系中,有些是象波斯,土耳其,中国这一类的半殖民地国家,还有一些则是被某个帝国主义大国的军队打败,由于签订了和约而深深地陷于对该国的附属关系中”。(《列宁选集》第4卷,第333页)列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将被压迫民族或附属国家区分为殖民地,附属国和半殖民地这三种情况,这是列宁的贡献。我们必须从列宁关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半殖民地与一般附属国的区别中,理解和掌握半殖民地概念的内涵。若干年来,在一些论著中,把被帝国主义强国打败了的,从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造成在财政上和外交上依赖强国的国家,都认为其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是疏忽了列宁所作的上述区分,因而是不妥当的。

    如果说关于半殖民地的概念,列宁是从分析一些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从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的状况中提出的,那么,关于半封建的概念,则是从分析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状况中提出的。
    在我阅读过的列宁著作中,他曾经在两种情况下使用过半封建这个概念。一是用以指一种国家的社会性质,一是用以指一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前者如1912年7月写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在此文中,列宁第一次指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列宁选集》第2卷第426页)后者如1920年7月26日作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列宁认为在一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农民“处于半封建依附地位”,处于“封建和半封建的关系”之中。(《列宁选集》第4卷,第335页)在这些国家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原来完整的封建社会受到破坏,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同时也使农民和地主之间原来的封建关系起了变化,变成了半封建依附关系。这两种变化是同一过程。因此,列宁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使用的半封建概念,不仅内容是一致的,在历史逻辑上也是一致的。
    列宁在使用半封建这个概念时,十分明确地指出,在半封建国家里,是封建关系占着统治的地位。列宁在认定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的同时,具体地分析了封建关系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情况。“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中国农民这样或那样地受土地束缚是他们受封建剥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以皇帝为政体首脑的全体封建主和各个封建主。”(《列宁选集》第2卷,第426页)列宁在指出土尔克斯坦的农民是“处于半封建依附地位”的同时,立即说明在这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本主义前的关系还占统治地位”。(《列宁选集》第4卷,第835页)
    列宁认为,半封建国家又是和封建国家有区别的,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有无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是使一些封建国家变为半封建国家的主要契机。在落后国家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外来的影响,特别是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有关。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输出的主要是商品。那时虽然也有资本输出,但数量少,在性质上是为商品输出服务的。在那个阶段,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前者“已卷入商品交换,但是还没有卷入资本主义生产”。帝国主义改变了这种情况。因为帝国主义就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总要影响到输入资本的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大大加速那里的资本主义发展”。(《列宁选集》第2卷,第785页)帝国主义造成半殖民地国家的同时,也给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原来的封建国家变成半封建的国家。这是同一历史过程,因此,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是在帝国主义时代形成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随之产生和壮大。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上,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工人阶级,都是新生事物。它们的成长使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列宁曾特别重视这种变化及其意义,并予以具体分析。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全世界已经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在这两种民族里,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迥然不同的。为了强调他的观点,列宁常把西方与亚洲加以鲜明对比:“西方资产阶级已经腐朽了……在亚洲却还有能够代表真诚的,战斗的,彻底的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同上书,第425页)在欧洲,资产阶级“支持一切落后东西”,在亚洲,“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同上书,第449页)这是两种历史地位与作用不相同的资产阶级。一种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其他民族的,腐朽了的,反动的垄断资产阶级。一种是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等被侵略压迫国家的、反对帝国主义民族压迫,反对中世纪封建势力的民族资产阶级。正是基于这种论点,列宁认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应该支持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需要强调的是,列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不是到此为止。首先,列宁在对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以对比时,既指出前者从整体上说是革命的,进步的,又指出并不是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如此。列宁认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有两个派别。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另一个是自由共和派,或称之为自由资产阶级。(参见上书第428页)这两个派别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关系是不同的,因而对民主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的态度也不同。其次,列宁在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以对比时,既指出了它们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一面,又指出了彼此相同,互相联系的一面。“因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也极力在被压迫民族中培植改良主义运动。剥削国家和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已经有相当亲密的关系,所以被压迫国家的资产阶级往往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的场合下,虽然也支持民族运动,但同时又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妥协,也就是同他们一起来反对一切革命运动和革命阶级”。(《列宁选集》第4卷,第334页)这就是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是可以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是如此,因为它容易同帝国主义妥协并一起来反对革命。总之,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两类国家里存在着历史地位与作用迥然不同的两种资产阶级,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解放运动有支持和反对,对帝国主义有反对和妥协的两种可能性。列宁的这些观点,为科学地分析半殖民地国家资产阶级的特征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阶级指明了策略。列宁指出,“只有在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解放运动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时候,在这种运动的代表人物不阻碍我们用革命精神去教育,组织农民和广大被剥削群众的时候,我们共产党人才应当支持并且一定支持这种运动。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共产党人在这些国家里就应该反对改良主义资产阶级”。(同上书,第334页)在这里,“真正具有革命性”的资产阶级解放运动,也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共产党人能在这样的运动中用革命精神去教育、组织广大劳动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与组织程度,使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运动的胜利就将导致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并且有利于将来引向社会主义革命。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解放运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反对一切革命运动和革命阶级,不可能真正改变半殖民地,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六十多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列宁的这一策略思想是多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的发展前途。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1915年8月,列宁认为中国,波斯和土耳其这三个半殖民地国家,“其实现在十分之九已成了殖民地”。(《列宁选集》第2卷,第707页)翌年春,他对这三个国家的实际状况作了进一步的具体分析,认为波斯“差不多已经完全变成了殖民地”,中国和土耳其“正在变成殖民地”。(同上书,第800页)列宁认为半殖民地国家可能变成或正在变成殖民地国家的结论,是根据对当时世界形势和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来的。当世界上其他地方已被列强瓜分“完毕”时,争夺那些仍然维持着形式上的独立,尚未被某一强国独占的半殂民地的斗争,已经尖锐起来。每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都企图把某一个或某几个半殖民地国家变成自己独占的殖民地。于是,半殖民地国家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以中国为例,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把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变成了它的殖民地。接着,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瓜分中国的角斗,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让地。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二十一条。1931——1945年又发动妄图吞并中国的侵略战争,军事占领中国广大地区。这样,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耳其走得更远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曾被英、法等帝国主义所瓜分。至于波斯,如列宁所说,差不多已经完全变成了殖民地。可见列宁关于半殖民地是一种过渡形式的论断,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并为后来的发展过程所证实。
    当列宁指出半殖民地国家向殖民地演变的发展趋势时,并没有断定这是唯一可能的出路。从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中,列宁既看到了列强争夺半殖民地斗争激烈和企图变半殖民地为殖民地的事实与趋势,又看到了半殖民地国家里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并必将进一步发展的事实与趋势,以及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产生,壮大与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事实与趋势。从二十世纪初年起,中国、波斯、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这时的民族解放运动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提出的纲领,是希望在取得政权后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从而使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在中国,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7月,列宁指出:辛女革命的领袖孙中山的经济纲领如果能够实现,将“是最纯粹,最彻底、最完善的资本主义”,(同上书,第427页)并认为这标志着“东方已完全走上了西方的道路,今后又会有几万万人为争取西方已经实现的理想而斗争。”(同上书,第425页)辛亥革命失败了,孙中山的纲领未能实现。紧接着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大战期间及战后几年里,中国等半殖民地国家和印度等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过短暂的然而却是迅速的发展。1923年,列宁根据这种情况指出:“东方许多国家,如印度、中国等等,正是由于最近这次帝国主义战争的影响而完全被抛出了自己的常轨。这些国家的发展已完全按照一般欧洲式资本主义的标准进行”。({列宁选集》第4卷,第709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协约国瓜分了土耳其。在基马尔的领导下,土耳其人民反帝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并取得胜利,通过签订{洛桑条约》(1923年),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基马尔在土耳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半殖民地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国家的独立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发展道路比起沦为殖民地的那条发展道路来说,当然好得多。它有利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有利于该国资本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它为获得自身解放所进行的斗争。然而,这并不是一条最好的发展道路。因为它不能使工人农民免遭剥削和压迫。从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来说,资本主义制度已进入了走下坡路阶段。因此,必须探求半殖民地国家的新出路。
    根据二十世纪十多年间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展的新事实,首先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中新的情况,列宁在十月革命的前夕,即1916午,提出了一种设想,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工人阶级在夺得政权以后,尽一切努力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亲近和融合起来,“尽量给这些比我们更落后和更受压迫的人民以‘大公无私的文化援助’”,“就是帮助他们去使用机器,减轻劳动,实行民主和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第62页)这是一种显示伟大胆略的设想,又是一种被后来事实证明了的科学预见。十月革命后,俄国共产党在原属沙皇殖民地的落后国家里进行的实际工作证明,在这些“资本主义前的关系占统治地位”、“几乎没有工业无产阶级”的地方,处于封建和半封建关系中的农民能够出色地领会苏维埃组织的思想,并能在实际中很好地运用它。根据这种实践经验,列宁在1920年6月提出,必须援助落后国家中反对封建主义的农民运动,使西欧无产阶级与东方各殖民地和一般落后国家的农民革命运动实现尽可能紧密的联盟;“必须特别尽一切努力,用建立‘劳动者苏维埃’等方法把苏维埃制度的基本原则应用到资本主义前的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去”。(《列宁选集》第4卷,第275页)列宁在阐述这个观点时说:“问题是这样提出的:对于目前正在争取解放、而战后已经有了进步运动的落后民族,国民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说法究竟对不对。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革命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宣传,而各国苏维埃政府以它所拥有的一切手段去帮助它们,那末,说落后民族无法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不对了。在一切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我们不仅应该组成能够独立进行斗争的基干队伍,即党的组织,不仅应该立即宣传组织农民苏维埃,设法使这种苏维埃适应资本主义前的条件,而且共产国际还应该指出,还应该从理论上说明,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样,“落后国家的发展就能够突破目前的阶段”。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而又十分重要的领域”。(同上书,第336页)这个结论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里可以建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落后国家可以不依次经过社会发展史上的每一个阶段,也就是可以超越其中的某个社会制度阶段而直接进入高一级的社会制度阶段。这是理论上的一个突破。列宁的这个结论,是根据对人类历史上大量事例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   
    这是运用辩证唯物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杰出范例。学习列宁的这一思想,能使我们看出,那种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那种认为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不能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要“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无非是一种机械唯物论罢了。同样,那种认为中国既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就把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释为也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或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说成是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形态,这也是不符合列宁的理论的。按照他们的这种解释,势必会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进行民主革命,原是不必要的。这当然是错误的。
    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国家发展前途有三种可能的思想,使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懂得,应该加强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使国家不沦为殖民地,应该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避免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前途,应该力争走超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列宁的这一思想,已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为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中国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有了这一理论作指导,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越过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世界的面貌大为改变。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历史已经证明,在人类社会的前进过程中,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学说起了多么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