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 基督教 犹太教具体区别在那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07:52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天主教亦称“公教”,公教一词源于希腊文Catholic,意思是“普世的”、“大公的”,所以被称为公教;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所以又称“罗马公教”;Catholic一词按音译,又称“加特力教”,有时也被称为“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后,信徒们称所信奉的神为“天主”(取自《史记·封禅书》),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所以被称为“天主教”。
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也相信圣母马利亚。其基本教义是:宣扬圣父(天主)创造天地和人类;圣子降生成人,为救赎人类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复活、升天,将来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异同

第一,基督教和犹太教都产生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但它们出现的时代却不相同。犹太教出现于公元前1千纪,流传在犹太人中间,而基督教却出现于公元1世纪中叶,流传在部分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
第二,基督教最初产生于犹太教内部,其教徒参加犹太教的一切活动,与犹太教徒一起在会堂里举行宗教仪式,后来由于对罗马帝国统治和民族起义持不同态度而分道扬镳,形成一个异端派别,即基督教。犹太教徒举行起义,反对罗马帝国统治者,而外邦人基督徒却袖手旁观,甚至就连犹太人基督徒也不参加反对罗马统治者的斗争。
第三,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世界性宗教,而犹太教则仍保留着崇拜氏族神的成分和对自然力的崇拜。
第四,基督教承袭了犹太教的“至高一神”、“救世主”、信仰“先知”和“启示”等观念。但不同点是犹太教敬拜雅赫维(耶和华)为“唯一之真神”,认为犹太教徒是雅赫维的“特选子民”,而基督教则敬拜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认为凡信奉上帝的人都为其“选民”。犹太教盼望弥赛亚 (复国救主)降临,认为真正的弥赛亚尚未到来,应继续等待,而基督教则认为真正的弥赛亚已经到来,他就是耶稣。
第五,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其中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圣录等,并把它称作《旧约圣经》。所不同的是,犹太教还有圣法经传《塔木德》,而基督教则适应时代的发展,编纂了《新约圣经》,以满足传教的需要。
第六,基督教袭用了犹太教的教会这种组织形式及其祈祷、唱诗、读经、讲道等礼拜仪式。但其差别在于犹太教在宗教礼仪中实行“割礼”,强调严格的戒律和繁缛礼仪,而基督教则废除严格的戒律和烦琐的礼仪,实行较为简便的宗教仪式。
第七,基督教最初作为犹太教内部的一支派别时,守的节日是安息日和逾越节。而当它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后,则改安息日为礼拜日,改逾越节为复活节。
第八,基督教不限制其教徒与外族人通婚,而犹太教则规定其教徒不能与未受割礼的外族人通婚。外族人归化犹太教者必须领受割礼。犹太教徒以雅赫维神的“选民”自居,认为自己比别的民族优越,故排斥其它民族。这种排它性和唯民族主义自然阻碍本民族的发展。
第九,基督教与犹太教使用的历法不同。16世纪前,基督教各派教会使用的历法基本上都是儒略历。1582年,历法改革后,西方教会采用的是格列历,即公历;东方教会仍沿用儒略历,即旧历。而犹太教使用的历法则是希伯来历。希伯来历对基督教教历和礼仪节令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复活节和圣主的节期,每年需按此变动。
第十,基督教与犹太教采用的纪元不同。基督教采用的纪元亦称公元,以耶稣基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犹太教原来无纪元,直到马加比时代才采用叙利亚国王塞琉古一世的纪元。

基督教独立于犹太教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宗教

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宗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内在原因有四:第一,耶稣基督是信徒们信奉的对象。耶稣最初是一个犹太教徒。他传道时并没有想到创立一种新宗教,而是继续拥护犹太教的基本教义。讲道时,他经常援引《旧约圣经》中的一些重要话,以强调自己主张的正统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从《旧约圣经》中找理论根据,以证明自己是先知们所预言过的那位弥赛亚(救世主)。耶稣反对犹太教上层撒都该人(祭司、贵族)的腐化生活和法利赛人(中产者)的伪善行为,也反对犹太教脱离现实的教条主义和繁缛仪式。耶稣和犹太教的主要分歧点就是他声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即弥赛亚。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基督教与犹太教分道扬镳的内在原因之一。犹太教盼望弥赛亚来临,认为真正的弥赛亚还没有到来,应继续等待;而基督教则认为弥赛亚已经来了,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稣。凡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的就仍然是犹太教徒,凡承认耶稣是弥赛亚的就是基督教徒。这样耶稣基督就成为基督徒信奉的对象了。
第二,编纂经典。原始基督教没有自己的经典,而是沿用犹太教的《旧约圣经》。随着外邦人(非犹太人)教徒人数的增加,犹太教经典渐渐不能适应传教活动的需要,故有些基督教社团对犹太教《旧约圣经》作了新解释,并把耶稣传道时的讲话收集起来作为传教资料,最后经过加工整理,编成《新约圣经》。这样,《新约圣经》就成为基督教特有的经典了。
第三,提出较为系统的教义和教规。基督教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救赎人类而“道成肉身”、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复活、升天、并将再次降临人间,施行最后审判。但最后审判迟迟没来。于是对救世主的信仰必将根据现实情况重新解释。这一任务最终由“保罗书信”完成了,它把《福音书》 中记载的训诲、寓言、神迹、预言等加以总结,以大量篇幅阐述了信仰、神学、信理等问题,成为较为系统的教义和教规,为原始基督教脱离犹太教准备了思想基础。
第四,有了较为成熟的组织形式。原始基督教社团是由一些使徒自行管理。信徒们组织在一起过集体主义生活,实行财产公有制,反对私有制,反对剥削制,社团成员一律平等,按劳取酬,不劳动者不得食,也有休息权,每七日休息一日,称守主日。随着社团的扩大,需要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聚会所,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为此,选出7名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人作聚会所的执事(长老),再从执事中选出一人作监督(即后来的主教)。监督权力高于一切。这种管理制度后来逐渐被普遍采用,成为教会的雏形。这种较为成熟的组织形式就为原始基督教脱离犹太教准备了组织基础。
外在原因是:原始基督教社团自认为是犹太教内部的一个支派,他们参加犹太教的一切活动,一起在会堂里过宗教生活。从宗教上说,他们是犹太教徒;从民族上说,他们是犹太人。犹太人因受压迫,多次发动起义,反对罗马帝国统治。公元66一70年,犹太民族掀起了长达4年的反罗马斗争,即著名的“犹太战争”。当时犹太人基督徒都参加了这一斗争。《启示录》中对罗马统治者充满了强烈的民族仇恨就是有力的证明。
随着外邦人(非犹太人)基督徒在基督教社团中占了多数,且取得了领导权,他们的政治立场影响了社团的政治态度,冲淡了基督教社团对罗马统治者的敌对情绪。相反,他们与犹太教徒的距离越来越远。公元116一117年,犹太民族起义时,有些基督徒就袖手旁观了。公元132一135年,犹太民族举行最后一次反罗马帝国的起义,这时外邦人基督徒自然置身斗争之外,就连犹太人基督教徒也远离战斗。这次起义失败后,犹太教徒不再承认基督教社团是自己的一个宗派。公元135年基督教完全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宗教。


基督教发展为罗马帝国国教

罗马帝国最初信奉传统的氏族、家庭的神祗,反对异教,特别是反对基督教在帝国境内传播。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传入会否定罗马神,打破罗马氏族、家庭的神权统治,又加上犹太人基督徒本来就反对罗马帝国的统治。随着基督教组织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引起基督徒与当地人的种种矛盾,造成社会不安,威胁帝国的统治,导致罗马帝国对它的迫害与镇压。
据基督教会称,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局曾对基督教进行过十次大的迫害,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执政时,还连下4点指示:焚毁教堂;烧毁经书;禁止宗教集会、逮捕神职人员;处死不愿祭祖罗马神者。这是罗马史上对基督教徒规模最大的一次迫害。但罗马政府的残酷迫害不能阻止基督教的传播,甚至连戴克里先皇帝的妻子也信奉了基督教。罗马当局由于迫害政策未取得成效,同时统治者中有许多人了解到基督徒是顺民,应把基督徒与犹太人区别开,认识到基督教对帝国统治有益无害,故又对它采取了宽容与怀柔政策,变反对、迫害、镇压为保护、利用、控制。故基督教在长达两个多世纪中就发展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公元311年,罗马帝国西部地区领袖君士坦丁为利用基督教为其统治服务,与东部地区领袖李锡尼联合发布《宽容敕令》,准许基督教徒信教自由,不受歧视。这道敕令是基督教史上的里程碑。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李锡尼又共同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发还过去迫害时期没收的教会财产。这是罗马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基督教会可拥有财产权。公元323年,君士坦丁战胜李锡尼,统一罗马帝国,发布宗教法令,进一步利用、扶植基督教,由政府拨给教会大片土地,由国家资助教会在各地兴建教堂,皇帝还把罗马的拉特兰宫赠给罗马主教作为官邸,政府官员主要由基督徒担任。此外,政府给予教会种种特权。由于君士坦丁大帝的大力支持,受洗入教者激增,基督教得到了大发展。
君士坦丁大帝在扶植基督教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干预教会内部事务,协助教会解决争端。此时,基督教内部在“三位一体”问题上发生了神学争论,争论不休,愈演愈烈,虽然只是教会内部矛盾,但显然不利于君士坦丁大帝的政治统治,不利于他利用基督教作为统一帝国的思想工具。为了使基督教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完全统一起来,他不允许教会内部有与官方教会对立的“异端”派。为了对基督教进行全面控制,他把它纳入自己的政治轨道。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指示在小亚西亚的尼西亚城召开第一次基督教大公会议,解决神学争端。君士坦丁的宗教顾问何西乌主持了这次会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尼西亚宗教会议”。会议按照君士坦丁的意图制定了统一的宗教信条《尼西亚信经》,以统一思想,消除争端。会议强行通过《尼西亚信经》。尼西亚宗教会议虽然没有完全解决教会内部的神学争端,但却达到了君士坦丁大帝的政治日的,即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全面控制基督教,使基督教会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政治工具,使基督教准备成为帝国的国教。
君士坦丁大帝以后的几代皇帝继续实行控制、利用基督教的政策,放弃了罗马神庙的“最高祭司”职务。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命令,废除一切旧有的宗教,关闭一切氏族神庙,禁止一切异教活动,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合法的宗教。于是,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