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7:39
(应征稿件 报名号09101836)
有段时间听见周围很多人都在谈论《围城》,甚至在本地《港报》上看见有篇评论说《围城》是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撰写的"新《儒林外史》"。这个说法将我的好奇心激发到极至。于是向家里人游说,希望能默许我“蹭”几眼《围城》。经过我多次呼吁,父母大人终于同意,在每天晚自习结束回家之后可以看小半集内容再加片尾字幕。
象这样看“只能看到美女的背影而看不见美女的真颜”的状态是很容易激发人的好奇心的。本来我早已习惯了看电视剧的时候看一半推理一半的方式,可是《围城》的情节看得实在是太不完整了,有些情节实在推不出来,我只好又开始去看原著。没想到一看就看上了“瘾”,还真有点欲罢不能的意思了。
《围城》讲述的是一个生活故事。大师以一部书诙谐红尘指点江山,颇有黄沾老先生“沧海一声笑”的豪情睿智。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几许淡淡的辛酸。据说读者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里窥见自己的影子,《围城》之所以会魅力长存大约就是这个缘故吧。
人生正是由各种各样的围城成就的,冲进去了,就被种种开心和烦恼包围。钱钟书先生以他洒脱随意的文笔,述说着中国普通知识分子阶层的快乐与哀愁。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
有报道说,方鸿渐就是钱钟书先生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我替先生苦笑一下。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读者心态啊?
性格决定命运,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也没能逃出这个劫数。他善良懦弱缺乏原则,还时不时露一丝玩世不恭,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各种“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做个大人物不容易,或者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或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歪门邪道,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进退维谷,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我个人观点,做人是一定要讲原则的,应该用正当的方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就是给他带来几多灾难的假学位。方鸿渐怎么说也是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的良心也是受煎熬的,他为自己找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又要说谎,又要讲良心。这个就是方鸿渐的悲剧之一。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靠岸,横竖不开心。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是他在处理感情时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
要知道,这个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他们有独特的才能和高尚的情操。有堪称楷模的举止,所以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邪门歪道,说谎时能说得连自己都相信。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没有良心可言。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哪一家不是用尽手段?似乎不用手段就只有灭亡了。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围城》里,作者写的是现代中国不得志又不甘心的知识分子中的常见派而已。
《围城》中,我们跟在方鸿渐的后面,先买了假文凭,后乘船回国,又与苏文纨、唐晓芙、没见过未婚妻面的岳家一一疏远,再一行人同去三闾大学,然后方鸿渐与孙柔嘉这间为家庭和事业而发生种种争吵最后分开,不经意中我们对方鸿渐由了解而同情,由同情而关切。他与苏小姐、唐小姐之间的纠葛,是他身陷爱情的围城的时候所经历的,最终他与孙柔嘉结婚又闹得不欢而散,方鸿渐面对爱情的围城是不成功的。在三闾大学这一事业上的围城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方鸿渐也受到了不少的倾轧,最后还是离开了三闾大学,可见,方鸿渐面对事业上的围城也是失败的。故事中的方鸿渐先是在周经理银行工作,而后在三闾大学任教,接着在报馆资料室上班,每次都混得平平常常甚至有点落魄,也与他带着点玩世的态度处世有关吧。
生活中,围城处处上演。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以睿智的眼光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例如——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
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这些语句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捧腹大笑,随着作者的指点,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把人性的虚荣讽刺得淋漓尽致。对于大学教授,他们借着兵灾来吹嘘:汪处厚得意地宣扬他南京的房子;陆子潇流露出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李梅亭在上海补筑洋房;方鸿渐也把故乡老宅放大了好几倍…… “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对于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则是开了自己嫁妆的虚账,调查孙柔嘉的陪嫁。人物形象是那么鲜明。
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结束得太快了。读者还沉浸其中,而作者手轻轻一挥,一切就这样如烟散去。留给读者的是久久回味。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也正反映了世事的沧海桑田,变幻莫测。
读完《围城》,从主人公精彩而又独特的故事前后,我看到了作者所表达的人性和表现的哲理,以及作者在文中生动传神的描述。城里城外,还有太多的道理等着我们去理解、去意会、去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