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才管理克服"官本位" 部分事业单位将"摘官帽"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8:20

据新华社消息,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下称《规划》)正式出台。《规划》提出在2020年将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
“人才”获官方定义
《规划》中所称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在《规划》的文本中,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种类。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比例达到50%。
要达到《规划》中指标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实中仍有一系列制度障碍。按照《规划》部署,中国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新建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同时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以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克服 “官本位”倾向
而在人才的管理方面,政府部门将进一步“简政放权”。集中了大量科研、教育、医疗人才的事业单位改革,被放在重要地位。
《规划》着重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在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将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
除了事业单位,党政人才的选拔,将探索公推公选等竞争性的选拔方式,建立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国企的经营管理人才,则实行“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
打通人才流通渠道
当前因户口、社会保障等制度,人才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流动仍存在体制性障碍。《规划》专门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使之有利于引进人才;完善党政机关人才向企事业单位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此外,《规划》还将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还要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加强对收入分配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培养。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健全多元招生录取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人才规划》对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提出的主要任务。
在改革收入分配呼声不断的背景下,《人才规划》对于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的要求引起关注。
《规划》对此提出的主要任务中明确了“统筹协调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办法,支持用人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等。(《国际金融报》)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印发《通知》 对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作出部署
中国“千人计划”彰显更加开放人才政策
不唯学历不唯身份 重庆力破人才使用陈腐落后观念
本网特稿:中央高层论人才
人才纲要提出:取消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人民日报社论:建设人才强国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