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统计的迷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39:55
2005/11/24 经济学俱乐部
想象一下,蒙上一只眼睛驾驶高速巨型喷气机,依靠误差极大的仪表,以及反应迟钝的操纵装置。这恰恰是中国经济管理者每天要面对的挑战。尽管湍流不断,但迄今他们保持了经济的平稳飞行,而且基本在正确的航线上。这是对他们的技巧的肯定。
经济决策在本质上更像一门艺术而非科学。在中国,它接近于巫术。不仅政策工具简陋,决策也是基于不可靠、令人费解、甚至子虚乌有的信息。
长久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在哀叹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质量。尽管中国政府在努力改进这些数据,但它还有很大改进余地。即便是它最可靠的数据,比如在国际上可多方核查的对外贸易数据,也受到美国的异议。
反常的事很多。各省报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加起来经常会超过全国总数。按支出衡量,今年的经济增长加快了,而按产出衡量,却没有变化。私人部门经济学家努力整理这些数字,却导致一连串让人迷惑的预测,包括经济“硬”着陆、“软”着陆和根本不着陆。
明年的情况也许会更明朗一点,届时,北京将以最新全国经济普查建立的样本为基础,对GDP数据进行修正。上次普查是在6年前,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这好比古代。当时私营企业和服务业远不如今天活跃。
新数据可能动摇有关中国经济增长性质的基本假定。如果新数据表明,目前的数据严重低估了经济规模(正如部分观察家所预期的),却正确估量了固定资产投资,那么最近对经济过热和结构扭曲的忧虑看来也许过头了。
然而,这些措施仅仅标志着破解中国数字迷局的开始。经济普查不过是一张快照,而中国是个变化迅速的经济体,相关信息很快就会过时。更重要的是扰乱统计数据采集的政治与制度问题。
中国并非受统计数据过少之苦,而是受数据过多之苦。中央不同部委收集各自的数据,各用各的方法。央行与国家规划机构也是如此,它们往往衡量不同的指标。国家统计局努力整理所有数据,或者说它能拿到的所有数据。
但统计局实力很弱。在它的9万名统计员中,仅3%拥有大学文凭。它还缺乏财力与政治影响力。各地方统计局常常要靠省级政府,而省政府官员为了迎合他们的政治领导,都有很强的篡改数据动机。国家统计局必须出售它的数据来支付其成本,据说,它还要花钱买各部委的信息。此外,它的方法外人不得而知。
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但中国不同,因为中国规模庞大,变化速度让人目眩,而且与全球经济日益融合。如果中国出了岔子或计算严重失误,其影响将波及全球。中国的决策者知道这一点,他们也知道,随着昔日各种确定的指令性经济因素被活跃的市场经济力量取代,他们的任务肯定会越来越艰巨。但他们尚未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中国经济已大大开放,但它的政府还没有。普遍的保密文化,甚至制约了部委间的交流。在所有层次,信息被视为深藏不露的资源、行使权力的手段,而不是公众用品。
自由、可获取的信息流,是现代经济的活力之源。没有它,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投资者也无法做出理智的投资决策。除非中国政府使其监控经济脉动的方法更加透明、准确,让人们信任这些方法,否则统计非但不会发挥“体检”作用,反而会成为阻碍经济脉动的止血带。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