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4:58
第十一章 中外礼俗概览
第一节 中外主要节日礼俗
一、中国主要节日礼俗(一)
世界各国的礼俗,是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不断传承发展的进程中,其内涵越来越丰富,从中折射出各民族生产、生活、民族心理、宗教信仰、文化智慧等多方面的内容,已成为世界各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日礼俗主要指民间的、传统的节日和宗教节日,它集中表现了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1、中国主要节日礼俗
春节礼俗 春节是我们民间节日中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民族节日。原又称“元旦”、“新年”等。元旦,原指农历正月初一日。据记载,每到农历正月初始,民间有喝“春酒”、祝“改岁”的习俗,庆一年丰收,并祝来年五谷丰登。 后来我国改用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公历两个“新年”,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叫做“春节”,“元旦”则成了公历1 月 1 日的专称。
人们常把春节称做“过年”。“年”同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活相关。古文中有“年,谷熟也”的说法,以谷熟为一年。另外,“年”就是谷熟丰稔的意思。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春节。
过“新年”是从除夕就开始的。除夕年宴中按北方人习惯必吃饺子。“饺子”源于古代“角子”,也有称之为“扁食”、“水点心”。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家,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并在饺子馅中包糖果或小钱等物,吃到包有糖果钱物者,则预示新的一年里吉利富有。
春节有画门神,贴春联的习惯。古人相信桃木能够避邪镇鬼,每逢除夕,在桃木板上画神像,或书写神的名字,以驱鬼压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桃符”。后来桃符逐渐演变为春联。无论贴门神还是立桃符,必须每年一换,。古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
过年放爆竹也是一个习俗。最初时候是烧竹子,竹子燃烧时发出哔哔剥剥的响声,以爆竹避鬼,虽然后来烧竹子改为用纸卷火药,称作“爆仗”、“鞭炮”等,但也仍习惯称作爆竹。到后来燃放爆竹就演变成了一种增添节日气氛的礼俗了。
新春要行拜年礼。除了相互赠送礼品,也派人送贴送柬。这很像我们今天的贺年片了。
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过新年的最后一个余兴。这一天夜晚天上明月高挂,地上悬灯结彩,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元宵节。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传统过新年的高潮。到正月十五这一晚,到处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久而久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供游人观赏游玩,成为名副其实的“灯节”。元宵节的娱乐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挂彩灯、猜灯谜、耍龙灯、放焰火、扭秧歌、跑旱船等等,灯火锣鼓,热闹非凡,成为中华民族节庆文化的一个侧影。
过元宵节,一定要吃元宵。元宵也叫汤元、汤圆。取其圆形圆音,寓意全家人团圆、平安、吉利、美满。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元宵不再只是元宵节食品,而成为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
二、中国主要节日礼俗(二)
清明节礼俗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即农历三月上旬,是我国另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从节气上看,清明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唯一演变为节日的一种节气。清明节包括禁火、扫墓、踏青等许多风俗活动。
清明节禁火习俗来历据传和纪念介之推有关。又称寒食节。寒食日在清明节气的前一天,后来民间形成了清明节前后三天禁忌生火的习俗。
清明时节还有上坟扫墓的习俗。墓地祭祖先,起初并不只在清明。但时至今日,清明节寒食的习俗已渐没有,但清明节祭祀祖先,追忆亡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都成为传统礼俗,一直延续下来。
清明节气一到,草木萌动,春光明媚,一片清明景象,又是踏青郊游、播柳植树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又有踏青、插柳植树的习俗。
端午节礼俗 端午节也是民间普遍流行的传统节日,亦称“粽子节”、“端阳节”等,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这一节日的起源众口不一,但民间普遍认为这与纪念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如今,端午节的许多内容已渐渐成为一种传说,但吃粽子话屈原,龙舟竞赛等都一直沿袭至今。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十五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因为这一天恰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节初兴起于周代,“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古时有秋日祭月的习俗,《礼记》中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是说古代帝王春天拜日,秋天拜月,拜日在晨,拜月则在夜晚。这可视为中秋节的雏形。
中秋之夜,举家团坐,摆上酒宴果品,庆祝中秋佳节,逐渐演绎出了合家团圆的含义。中秋节最重要的是吃月饼。月饼在古时原是供奉月神的一种小甜饼,古已有之。“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在宋代月饼的花样已十分丰富。
中秋节现在已成为团圆节。中秋夜,人们合家老小团圆,共坐饮酒赏月,同分月饼,取团圆合和之意。
重阳节礼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也有“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的别称。《易经》认为九为阳数,而九月初九是两九相重,所以是“重阳”。九月重阳,秋高气爽,人们在这一天习惯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渐成习俗。
我国诗人对重阳佳节历来有感情,留有许多抒发九九重阳情感的诗词歌赋。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在抒情中描述了重阳节的风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今,重阳节已成为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节日,金秋重阳之际,已成为人们登高郊游,饮酒赏菊的黄金季节。
三、外国主要节日礼俗(一)
12 月 25 日为耶稣生日,即圣诞纪念日。这一宗教节日,当初主要流行于欧洲,现在已成为世界各地信仰基督教国家和地区的群众性传统节日。采购食品、礼品和圣诞树,选购各种印制精美的圣诞贺卡,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祝贺方式。圣诞树是圣诞节期间最重要的装饰,圣诞树通常选用冷杉或罗汉松等常青植物,并挂满五彩缤纷的装饰品和各种彩灯。圣诞除夕,人们会唱圣诞歌,以传"佳音",祝贺节日幸福。圣诞节当天,人们合家欢聚共进节日盛餐,主要是家人团聚,一般不请外人。烧烤火鸡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大菜。圣诞老人很受儿童的欢迎,总会在圣诞节通过壁炉给孩子们带来各种圣诞前夜最想得到的礼物。
复活节 复活节是各国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复活升天的日子。是信仰基督教国家和地区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其日期在每年春分(3 月21  日)后第一次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因此,每年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一般在3 月22  日至4 月25  日之间。由于鸡蛋孕育着新的生命,人们就把它视为复活的象征。复活节人们常以彩蛋作为礼品和吉祥物。
开斋节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伊斯兰教的 9  月为斋月。在斋月里,每天日出以后、日落以前的整个白天,穆斯林必须实行"斋戒",除孕妇、病人、乳婴、作战的士兵外,白天都要禁食。每年此节日极其隆重,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穿上新装,祷告礼拜,探亲访友,举行庆祝活动。我国新疆地区的穆斯林,称此节为"肉孜节"。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也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又称"宰牲节"。在伊斯兰教历的每年12 月 10 月举行。相传安拉(真主)托梦命令先知易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则命他以羊代替。伊斯兰教继承了这一习俗,形成了古尔邦节。每逢此节,穆斯林都要沐浴盛装,宰杀牛羊,欢庆欢聚。亲朋好友也要在这一天相互拜访。
犹太教逾越节和安息日 犹太教教徒都要过逾越节。大约在每年犹太教历尼散月(公历三、四月间)的 14 日。安息日也是犹太教的重要节日礼俗。安息日是从星期五的日落时始,至星期六的日落为止。在这一天,人们要停劳作,不生火做饭,另外,犹太教义还规定,每7年要有一次"安息年"。
麦加朝觐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所以,伊斯兰历每年的 12 月上旬(即公历的 10 月末至 11 月初),全世界众多的穆斯林汇集于此,朝拜圣地。千百万穆斯林以能到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朝觐为无上光荣,并以此作为终生最大的心愿。凡参加过麦加朝觐的人,都可得到"朝觐者"的尊称。所有的朝觐者,都必须在麦加城亲自做完"四大功课"。这些功课是:其一为"受戒"。其二为"游天房",即朝觐者汇成人流,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大清真寺广场中央的"天房"和玄石步行七周,并摸吻玄石或举手致敬。其三为"疾行",即朝觐者在天房附近的萨法山与麦尔卧山之间疾速行走,然后饮泉水。其四是"念经"。
四、外国主要节日礼俗(二)
情人节 情人节在每年的 2 月 14 日,是一个情侣的节日。据传是和一个殉道主教"瓦伦丁"有关。也相传情人节源于古罗马时代的"牧神节",原意在于崇敬女子的婚姻之神。情人节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在这一天,恋人会互赠纪念品和精美贺卡,或郊游,或参加各种舞会。许多青年夫妇和老年夫妇也会在此时互赠鲜花、礼品表达他们的爱慕之情。今天,此节日已成了表达情爱的节日。
英国的万愚节 亦称愚人节,日期为 4  月 1  日。这天的上午,无论男女老少,人们常搞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但严忌取笑国王、女王和宗教信仰。按传统习俗,人们相互之间的玩笑和戏谑,不能超过中午12 点。
北欧仲夏节 仲夏节是北欧芬兰和瑞典的盛大民间节日。主要为了纪念《圣经》中的施洗者约翰的生日。芬兰是每年的6 月24  日,瑞典是每年6 月20  日至26  日之间的周五与周六。这一天的下午,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民众都身穿盛装,纷纷赴塞乌拉萨里岛各献其艺。晚上篝火活动,样式有 25  种之多。按照传统规定,此时必须安排一对新婚夫妇在岛上举行婚礼,在音乐声和欢呼声中,人们欢歌漫舞。
在瑞典,人们汇集于村中的广场上,树起一根十字形的彩柱,上面饰有两个大花环。一些身穿民族服装的乐手,演奏着小风琴和小提琴,男女老少围着彩柱欢快地跳舞。按照传统习俗,此节也是寻求佳偶的良机。
埃及泛滥节 埃及人把尼罗河视为神明,每年当河水泛滥时,均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示感谢河水的恩泽。泛滥节的庆典是由两次大型活动构成的。第一次是6 月 17 或 18 日,此时尼罗河水开始泛绿,预示着泛滥将临,于是,人们便举行欢庆。第二次是 8 月份,此时河水汹涌如潮,于是人们便再一次举行欢庆,以谢尼罗河所带来的丰收。祭司将河神的木像放于河岸,供人们致敬。祭司高诵祷词,以求吉祥。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众人高唱赞歌,并伴以舞蹈。
五、外国主要节日礼俗(三)
美国母亲节 每年的 5 月 12  日,是美国的母亲节。美国的母亲节源于1907 年。当时的一位美国女子为了向欧战中阵亡将士的母亲和妻子们表示安慰和敬意,四处奔走,倡导创立母亲节。1914 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响应其倡导,正式签署并规定 5 月 12 日为母亲节,以示人类对母亲的无限敬爱。
巴西狂欢节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每年2  月的中、下旬,均举办传统的连续 3 天的狂欢节活动。节日里,无论昼夜,也无论老少,人们都在欢快的氛围中跳着桑巴舞。热烈而多彩的狂欢节,每年均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
德国啤酒节 每年 10 月 10 日,是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相传,此节起源于1810 年 10 月 10 日。当时巴伐利亚邦的储君举办婚礼,慕尼黑民众饮酒庆贺,遂形成后来的啤酒节。为了保持独特的习俗和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尼黑市政府和德国的各家酒厂,也往往共同策划相应的活动,营造出重大节日气氛。
第二节 中外禁忌礼俗
一、中国禁忌礼俗——人体禁忌
禁忌礼俗主要是以回避的方式在各方面进行自我抑制。各国的禁忌礼俗纷繁复杂,许多禁忌确与迷信有关,但也有许多禁忌的确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也涉及人们生活中避凶驱恶的心理需要,还有一些禁忌礼俗是反对迷信的。下面将中外有代表性的禁忌礼俗作一介绍。
唾液禁忌。中国民俗以为唾液含有魔力,如被蚊虫咬后,人们会在叮咬处涂些唾液,疼痛感立即减弱。据民间传信,唾液中含有元气、精神。所以老是吐唾液是凶兆,是要犯忌讳的。一般人也最忌讳别人向自己吐唾液。
汗液禁忌。中国民俗相信,汗液和血液相类似,都是生于心。《本草纲目》中说:“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所以汗液应当有所禁忌。汗流的过多会使人体受亏,丧失元气。出汗多时,禁忌洗冷水浴,不能喝井里的凉水,不能站在风口,否则会伤身体。
头面禁忌。中国民间历来认为,头面是人的尊严所在,如民间把大有作为的人,称为“头面人物”。因此禁忌打头打脸,会刺伤人的自尊心。有些民族还忌讳别人随意触摸自己的头,以为这样是对自己莫大的侮辱。
婚姻禁忌。民族之间由于风俗习惯、信仰不同,常常会形成通婚的禁忌。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民族关系的改善,民族内婚姻禁忌越来越淡,不过,有些民族间的通婚还要加些条件,如要求其配偶遵守本民族教规等等。
恋爱禁忌。中国绝大多数民族都禁忌婚前性生活。在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被认为是见不得人的事,是严格禁忌的。同时绝大多数民族都禁忌婚外恋。以为是不道德的,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幸。
离婚禁忌。汉民族及其他一些民族都忌讳婚姻破裂,夫妻分离。认为夫妻白头到老,终身相伴才是幸福美满。如果中途离异不仅觉得丢人,对子女更是件悲伤的事。蒙古族认为离婚是不道德的,达斡尔族人认为离婚是极不吉利的事。
饮食禁忌。许多民族都有忌食被视为“不洁净食物”的禁忌。如忌食动物心脏,忌食自然死亡的动物和家畜的五脏等,禁食动物的血。
饮食方式禁忌。在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地区做客,饮食时禁忌提及猪肉,禁忌随便拨弄盘中食物。在满族家中做客,忌戴皮帽子,忌吃狗肉。鄂伦春族忌用刀子叉肉。哈萨克族忌用手背擦摸食物。锡伯族人吃饭时,禁忌边走边吃。土家族人吃饭时禁忌端着碗站在别人背后。
二、中国禁忌礼俗——语言禁忌
语言禁忌。语言是人们社会交往、思想交流的工具。但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避讳指的是语言交际中躲开一些不吉利或禁忌的字眼,以免给别人带来不快或痛苦,它富有方言特色和语言风俗。避讳的原则,不外乎是出于礼教、吉凶、功利、荣辱或保密的种种考虑。
人的名字本来只是一种符号,但是,古人认为名字是有某种超人力量的符号,是自己灵魂与人格的代表,再加上政治礼教的色彩,使得人的名字具有了神秘的意味。帝王作为一国之君主,其名字是不可随意使用的,遇到皇帝、帝后及其父祖名字时便要回避更改。
六朝时有人为避讳“桐”字,把梧桐改称白铁树;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原称“启蛰”,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便改为惊蛰;清朝刘温叟,因其名“岳”,竟终身不听“乐”。直至今天,晚辈仍不习惯直呼长辈的名字,晚辈称呼长辈时,必须以辈份称谓代替名字称谓。因此才有“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的俗语。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也不直呼其名,否则也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人。
这种过分的人名避讳当属封建迷信与礼教的产物,未必需要学习,但其中体现的对人名字的敬慎,却可借以吸收。名字作为人的符号代表,随便贬渎或用于戏谑都有失礼貌,这涉及到对人的恭敬态度。此外还有凶祸词语避讳。古时人们希望过太平吉利的日子,相信说出不吉利的话,灾难就会降临。所以,言语中很忌讳言及与凶祸有关之词。在喜庆之日尤要慎忌。
死亡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事,所以“死”字是不能随便说的。中国语言有许多代替“死”的语词,如“驾崩”、“溘逝”、“谢世”、“去世”、“卒”、“没”、“寿终”、“牺牲”、“千秋”、“百年”、“作古”,等等。
中国古代的语言避讳是非常复杂的,在此仅举一二。许多避讳是从鬼神迷信和封建礼教中衍化而来,因此属封建文化的糟粕。但有些对凶、祸之事的避讳,隐示着人们求吉避祸的传统心态,至少是希望在自己心理、精神上求得一种慰藉与安宁。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祸事及缺陷的避讳,则表现了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因此,从避免引起听者不快、受刺激等意义而言,中国传统的某些语言避讳是不乏积极一面的。
三、外国禁忌礼俗——宗教禁忌
佛教的主要禁忌 归依佛教的人,无论在家出家都要持戒,最基本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即“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不实的语言)、饮酒戒。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挑拨关系)、不恶口(诽谤人)、不绮(qi)话(花言巧语)、不贪欲、不嗔(chen)恚(hui) (不怨、恕、仇恨、对别人慈悲)、不邪见(不有错误的看法)。饮食的禁忌有:素食、不饮酒、不吸烟、不吃零食。个人生活的禁忌有:不蓄私财、不着香 (各种饰物)、不自歌舞和看听歌舞、不做买卖、不看相算命。
伊斯兰教的主要禁忌 饮食禁忌,主要禁忌自死物、溢流的血、猪肉和“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严禁饮酒和与酒有关的致醉物,严禁服用一切麻醉品和毒品,禁止吸烟。服饰方面忌讳妇女显露美姿和装饰,忌讳穆斯林穿外族服装,禁止男子模仿妇女和妇女模仿男子。婚姻方面禁止与外教人结婚,严禁娶有夫之妇,禁止视离婚为儿戏。
天主教主要禁忌 教堂内禁忌,教堂是上主临在的殿宇,是最神圣的地方,严禁衣着不整者入内。禁止在教堂内来回乱走、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争抢座位。禁止吃东西、抽烟。斋期禁忌,为纪念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圣死,制定了守大小斋的规则。禁止四亲以内者结婚,禁止婚姻离异,禁止重婚、纳妾、通奸、卖淫,禁忌堕胎。
欧美国家日常的主要禁忌 数字忌,忌讳“13”,认为这一数字包含着凶险。
床位忌,严忌将床对着门摆放。
花色忌,许多欧洲人忌讳黄色花,并认为菊花、杜鹃花包含着不吉利,如意大利严禁相赠菊花,认为菊花是送死人的。
衣物忌,欧美人对自己的食物及行装,有随意置放的习惯,但忌讳别人乱动。
扶老忌,欧美的老人,多忌讳由别人来搀扶,认为是受轻视,也忌在老人面前说“老”字。
忌在路中央交谈或在路旁久谈。
亚洲国家日常的主要禁忌 左手忌,在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包括阿拉伯各国人们忌讳用左手与别人相握,在日常生活中,忌讳左手拿仪器和传递东西,忌讳左手接触别人。
摸头忌,东南亚许多信佛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忌讳摸别人的头部,包括抚摸小孩的头顶,在日常生活中,凡是与接触头部有关的动作均在忌讳之列。
印度的杀牛忌,印度教敬牛如神,在印度法令禁止宰杀健壮的牛,特别不准宰杀母牛。
泰国的颜色忌,泰国人忌用红笔签名,只有人死后,才用红笔在棺材上写姓氏。
日本筷子忌,在日本餐饮时,忌舔筷,忌扭筷(扭转着筷子接吃粘的饭粒),忌插筷,忌跨筷(把筷子跨置于器皿上)。
第三节 外国其它礼俗
一、交往礼俗(一)
除了中外节日礼俗和禁忌礼俗外,在国际交往中,还有必要了解一些其他的礼俗,在这里重点将外国的其他礼俗有选择的作些介绍。
1、交往礼俗
点头礼。在亚洲许多国家,当熟人相见时,彼此往往一面微微点头,以象征鞠躬,一面举举右手,以示敬意。许多欧洲人也常行点头礼,但它仅行于不熟悉的人之间。这恰与亚洲相反。
南亚摇头礼。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
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礼节,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行礼时,两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敬。此礼可分为几类:跪合十,右腿跪地,双手合掌于两眉中间,头部微俯,以示恭敬虔诚。蹲合十,蹲下,并将合十的掌尖举至两眉间,以表尊敬。站合十,行礼时要站立端正,将合十的掌尖至胸部或口部,以示敬意。
日本鞠躬礼。日本人极重视鞠躬礼。毕恭毕敬地鞠躬已成为日本人的礼仪习惯。他们的鞠躬,可分为15 度、45 度和 90 度的三种,面对不同的敬礼对象可行不同类型的鞠躬礼。
泰人躬身合十礼。在泰国的日常生活中,晚辈人要向尊长行礼时,必须躬身而双手合十。行此礼时,合十的双手要放在胸与额之间,头要微微低下,掌向外倾斜。双手合十的位置越高,所表示敬意越深。尊长还礼,双掌不宜高过前胸。
泰国僧不答礼。在泰国人的生活中,佛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遇见僧人如若答礼,则被视为犯法。因为僧人所穿的袈裟,时刻代表着佛,而包括国王在内任何人的行礼,都是献给佛的,绝非献给僧人的。
尼泊尔合十伸舌礼。尼泊尔有一种传统的合十伸舌礼。当宾主相见时,双方首先各自双手合十,并互有礼貌地相互问安致意,然后各自伸出舌头,以示赤诚之敬。
尼泊尔吻脚礼。在重大节日里,尼泊尔人往往要行传统的吻脚礼。此礼主要用于儿子、侄子或妻子对父亲、伯父、叔父或丈夫的父母、姐姐等尊长。行礼时,晚辈人先跪下,然后去亲吻长辈的脚,长辈人在晚辈人头顶上拍一下,以示答礼。晚辈对父亲的朋友不必行此礼,只躬身示敬并接受对方拍一下头即可。
二、交往礼俗(二)
阿富汗祝愿礼。阿富汗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非常重礼节。当亲朋相见时,往往相互拥抱,然后以右手抚住自己的胸部,并频频点头致意说:“愿真主保佑你”。
沙特贝都因族额礼。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族,有一种传统的常见礼节――以鼻碰额礼。当男人见面时,彼此首先相互以鼻子碰触对方的额头,然后紧紧拥抱,以示敬意与诚挚。此礼不适合于女子。
也门吻礼。也门人晚辈拜见长辈时,多行跪吻礼。行此礼时,晚辈双手拥抱长辈并吻脸部,然后再跪吻长辈的大腿、小腿、脚背,以表敬意。长辈向晚辈祝福吉祥,以示答礼。
当亲朋相见时,多行握吻礼,即双方主动热情握手,并先主后宾的各自反复亲吻对方的手臂以示敬意。
波兰吻手礼。波兰多数妇女,普遍希望男子向她们行吻手礼。此礼曾盛行于欧洲封建时期贵妇中间,然而在当代波兰几乎处处流行。许多波兰人认为,行吻手礼,是敬重妇女的重要表现。
英国敬茶礼。在英国,请客人饮茶能表示主人的敬意。按照传统礼貌习俗,向客人敬茶时,必须首先把少许冷牛奶倒进茶具内,接着再冲以热茶,最后还须加一点糖。如果先倒茶而后放牛奶,则将被认为“失礼”和“缺乏教养”。
巴西拳礼。巴西人相见时,往往以拳礼相互表示问好致敬。行此礼时,先要握紧拳头,然后向着上空伸出拇指。
美国人不拘礼。在日常生活中,美国人以不拘礼节著称。初次相见时,人们往往不行握手礼,而是直呼对方名字,有时会极其随便相握一下,并笑一笑说声“嘿”或“哈啰”。直呼其名,是美国人一种表示友好亲善的礼俗。
日本的不辞而别礼。当代日本商界,流行着一种“不辞而别”的社交礼节。按照此礼,在参加商业晚宴过程中,有些宾客可以不辞而别地提前退席。人们认为,在晚宴正在进行中,若作正式告别,必然会扰乱宴会气氛或打扰主人及其他宾客情绪。在这种特定场合,正式告别反而被视为“不礼貌”举动。
三、风情与礼俗
无军队的国家。世界上有一些独立的主权国家没有常备军,只有保安警察,或还有一些象征性的军乐队、仪仗队或卫队。这些国家是:
欧洲地区:安道尔、梵蒂冈、圣马力诺、摩纳哥、列支敦士登。
非洲地区:毛里求斯、冈比亚。
大洋洲地区:西萨摩尔、基里巴斯、图瓦卢、所罗门群岛。
拉美地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巴哈马联邦、圣卢西亚、安提瓜、巴布达、圣文森特、格林纳丁期。
各国货币单位名称。
以“元”为名的:中国、朝鲜、日本、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新西兰。
以“镑”为名的:土耳其、塞浦路斯、埃及、苏丹、加纳、尼日利亚、英国。
以“先令”为名的:索马里、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奥地利。
以“第纳尔”为名的:伊拉克、科威特、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南斯拉夫。
以“法郞”为名的:几内亚、比利时、瑞士、法国。
以“克郞”为名的:冰岛、挪威、丹麦、捷克、斯洛伐克、瑞典。
以“卢比”为名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以“马克”为名的:德国、芬兰。
以“比索”为名的: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
以“盾”为名的:越南、印尼、荷兰。
以“卢布”为名:俄罗斯。
联合国城:联合国城共三个,即纽约、日内瓦、维也纳。
第一个联合国城,位于美国纽约的曼哈顿东河之滨,这是一块“国际领土”,由联合国警察担任警卫。第二个联合国城是瑞士的日内瓦,全称为“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又称“联合国欧洲总部”,俗称“万国宫”。第三个联合国城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宫:除北京故宫处,另有四座名宫。
凡尔赛宫,法国古代帝王的行宫,位于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城。建于十六世纪,十七世纪末多次改建扩建,至十八世纪遂成现存的规模。
白金汉宫,十八世纪英国白金汉公爵所建的宫殿。该建筑极其富丽堂皇,外部装饰极为华美。后卖于英王乔治二世。维多利亚女王嗣位之后,该宫遂成正式王宫。
白宫,位于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座白色的三层楼房,建于 1792 年。自 1800 年起,美国历届总统均以此作宫邸。现在,人们往往以“白宫”指代美国政府。
克里姆林宫,原为古代莫斯科公园和十八世纪以前帝俄的皇宫,位于莫斯科市中心。1917 年十月革命之后,为苏联党政首脑机关所在地。
交通靠行规则:在各国的交通秩序中,有的规定靠左行,有的规定靠右行。
靠左行的主要有:日本、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圭亚那、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爱尔兰、马尔他、马来西亚、太平洋岛屿等。
靠右行的主要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古巴、巴西、德国、希腊、墨西哥、摩洛哥等。
印度恒河浴:印度人大多数是佛教徒。他们视恒河为“圣水”,并称之为“恒母”,认为到恒河沐浴,就能冲罪洗灾,洪福无边。每天,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来到恒河,沐浴在河水中。大口喝着圣水,一边不断地祈祷祝愿。
西班牙的斗牛:西班牙素称“斗牛之国”。西班牙拥有斗牛场四百多处,每年不少于5000 场。斗牛已成为西班牙一种经久不衰的传统的竞技活动。
礼拜:各国穆斯林都把礼拜当作生活中的大事。按照教规,每日礼拜要进行五次。每星期五,穆斯林还要到清真寺举行“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