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12跳”社会心理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3:21
作者:韦志中(社会心理学者、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 会长)
生命教育的空白、人格教育的缺位
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热闹非常。然而,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却没有学习好一个课程:尊重生命。我们在谴责孩子们的时候,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为社会的生命教育体系做过什么?烈士纪念碑前,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的时候,才有隆重的生命悼念仪式。送别生命离开的葬礼上,在很短的时间内草草收场。
前几天我在在山西主持一个家长心灵成长课程,家长大多数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而来。我问现场的家长,如果是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你们会来参加吗?只关心生,却不关心死。这是一个颠倒的时代。正所谓是生的伟大,死的悲惨。死亡的时候,简单化没有任何仪式,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这样死亡悲伤的情绪短期内就会积压在心里面。没有受过生命教育,就不能在缅怀死亡的时候,体会到生命的伟大,活着的意义。
成为一个人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的具体单元是家庭、学校和企业。一个人的心理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的阶段,负责这个阶段的人格形成的主要工作的是家庭和学校。如果说成为一个人的第一战场是家庭,那么学校就是成为一个人的第二战场,企业只能算是第三战场。不能源头没有负责好,就直接把责任推给社会这样的第三战场。社会经营中的利益导向。这应该是三者联动的过程。家庭里面是双向标准。让孩子手足无措。企业也是这样。他会用父母同样的方式回馈给社会。有能力的时候,和自己受挫的时候,又回到孩子的角色。所谓生命的意义没有那么重要显现。当一个生命,没有独立的人格,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倾向于选择逃避和不尊重自己。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社会现象还是企业问题?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里面的人组成了企业,一个个的个体组成了企业。一个个企业又组成了社会。像这种集体也有家庭,学校,企业。每个单位把人固定在一个集体里面。富士康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我们会把责任推到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认为所有企业就是迫害员工的地方。然而,每个集体都是存在于社会中,存在形式是有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如果社会文明的程度,不允许企业用这种管理形式管理员工,那么,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之间不匹配,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当一种管理模式被社会谴责,但还继续存在,我们只能说这是和社会的发展是平行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员工前赴后继,选择来到这里。他们会在遇到不公正的时候,选择跳槽,而不是选择跳楼。显然这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本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偶然的社会现象,但是被媒体和大众渲染之后,变成了一个必然的现象。我们可以预测,当到达12个人之后,就会是一个点,因为12是一个周天的循环。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只有满足了某种需要,才可能存在。被社会聚焦之后,就成了一个必然现象。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群体的心理。群体心理的焦虑,压力,对生活的不确定性,这样富士康就成了社会的压力爆发的突破口。富士康现象成了全社会共同的减压方式。全社会都在通过富士康的“跳楼秀”进行减压。可以说在第8-9跳的时候,减压效果达到高潮。许多人在这个时候进入非常关注时期,但当这种减压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不会再因为这个事情兴奋,减压的需要被满足之后,事情就会慢慢平复下来。人们只有在情绪的舒缓之后,才会理性地看到生命和自身的关系,这时候开始有更多的声音,关注生命,呼吁生命价值。而不再是最初的病态性的社会集体意淫了。大家都不在期待的时候,而是满怀悲伤的时候。就是事件画上句号的时候。
富士康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达,大陆40万员工的平均自杀率,和社会整体的自杀率相比较是低的,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因此,我们断定富士康是一个受害者。我们应该同情他,而不是仅仅去谴责一个血汗工厂,为什么会有血汗工厂,为什么这种所谓的血汗工厂会存在于这个时代?在整个中华民族力争上游,奋发图强的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血汗工厂,我们的GDP才会快速地增长,正是因为这些代工的世界工厂,我们的外汇储备才会那么高,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时,我们才可以大气。要说委屈是那些真正受害的人,是为中华之崛起的这一代工人们,自杀的都是这些民工的子女,农村的小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70年代,背着塑料袋来到城里,破旧的棉被,开始了打工生涯。如今,他们的“穷二代”又前赴后继来到既陌生又向往的大都市。国家富强了,他们依然贫穷,这是真实的时代,三农政策开始惠农,让他们有房子住,有病可医,有养老保险。所以不能仅仅谴责血汗工厂,在中华民族走向民主富强的旅程中,我们要为这一群人立一座丰碑。
社会文明的进程中,任何危险都蕴涵着机遇。富士康现象,恰恰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警灯,告诉我们不要骄傲和嚣张,我们还处于发展期,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谦虚谨慎的态度。社会研究部门和学者们应以此为契机,把挫折传换成机遇,积极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课题。
危机不可怕
1、              广义心理教育的五个方向(集体心理预防、集体心理咨询、集体心理成长、集体心理治疗、集体心理干预。一个集体中需要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的人群只占全体人员的3%左右,剩余的都是需要心理预防和提高心理素质的人群。企业员工心理帮助,要围绕剩余的97%开展精神福利和企业心理文化的建设。3%的人群送到专业治疗机构,员工关爱中心不是治疗场所,而是精神福利提供点和企业心理文化的建构单位)
2、                企业心理资本(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依靠技术和物资资本,更需要重视心理资本。企业的心理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3、                “小猫钓鱼”危机干预策略(个人干预、小组干预、群体干预。把遇到心理危机的个人带离现场,到治疗场所。把所有受影响的小范围的个体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心理干预。把所有知情者作为集体心理文化宣传的对象。这三套危机干预形成一个集体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一旦出现集体心理危机事件,立即启动该系统)
4、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家长心理学校
5、                  在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和基层组织配备至少一名团体心理教育工作者
6、                  加大力度培养小学、中学心理辅导员,让他们有真正的效能,在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发育与成长的关机时期,获得良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