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偶像马未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3:38

               初识大众文化偶像马未都

马未都早就是中国名人了,尤其是名扬北京城。但我认识他却是在央视“百家讲坛”的节目里,可见“百家讲坛”在传播大众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尽管说文化古都北京的文化名人非常之多,但能听到他们讲课的机会对我们平常百姓来说,真是“百家讲坛”是为千万观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了这个平台,才能让我们享受到了只有在高等学府才能学到的文化知识。

 

马未都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更可贵的是他既有丰富的文物知识,其它文化知识也极为丰富,无论是涉及历史、考古、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他都能著书立说,游刃有余。最近《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王小峰的文章,介绍了马未都收藏30年的心路历程,对我们渴望了解他的人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马未都的身世说来也颇有传奇性,凡是听过他“百家讲坛”讲座的人,还都以为他是北京某大学里的一名教授呢,其实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学历,甚至可以说连小学都没毕业。但他从小爱好舞文弄墨,七十年代末,在当一名工人时,就凭着他写的一篇小说,在北京《青年文学》杂志社获得了一个文学编辑的职位。他还用笔名瘦马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虽然在文学界未大红大紫过,但这个位置却成就了他另一个目标追求的成功。八十年代中,马末都迷上了古玩。当时北京人对文物收藏还很朦胧时,马未都却凭着比别人早走一步的行动,拣了一个便宜。在短短十年里,他用写小说的稿费,使他从作家成为了收藏家;到了不惑之年,他在收藏界还获得了极大成功。正如马未都说的那样,他通过玩文物却寻找到了文化和财富的双赢。十年前,他又在北京办了一个4000平方米中国第一座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至今在国内外享有很大声誉,成为北京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马未都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通过收藏文物,让文物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最大的开发和提升,同时他也通过自学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历史知识。其中不少历史的迷津,还是从他收藏的文物中得到了解释或考证,为此,他演讲时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台下又能著书立说,至今已出版的有《马说陶瓷》、《明清笔筒》、《马未都说收藏》、《中国古代门窗》等专著,以学者的视角,透过藏品表象,探究其人文和社会背景,在全国掀起一阵“老马热”,有不少“粉丝”“马扎”时时都围着他转。

 

前不久,他到南京参加他的《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的首发签字仪式,盛况空前。他签字很特别,统一用一个签字章,上面刻有“与古人真诚对话,与文化快乐同行”,到一个地方,字章盖用完了后就毁掉,这本书也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马未都并不是收藏世家出身,家财也没有万贯,就凭着他敏锐的眼光、先觉的天赋、善于抓住机遇的灵敏,以及赶上了好时候。在他最早开始收藏文物古玩时还是文革期间,这些玩意儿当时根本不值钱。80年代一个破碗3元钱,他写一篇小说要挣好几十元钱,够买好多碗了。在文物求人的年代,马未都狂收暴敛地收藏了不少好东西,在人求物的年代,他已不怎么收藏了。从1980年到1990年间,他见证了人与物之间的变化,也玩味出收藏界这个领域里的人生哲学。他说收藏不要光盯在钱上,钱带来的乐趣是一时的,文化带来的乐趣才是长久的。

当今,在文化事业上获得成功者,几乎都是复合型人才,从马未都身上就是一个显例。417,中国收藏第一人马未都独家做客凤凰网《凤凰非常道》,对话麻辣主持人何东。近四个小时的访谈里,马未都不仅说收藏、品人物,还就当下诸多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独特看法。他向社会发出质问:我们离文化有多远?

马未都自从上了百家讲坛,文化界就争议不断,但他在访谈中笑着说自己是最难攻击的人:我比任何人都难攻击,这从客观的角度讲,第一本人就是一个草根,不算一个学者,我不是北大教授,你攻击我没有用。另外我所讲述的东西,你站在史学观看我的时候,我是一个收藏的乐趣;你站在收藏角度看我的时候,我又是结合一些历史背景。这样的“文化两栖人”你是难以对付的。

正如马未都给自己的定位是一条在社会里游走的鱼,狡猾而聪明。面对诸多批评和争议,他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批评者,都是猛兽对幼儿园小孩,完全不对等。他在“百家讲坛”演讲时,那种潇洒自如、插科打诨、幽默风趣、娓娓动听的讲词,常常引得台下雅人深致,笑声、掌声、叹声阵阵响起,这些活泼生动的场景,恐怕一些相声演员也难以博得的。

台上的马未都是这样地充满自信,台下的他同样敢于纵论文化现象、直评社会现实。最近他又一次语出惊人:

“周杰伦最好把陶瓷史都写出来”“我们的社会有一种醋意文化”、“鲁迅文学表达能力非常差,章子怡成功绝非偶然”、“办博物馆是为了虚荣和炫耀”、“拍《红楼梦》应该有国家注资”,

至于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何在,马未都表示这和中华民族的某些劣根性有关,比如对文化的破坏存有快感中华民族没有记性破坏前人的文化成果特别坦然,不用说今天,历史上就是那样,一代一代的人破坏前人的文化成果,蔑视前人的文化成就。你想想我们有什么权利对前人指手划脚的,对那种高山仰止的巅峰评头论足?

马未都在访谈结束时总结说,中国人不太会享受文化的乐趣,反而当下社会特别盛行的一种醋意文化,很多人都抱着醋意心态来看待文化事件。而在他看来,所有的生理乐趣都有体力不支的时候,只有文化的乐趣才能享受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李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