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肯鲍尔和自由人战术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8:58
先说一句,所谓贝肯鲍尔式的自由人,并不是顶楼理解的“中场自由人”,它不是中场每个位置都能打的综合体,也不是没有固定位置到处跑,而是一个特定的位置。
从 现在能掌握的资料来看,自由人战术无疑始创于贝肯鲍尔,而他的前身则是“清道夫”。清道夫打法,有人说在1954年世界杯的德国队就有类似于这样的位置, 整条在后卫线之后,没有固定盯防对象,负责补位,但是只是某些人的一家之言。从本人手里的资料上看,最早的清道夫还是我们阿根廷人所创,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国际米兰主教练赫雷拉,他将一名后卫队员拖到整条防线之后,使得对手突破后卫线之后,球队仍然可以依靠这名队员的补位获得补救的机会,而且这名队员 由于在最后,视野比较开阔,还负责整条防线的组织。但是据说当时这种尝试并不很成功,因为这个特殊位置的队员的能力有限,在补位和指挥后防线时经常犯错,所以这只能是清道夫的雏形。不过赫雷拉在国米可是取得不俗战绩,多次意甲冠军。在足球战术发展史上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
六十年代开始清道夫在欧洲 的意大利、德国开始流行开来。1966年第8届足球锦标赛时,在“固守稳攻”的战术思想影响下,为了加强防守,于后卫线后面安排一个队员,其职责是只守不攻,执行单一的补位防守任务,“打清”攻到本方球门前的来球,因而得名。同时的意甲联赛,许多意大利球队的“混凝土防守”,后卫线以盯人防守为根本,盯人 后卫之后一名清道夫经常由普通后卫承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破坏球。而德国的贝肯鲍尔在慕尼黑队时也打过清道夫。
贝肯鲍尔技术全面,能够打许多不同 位置,清道夫只是其中一个。在他参加的三次世界杯中打的位置也不相同:66年和70年都是防守型中场,尤其是66年对英格兰队由于位置关系盯防博比·查尔 顿而在球场上上演一场精彩的个人角斗。74年时他打的就是自由人位置了。据说他在慕尼黑踢球,一次司职清道夫时突然灵光一闪,想到“既然我在所有队员的最 后,我的视野比他们都开阔,可以看到他们看不到的全局情况,因此我如果助攻,选择的路线一定能出其不意”,因此突然大胆上前助攻,令对手防不胜防阵脚大 乱。这样专职防守的清道夫就变成了攻守一体的自由人。这个自由人诞生的故事,其发生的时间本人已经忘记,大概就在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前期罢。
74 年贝肯鲍尔将自由人战术带到德国国家队,当时,后卫线四人,贝肯鲍尔是自由人,拖在最后,施瓦岑贝克是另一名中后卫,两个边后卫福格茨和邦霍夫打盯人,贝肯鲍尔没有很明确的防守任务,不用盯人,可机动灵活地补位救险,从而使其他队员,特别是3个后卫在盯人时无后顾之忧。同时不仅要守,还频繁插入进攻第一线,而且不仅是个后插上的攻击点,还参与组织进攻。
贝肯鲍尔之后,自由人战术流行欧洲大陆,七十年代中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欧洲 包括南美部分国家如78年的阿根廷,流行自由人的1333阵型,那个1就是自由人,比如意大利的西雷阿、巴雷西、阿根廷的帕萨雷拉就是类似这样的自由人角色。但是德国本土反而一直没有再出现优秀的自由人,一直到1996年欧洲杯,萨默尔横空出世,成为“贝肯鲍尔之后最出色的自由人”。
2、自由人位置的战术要求:
其实贝肯鲍尔始创后,自由人战术又略有变化,不过大体一样。根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足球界的观点,自由人的任务大体有五项:
一、组织、指挥防守
由于场上位置的关系,自由人对比赛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视野范围,从他的位置上,可以指挥同伴的行动;
二、保护同伴、确保前边防线的安全
自由人经常带球跑。如果他的同伴想在一对一对抗中抢到球,自由人将会提供保护。
另外自由人要追盯突破插入本方防线的队员,对这样的队员,自由人上前防守的时机非常重要;
三、保护、确保空间区域和传球路线的安全区域
对 方进攻时,球不仅可能传到前锋脚下,同样有可能传到对方前锋的跑动路线上或者被对方拉开的空间区域。由于自由人没有对手要盯,他可以自由跑动进入对方拉开的空挡,因此他是一个理想的断球者。有经验的自由人故意留出传球空隙以诱使对方将球传入该空间,然后轻易将球断下来。比如巴雷西经常这样做。
四、指挥比赛节奏,发出作为进攻的信号
由于自由人在场上的位置,他经常处在无人干扰下的最佳发动进攻机会。根据场上情况,他接到队友短传球后利用这种机会发动进攻并决定这次进攻的节奏。他的第一脚传球就是一种决定进攻节奏的信号,决定就是是快攻还是打控制球战术。在这方面,队友要根据他的意图行事。
在球队进攻由后场向中场推进这一过程中,自由人是核心队员。
五、参加进攻
自 由人参加进攻能使比赛出现对方防守者意想不到的突然局面。由于没有固定对手,自由人可以在插入对方防守体系较大纵深距离之后才受到对方攻击。自由人的插上进攻应该沿着对方边锋被严格束缚住了的那一侧或者对方有明显漏洞的地方进行。自由人向前进攻,主要通过向前跑动接应或带球寻找2过1配合机会这两种方式进 行。
自由人上前参与进攻,其位置必须有人补。在贝肯鲍尔时代,他攻上去后,是同伴后卫施瓦岑贝克补;帕萨雷拉时代,他上前后,另一名后卫加尔万拖 后;而90年代后,补位的一般是防守型中场。比如1996年欧洲杯的德国队,萨默尔上前后,防守型中场埃尔兹补他的位。有了这个补位的队员,自由人才能放手进攻。
以上是贝肯鲍尔式自由人的战术职责。
综上所述,在我看来,一个好的自由人为了完成自由人战术所赋予他的场上责任,必须具备相当全 面的攻防技术。他既应该有中后卫的沉稳,亦应该有前锋的犀利;既应该能在后场左右封堵、及时补位,又应该能够组织球队的进攻,还能够看准时机,单枪匹马从后场突然插上并给对手致命一击。自由人的奔跑能力和带球技术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不是在半路被回追的后卫破坏,就是自己出现失误,这将是灾难性的局 面。
最重要的一点,自由人必须有很高的威信和阅读比赛的能力。因为自由人常常是一个球队的领导者,他必须清楚的知道球队现在应该是疾攻还是控制节奏,场上有突发情况,他必须在教练改变战术前第一时间就作出抉择,并施加影响于队友。
所以,自由人这个位置决不是普通拖后中卫多跑一跑或者防守型中场回来客串就能打的。
又找到一篇
跟04年很大关系的
德国足球几十年来也是基本按照一种固定的形态去走的。德国足球的基本形态是:
第一,一个全能型的拖后中卫。1954 年强大的西德队扮演这个角色的是克劳特和埃德尔肯,他俩是曾经风靡全球的清道夫打法的早期发明人之一。随着他俩的退役,西德队在1954-1964年间整 整没落了十年,直到1965年,贝肯鲍尔横空出世。贝肯鲍尔把清道夫的职责里又增添了一点助攻的色彩,于是就变成了所谓的“自由人”。1976年,贝肯鲍尔退出国家队之后,先后接替他的奥维拉特和施蒂利克能力有限,布赖特纳年事已高,所以德国足球又陷于沉寂。1985年世界杯预选赛,西德队后防线青黄不接,汉堡的雅各布斯年事已高,而年轻的布赫瓦尔德实际上更擅长打拖后前卫,无奈之中,马特乌斯撤回到拖后中卫的位置,竟然表现惊人。后来两德统一,并入了 东德的萨默尔,德国队又变得强大起来。现在老马跑不动了,萨默尔有伤,德国又没有更好的人选来代替他俩,所以德国队再次走下坡路了。
第二,两个以盯人防守为主的边后卫。1974年是出色的布赖特纳和福格茨分别镇守左右。在俱乐部以助攻闻名的布赖特纳,到了国家队就很少出击了;福格茨更是几乎不参与进攻,在国家队打了上百场,仅有一球进帐。他们的共同特色都在于盯人,而且是全场寸步不离地盯人。这个特点直到后来的卡尔茨,贝特霍尔德, 法尔肯迈尔,布里格尔等等,都一直在延续。布里格尔本来在维罗纳是以打左前卫为主,有时客串中锋,但在西德队则连半场都很少过,一味龟缩盯人。布莱默在国际米兰也经常助攻到对方禁区附近,而在西德队则几乎只有在前场定位球的时候才跑上去。齐格在俱乐部队也是助攻高手,但在德国国家队也显得缩手缩脚。所以我 们很少看到德国队的边后卫象他们在自己的俱乐部队那样大胆助攻。
第三,一个菱形的中场,即两个中前卫一个主攻,一个主守。 1974年是施瓦岑贝格或邦霍夫主守,奥维拉特主攻;1980-1982年是马加特或马特乌斯主守,舒斯特尔或汉斯·穆勒主攻;后来的中场防守大师还出现过托恩(后改打替补拖后中卫),埃尔茨等;进攻中场则有安迪·穆勒和哈斯勒等。德国的中场从来都是平稳的中场,讲求攻得上去,守得回来,几乎不曾有过攻强守弱,或攻弱守强的时候。这也许就是我们通常对德国队感觉攻守有章法,战术有组织特别突出的根本原因。
第四,一个射门机器型的中 锋。1974年的射门机器是最为典型的这类射手:盖尔德·穆勒;1978年是菲舍尔,表现稍弱;1979-1982年是汉堡的轰炸机赫鲁贝什;1984- 1988年是沃勒尔,1989-1994年是克林斯曼,现在是比埃霍夫。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善于门前捕捉机会,头球功夫高超,脚下本领稍逊。他们主要是依赖其他球员,特别是边锋或前卫的传球输送。而其间异类的前锋,如:格拉鲍夫斯基,阿伯拉姆齐克,阿洛夫斯兄弟,鲁梅尼格和利特巴尔斯基等,都是充当 第二杀手或前腰的角色,并不是主流的攻击点,其中鲁梅尼格也许稍微例外,因为他本身能力超群,也是门前很好的“机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