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九连跳”现象背后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46:06

  探讨富士康公司“九连跳”现象的深层原因,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先了解“人为什么愿意活下来?”,或者讲“支持人活下来的动力是什么?”。当我们明确了这些“生活的动力”之后,分析自杀的原因就会容易很多,准确很多。

  在我看来,人活下来的动力有四个:

  1、本能,在没有思想和情绪压力的情况下,即使浑浑噩噩,人也会顺其自然地活下来。自杀不是人的本能。

  2、在意识层面,当人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到了某种愉悦感,并且想继续追求以得到这种愉悦感时;当人们在生活中产生了某种自认为有价值的目标,并且希望达成这些目标时,人都会有生活下去的意志力。

  3、认为自己有能力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够达成自己心仪的目标或者有条件享受自己的愉悦。

  4.、当事实证明,自己目前还没有能力达成个人目标,但是仍然认为能够在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寻找到必要的资源去补足自己的欠缺,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最终可以达成目标时,人也有生活下去的勇气。

  如果以上看法基本成立的话,关于自杀现象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就得出以下结论:

  1、不是个人的本能所致。因为,自杀不是人的本能。

  2、人选择放弃生命,几条根本原因:

  a)丧失了个人的“希望”。当尝试追求自己的某个个人重要目标失败时,没有建立新的个人目标,导致个人生命中的“价值真空”状态,产生了“生命无意义”的空虚感所致。

  b)当尝试追求自己的某个个人重要目标失败时,归因于个人能力不足,由于个人人格原因并且缺乏外部及时有效的干预时而走极端,彻底否认自己的全部价值,自我知觉到的自尊感和价值感为“零”。放弃生命也就非常容易发生。

  c)当尝试追求自己的某个个人重要目标失败时,当事人感受不到或得不到环境中支持性因素,甚至推断是目前的环境使得其无法达成目标,从而产生绝望感。

  毫无疑问的是,“八连跳”中所有的当事人都是因为个人的某些重要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被外部剥夺后,短时间内产生极度的空虚感和无助感之后采取跳楼行动的。所以,这个现象的本质是“需求”与“需求未被环境满足”的问题。当人的主导需求能够被自我或者外部环境一定程度满足时,人不会自杀,因为,自杀不是人的本能!

  那么,“八连跳”的当事人的外部环境是什么?

  就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情。空间距离越近,影响越直接、越大;时间接触越久,影响也越直接、越大;关系越紧密,影响也越直接越大。当事人的家庭和家事,构成重要的外部环境,是其一;当事人每天绝大多数时间在公司度过,公司内部的与其有关的人和事,沟通当事人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外部环境,是其二;公司之外的,与其有密切交往的朋友以及之间发生的事情,构成外部环境,是其三;其他部分,如政府政策等社会环境,也沟通外部环境,但是,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外部环境,此为其四。由于富士康“九连跳”的当事人均不是深圳本地人,家庭不在深圳,所以,沟通他们最直接的外部环境为:富士康公司以及公司内、外有密切交往的朋友。如果以卢新为例,他似乎在公司以外没有密切交往的人。所以他的主要直接外部环境就是富士康公司。

  人的需求会不断自动产生,人也会不断尝试追求达成目标。以卢新为例,在卢新最后的日志(发布于2009年10月26日17点35分,载于“校内网”其个人主页上),清晰记录他的个人目标以及个人目标无法达成时对于前途的不知所措:“放弃了最喜欢的公共职业:支持西部建设,为了钱,来到了公司,结果阴差阳错没进研发,来到制造,钱还算多,但在浪费生命和前途……哎,真的很后悔……现在我的人生第一步就走错了,很迷惘……”。卢新曾经希望成为一个歌手,后来希望成为一个公务员。卢新的大学班主任汪洋回忆,毕业前,卢新也去考过公务员,没考上。后来找到了富士康的工作,卢新还认为这是上天眷顾他的幸运事。

  满足人的绝大多数需求的资源是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才能得到的。而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是需要在某个组织内部工作,他的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这个外部环境。所以,组织(公司)与所在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如何实现有效的协同和沟通,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系统,尽可能让系统内部的各个相关方的主导需求得到满足是关键。我在《28个模型、6个步骤,破解组织沟通难题》中,有一个“组织、团队、个人目标均衡模型”,就是专门分析如何实现多方协同的原理。以卢新为例:卢新作为公司员工,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是其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富士康公司的岗位的需求,使得公司顺利运作。但是,与此同时,公司和部门,尤其是部门主管,也要敏锐和深入理解卢新个人的需求及其需求满足状况,想方设法,将其个人长远目标转化成为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且与卢新的日常工作和公司需求协同起来,让卢新充满希望、没有绝望,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也为公司做出极大的贡献。这才是管理之道。也是避免“八连跳”的根本。

  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谈到,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便越容易自杀。“集体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杀的障碍之一。”但是,什么是“集体”?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几万、几十万人,并不构成“集体”。因为他们不是相关的,没有形成互相支持的关系。反而,一个只有几个人、十几个人的公司或者部门,如果能够形成上述的互相支持的协同关系,就是一个真正的“集体”。非常可惜的是,现代企业的众多干部,更加关注的是公司的直接业务需要,给予员工的更多的是工资和食宿福利等生理层面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况了解不深、不透、不全,自然也没有投入精力去积极调节和满足。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才是其人生的真正的激励因素,是其生命的意义和核心。我们的管理干部不去关注员工的“梦想”,不去协助员工去实现个人的“梦想”,不去帮助员工重新点燃新的“梦想”。这样一来,身处庞大组织茫茫人海中的个人,尤其是缺乏足够的心理调节能力的个人,就会感到心理上的极度孤独、无助、失望以致绝望,而且组织越庞大,人数越多,个体的这种孤独和无助感会越强烈,在这种心理状况下,任何一点小的事情,都会不断引发类似的“第N跳”事件。(备注:我在15日下午写完这篇文章后,才知道14日晚上又发生了新的“第九跳”)

  所以,我的结论是,这是“环境”在“杀人”。而且主要因素为当事人内部的个人心理环境和外部的公司管理环境,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令人震惊的“九连跳”事件。所以,我个人认为,富士康公司的一切的应对措施,必须以员工内部心理环境建设和外部的公司管理环境建设为根本。这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