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杂谈 闲谈“太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4:18:16
该帖被浏览 38 次,回复 1 次

读史杂谈 闲谈“太子”

闲谈“太子”
  
  在帝制时代,最高权力集于皇帝、国王一身,如何把这最高权力传承下去,也是一个帝国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古代,自周公确立宗法制以来,一般都视“父死子继”为正道,而且是“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正妻生的老大,无论是阿猫阿狗、白痴笨蛋,一般来说不出大事,都能当皇帝,所以中国历史上混蛋帝王特别多。而废长立幼,则被认为有违人伦物理,所谓“取祸之道”也。《三国演义》就有这样的描写,说曹操特别喜爱四子曹植,欲立为世子,又拿不准主意,遂问计于贾诩。贾诩可是老奸巨猾,故意半天不说话,曹操觉得奇怪,就问贾诩说我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答?贾诩说听到丞相的问话,想起点事,所以没来得及回话。曹操接着问,你想起什么事了?贾诩说,我想起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曹操微微一笑,遂立老二曹丕为世子(老大曹昂在征讨张绣时死了)。袁绍、刘表的失败,当时就被认为是废长立幼所致。
  虽然“嫡长子”在法统上有着天然的合法性,但政治,尤其是宫廷政治是讲实力的,特别是乱世中,典章制度时有破坏,这时候军功、威望、人脉,则成了主要的因素,尤其是有没有军权,显得尤为重要。
  隋文帝杨坚共有5个儿子,长子名勇,次子杨广,三子秦王俊,四子蜀王秀,五子汉王谅。早在杨坚当皇帝不久,就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成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杨勇为人宽厚,率意任情,没有矫饰假装的性格,常常优礼士人,宽接大臣。作为长子,总是这样的性格,其后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性格脾气也和杨勇相仿佛。但当时的晋王杨广则十分谦虚自抑,史载:“晋王(杨)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特别是在平陈这件事上,杨勇显得懦弱,不敢领兵,于是杨广被任命为隋军统帅。这次意义重大的统一战争,给了杨广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建功立业、崭露头角的宝贵机会。杨广后来能够继承帝王,就是凭此役立下的赫赫战功和在军中结下的雄厚人脉。
  另一个相反的事例则出现在隋后的唐朝。唐肃宗李亨有两个儿子,长子广平王李豫,次子建宁王李倓。肃宗原先打算任命颇怀才略又有较高威信,屡立战功的建宁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当时人称“山中宰相”的李泌秘密向肃宗陈奏:“建宁王贤能英勇,确是元帅之才,但广平王是长兄,有君人之量,却尚未正位东宫。当今天下大乱,众人所瞩目者,自然是统兵征伐的元帅。若建宁王大功既成,陛下虽然不想立他为储君,追随他立功的人也不肯答应。太宗皇帝和太上皇的事,不就是成例吗?”
  肃宗经过反复考虑,最终任命广平王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从此,李豫被推到了平叛战争的中心位置,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后来继位当了皇帝,即为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