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辅 - 庄常飞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11:53
美国的教辅 
文化随想 2010-06-02 09:22:35 阅读3517 评论44 字号:大中小
和中国不同,美国在大学之前一般来说是没有教辅的。首先,美国的基础教育虽然由联邦政府监督,但基本上来说是由州政府负责的。由于情况不同,每个州政府都可能使用不同的图书。另外美国的学校体系繁多,有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和公立学校等。每个学校因为体系和信仰的不同使用的图书和教辅也不同。而就公立学校而言,不同地区的学校由于条件不同也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图书和教辅,很多时候教辅还是由老师单独决定。没有统一的体系是美国没有教辅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是义务教育,因此所有的图书都是由学校提供。在每个年纪开始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课程领取,然后在每个学年结束之后交还学校。因此,除非学生损害或丢失了教科书,一般来说是不用花任何钱的。像英语课这样的文科一般还统一读一些名著,如《红字》,《双城记》等,这些辅助读物也是学校统一发的。
公立学校不鼓励使用教辅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公平原则,第二个是避免利益冲突。虽然公立学校之间提供的教育质量也不尽相同,但公立学校本身还是希望尽量保持公平的。因此,如果有了昂贵的教辅,那势必是对低收入学生的一种不公平。第二,作为政府的雇员,学校首先要对纳税人负责。如果有了教辅以及教辅市场,那么有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相比会利用此机会牟取私利,也就会造成纳税人家长和学校教师之间利益的冲突。
美国没有教辅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教科书的设计。每个科目的教科书都是像电话本那种厚厚的一本,动辄几百页。里面的信息也是极为丰富,基本上能写的都写了,没有什么是教辅能补充的了。由于上述原因,除了大学书店以外,一般书店基本上不卖教辅。
在我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只买过一两次教辅,都是买的英语课所需要的小说。高中的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课程,一种是可以计算大学学分的AP课程。AP课程的要求普遍要比普通课程高得多。拿英语课而言,普通的英语课是不要求学生夏天读书的,而AP英语课则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读两到三本书。读的书一般都是名著,我读过的有《伟大的盖茨比》,《西线无战事》等。这种书一般书店都有,如果想找便宜的可以到网上的Amazon或Ebay找找旧书。一般来说名著的新书一般在十元以下,而旧书都是五元以下。
另外,像英语,历史,心理一类的文科会要求每个学生按期做报告或专题讨论。这种报告一般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别的图书和资料。在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列出多个命题或图书供学生选择;在经过老师的同意后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没有部署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命题或图书。因为范围比较广,这种情况学校不会统一供书。我做过的命题从经济学的《国富论》到黑人女权主义的《紫色》都有。因为读的都是名著,在做这种作业时可以从学校或城市图书馆借书,不需要额外购买。
在一般课堂之外,一种比较普遍的教辅是应试的教辅。在高中考大学时美国使用的是SAT和ACT两种考试,在大学考研究生时有GRE,以及考各类专业学校的考试(如商学院的GMAT和法学院的LSAT)。大多数教辅都是为了复习这种考试。应该是这种教辅还是比较由帮助的,但如果没有的话也不是世界末日,我就认识没有用过这类教辅也考满分的人。用这种书的人不是很多,一般都是重视教育的家庭;其实在美国上大学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读完高中就直接工作了,因此对此类图书也没有什么用处,至于读研究生的人就更少了。这种教辅资源网上也有,一Google就出来了。如果购买的话,这种图书的价格不等,但一般在几十元左右,一个中产家庭购买应该没有问题。一个学生努力努力,把玩游戏的时间拿去一天来去麦当劳打打工也就有了。提供这些教辅的主要是Kaplan公司一枝独秀,其他的公司在这方面都不能与之抗衡。
上了大学或研究生后,教辅会多一些。就图书而言,理科的课基本上和高中相同,都是厚厚一本书就能坚持一年,差别是需要自己购买。由于销量有限,价格一般极其昂贵,都在一百元以上。而文科的课则完全相反;这些课一般没有一本固定的图书,课程所需的图书和资料由老师指定;如果授课老师不同,同一节课所需要的书也不尽相同。文科的课少的一两本书足矣,多的则能有十本之多。和高中相比,这些书更像传统意义的图书和教辅,而不是用于课堂的名著。价格方面有高有低,有的老师自己攥的资料合集几十元一本,但多数是一些专业的图书,价格一般都是二十元上下。一节课下来,花的钱也得有上百。
最容易找到这些书的地方自然是学校书店。每个学期他们根据课程订书,而由于是批发,一般价格也比普通书店便宜得多。学校书店差不多有一多半都是卖这类图书和教辅的。书店卖的书有新书也有旧书,旧书都是从学生那里收回来的。一般来说在上完课后学生是可以把旧书卖给学校的,但有时会出现老师指定别的图书,或者有的图书会出现新的版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是不会回购旧书的。书店从卖书到重新收购之间的差价极大,因此有的学生宁愿自己留着书也不愿卖给学校。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把书卖给低年级的同学或者在网上卖掉。学生之间的买卖一般是通过在学校墙上留纸条或在学校报纸里登广告进行的,很麻烦;而在网上卖的话很难立刻卖掉,必须等待愿者上钩;总而言之,这两种方法都比卖给学校复杂得多。
当然,学校并不强迫学生统一购买这些图书,所以很多人会在网上寻找便宜的旧书,这种旧书的价格一般会比学校的价格便宜一倍以上,但缺点就是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书或老师自己找的资料是在网上找不到的。一个学生如果所有的书都靠买的话,那负担还是很重的。如果一个学生一个季度上四节课,一年三个季度的话,光买书就需要一千元以上,相当于打三个月零工的钱。不过大学零工一般很好找,最简单的就是在学校食堂或书店工作,薪水比最低工资还高。
负担不起或不愿负担这笔费用的学生也有几个途径可以获得需要的图书。比如,有的学生会把他们之间上课的日程错开以便于相互交换图书,有的学生会合伙上一节课然后共用图书。除此之外,老师一般会在学校图书馆把自己的课所需要的图书和其他资料存上一两份以便学生借阅。这种书的借阅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借出三小时后必须归还。之后,如果书在半小时之内未被别人借走,那么该学生还可再次借阅三小时。有的课的教辅不仅仅有图书,还有电影音乐等;这些资料不得被借走,而是必须在图书馆内观看或聆听。很多学生都会利用图书馆以节约开支,但缺点是有时借书的人会很多,这时候借书就需要排队。人数少的课情况还相对好一些,如果是有几百人的大课,那么在考试前等高峰阶段甚至有完全根本借不到书的可能。因此,有的人会复印一些重要章节作为备份;复印的价格是一张纸五分钱,即使这样,累积下来还是比买书便宜得多。现在也会有老师把书放在网上,但据我所知没有老师是把自己的教材完全放在网上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指定一些书。
总而言之,美国的教辅数量要比中国少得多,结构也松散得多,这源自于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且不谈教育制度孰优孰劣,我觉得至少有一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那就是政府至少在公立学校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为每一个学生保证了物质条件,使得收入没有成为阻碍学习的一个障碍。这种公平的社会和教育体系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