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这么多年为什么没进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33:35
首先,我要申明我很敬佩陈佩斯的人品和艺品,他能坚持演话剧,能坚持守住寂寞,有几个人能做到?有几个演员能不受金钱利益诱惑而出卖自己的良心?而我疑惑的只是为什么他这些年没有“与时俱进”?
陈佩斯当红的时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他和朱时茂搭档经常上日渐红火的央视春晚,如果哪年他们没上春晚,老百姓就会不答应,觉得就如没吃年夜饺子一样遗憾,就如这几年盼着、捧着赵本山的心情一样。他们大获成功的小品如《烤羊肉串》、《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陈佩斯在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都是比较憨、笨、淘气、顽皮,非正面形象,但也不是坏人,毕竟改变了国人以前非好即坏的类样板戏的简单形象划分,而且,其言谈举止也因为憨、笨、淘气等竟能惹得国人哈哈大笑,觉得很幽默、很有点意思---大家,还有陈佩斯本人都认为这就是幽默,能然严肃了十几年的国人开口哈哈大笑---这就是意思。陈佩斯也红得就如现在的赵本山在央视春晚和全国小品圈的霸主地位。但这其中有个条件,就是在那个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国人的欣赏眼界还比较闭塞,没有什么比较,毕竟刚满足温饱,欣赏水平也谈不上多高品位,如请的张明敏、费翔等歌星,也不是境外什么主流角色,竟然因为上了春晚,让国人开了一下眼界,如经常吃素突然吃了次荤,竟然一夜间能红得能比大太阳。在那个条件下,国人对陈佩斯的连续几年的形象塑造谈不上挑剔和要求、也不会什么比较品位,能吃饱喝足有得一乐就知足了,绝对不会去思考,难道这就是幽默?
而陈佩斯与父亲陈强创造和打造的系列电影形象—二子,如《二子开店A》、《二子开店B》等,不但延续了小品中的憨、笨、淘气、顽皮的形象,而且更傻、更淘气、更顽皮,甚至滑稽,甚至糟践自己。这个形象成了陈佩斯的标志,成了他“叫笑”的法宝,也成了他对幽默理解的定位。如果在那个年代,这没什么不对,成功在那里摆着,谁能说三道四?也没什么人会比较,虽然有法国的经典喜剧《虎口脱险》能然大家笑翻在地,但是没有多少人能看到更多的国外的幽默影视作品,大家对幽默的理解也以为能笑就是幽默,可笑就是幽默。
但是,过了三十年了,国家、百姓,眼界、品位都翻天覆地了,而遗憾的是陈佩斯还停留在自己当年对幽默的理解,如他给某品牌拍摄的系列广告,还延续了当年“二子”的形象,在广告中的角色也还是被称为“二子”,还依然在表演中憨、傻、夸张的滑稽、夸张地糟践着自己。于是,忍不住要问:多少人还知道当年的“二子”?80后都成为社会中坚了,90后都出道了,他们知道当年怎么回事吗?关心那个吗?“二子”究竟是幽默还是傻(北方称为“二傻子”“二百五”类)?如果说是幽默,那么谁家里有一个这样的人,你不怕,你不想躲着走?家里有这样一个人,别说娶一个如某品牌广告中美丽年轻的太太,估计有没有姑娘肯嫁一个这样“脑子有问题”的人都是个问题,除非他是富二代。
那么幽默到底是什么?幽默应该是让会心一笑、沁人心脾、让人事后回味无穷,绝不是把微笑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怕是糟践自己也不行,更不是因为傻而博取大家一笑---这些是可悲中的副产品--可笑;更不是走不甘心没落的相声或赵本山二人转的野路子—插诨打科,靠庸俗来博取台下三教九流的掌声和笑声;也绝不是马戏团夸张的滑稽,幽默的品味就在于他的淡定中的潜心一笑,是穿着西装、端着红酒、对着美人般的享受式的微笑。生活或工作中,身边有一个幽默的人,色彩是斑斓的,感觉是轻松的,分离是回味的;但“二子”这样的角色,留给大家的不是斑斓、轻松和回忆,而是同情、担心和逃离,至少办公室有这样一个人,不是欢迎他,而是怎样让他少给大家不断地制造麻烦(憨豆虽然也惹麻烦,但都是给别人惹麻烦,本人不笨、不傻,从不糟践自己)。
不管大家对幽默的理解多么不一致,至少像“二子”那样缺心眼、傻、糟践自己,那绝不是幽默;也希望大家一起探讨什么是幽默,更希望陈佩斯不要陶醉在三十年的辉煌中走不出来,毕竟物竞天择是自然中无情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