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龙:为什么香港万人齐诵道德经使我啼笑皆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40:58
2007年4月22日香港大公网首页的头条消息是“万人齐诵道德经”,我称之为收入[啼笑皆非]专栏的绝妙材料。
为什么?
因为老子的《道德经》不是讲个人道德修养的,而是探讨从人生社会到整个宇宙规律的哲学著作。老子也不是什么宗教的创立者,或什么教主。
但是从大公网的报道将老子称为“道祖”,和有“六大教派领袖”出场见证的阵势来看,是把《道德经》作为宗教经典、把老子作为道教教祖来对待的,这就是一个误会了。
社会上是有许多人是有这类认识,那是从《封神榜》、《西游记》、《后列国志》等神魔小说中得到的,凡人老子成了神仙太上老君,这不是历史的真实。或以为《道德经》是讲道德的书,那是不了解《道德经》的内容望文生义所致。不过“人情所好圣不呵”,大家把它当作一种宗教或者还加上娱乐的活动,就由它去吧,但如正儿八经地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把“中华民族「尊道贵德」的精神传遍世界”就有点贻笑大方了,这方面已经有过教训。华中科技大学“将《道德经》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在了解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热爱”,开了八年课,结果发现原来讲的是一个气功师炮制的赝品,就是因为“我们的一些官员,一些行外名人,太容易轻信了,以为《道德经》就是讲“道德”的,讲《道德经》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熊氏的《道德经浅释》中就有一篇讲学了《道德经》如何端正入党动机的事。而杨院士的序言也说熊氏的书“符合落实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田力:社会科学也是科学--借题发挥论“熊良山现象”,国学网文史精华第14期-反思“熊良山现象”)
《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的确包含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与智慧,有的可以有助提高道德修养,因为它是高度概括的哲学著作,又限于当时的条件,记述简约,给后人留了极大的解释空间,而老子的思想中又本来就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因素,起什么作用,关键在于后人怎样去认识和应用。
一般都认为,《道德经》是“一篇政治论文,一篇治国策,”老子是拿它“货于帝王家”的。(许博渊:《此道德非彼道德》)而“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道德经六十五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第三章)也确实成为历代帝王的治国良策。肚子让你吃饱,思想么?不要也罢;而知识多一点有思想的人,总是要成为统治者猜忌、控制直至消除的出头鸟,尽管有过多次把具有独立思想、敢于说话的知识分子消灭了,万马齐喑,那个王朝也就完了的教训,但新王朝仍会把这个政策继承下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怪圈。
那时的知识分子,也从《道德经》中找到应付之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訥。(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而也就有了似忠的大奸如王莽;“曲则全,枉则直。”更已成为一种人生哲学,尽管儒家是大讲仁义道德,与老子“绝仁去义”的主张背道而驰,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儒生则是在实践老子“曲全枉直”的哲学,道理很简单,“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得封侯。”
他如《道德经》中“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第三十六章)等策略思想,常在军事、政治斗争中运用常有成效,以致有人将《道德经》视为搞阴谋诡计的教科书。
当然,后世出现的这一切。怪不得老子,他不过是将看透了的世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精练地表达出来罢了。如何对待运用,是各人自己的事。但无论如何,以为学了《道德经》就能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实如缘木求鱼。
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举办和参加这一活动,无疑是有着良好的愿望,就是有商业因素掺杂其间,也无可厚非,故只能是啼笑皆非。
陶世龙,2007年4月22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