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缺憾致中国经济冷热难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5:40
统计缺憾致中国经济冷热难辨 崔宇

中国经济像今年春天北京的天气一样难以琢磨。不同的是,非恶劣的气候变化相对还是容易预测的,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增减衣裳,但根据统计数据研判中国经济的走势和进行投资决策则不那么容易。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关于中国经济的冷热之争就开始泛起,尽管4月份的经济数据公布在即,但这场争论依然还会延续。

这是因为,即使假定中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和及时的,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都是同比增长率,至今没有公布权威的经过季节调整后的环比增长率,这是一个严重的统计缺憾。由于同比增长率反映的是相隔12个月的变化,相比环比增长率有一至两个季度的滞后,不能及时反映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而且还经常受到基期数据的影响,这都容易导致对中国经济形势出现误判。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使用季节调整以后的环比指标分析经济形势”,这无疑让中国统计部门感到尴尬。也正因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目前承担了测算中国经济指标环比增长率的部分责任,其在每个季度发布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披露自己的测算结果。

与此同时,许多研究结构也都各自独立测算。但是,由于计算环比增长率需要剔除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差异和节假日因素等,以让各个季度或月份的经济指标具有“同质性”,采取不同的模型和方法(目前大致有加拿大、美国和西班牙等国家推出的三套模型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特别是对于像中国春节这样的“移动节假日”因素,如何剔除并没有统一的方法,需要统计部门制定并公开一个权威的有中国特色的季节调整方法以正视听。

以GDP为例。一季度,中国的GDP同比增长了11.9%,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2009年一季度GDP基数较低,到底是否过热还要看GDP环比增长率。目前来看,各个机构的测算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经季节调整后,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2.2%,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的测算结果分别为11.2%和9.3%。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测算的绝对数字并不一致,但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和摩根士丹利都认为,2010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出现加快的趋势,这是比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更明显的经济过热信号。但是,瑞银则认为一季度GDP环比增速落后于之前几个季度。关于中国经济过热和过冷的争论也由此产生,瑞银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或已经见顶。

目前看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环比增长率也并不权威,经过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修正。比如,总结其发布的二季度和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为3.7%、8.5%、14.9%和8.7%,可以看出,2009年三季度GDP环比增速似乎出现了大幅回落。但是,在其发布的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中,上组数字分别被修正为4.3%、9.5%、11.4%和11%,另外,还公布2009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1.3%。可以看出,2009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GDP环比增速调整幅度相当大,其体现出的政策含义也就完全不同。

从调整之后的数据来看,2009年三季度GDP环比增速只是小幅回落,并在2009年四季度重新出现小幅上扬,2010年第一季度也延续了这样的态势。至少从央行的层面来看,经济过热的趋势已经形成,这或许也是央行从今年年初开始频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的原因所在。

今年1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将正式推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的环比数据,以灵敏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状况。但一季度已经过去了,我们并没有看到该数据的出炉。但是,这也从侧面表明国家统计局此前已经“私下”做好准备了,只是没有把数据公开罢了。如果没有权威和统一的环比数据发布渠道,中国经济的短期走势也许会像地震一样不可预测,至少对不明就里的企业和民众是这样。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