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秘闻(11)中美韩对金城战役不同描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17:02
古彭万俟轩
2007年夏季,我开始着手撰写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最后一战》。在其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利用节假和双休日,先后奔赴湖北宜昌,山东青岛、烟台、潍坊,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辽宁沈阳等地,实地采访了40多位曾亲自参加“朝鲜最后一战”的老战士。他们当中有身经百战的将军,有老红军、老八路,有企事业单位的离休老干部,也有下岗工人和仍在深山老林为生计奔波的老农。
确切地说,“朝鲜最后一战”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3年夏季在朝鲜金城地区发起的一次反击战。这次战役史称“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三阶段”,亦称“金城反击战”。该战役从  1953年7月13日晚上 9时 发起,至  1953年7月27日上午 10时 结束,历时14天。之所以称这次战役为“朝鲜最后一战”,是因为 7月27日上午10时 交战双方遵照停战协议实现全面停火,“朝鲜战争”从形式上已经结束了。
我之所以将该战役作为切入点描写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参加这次战役的68军,战后驻防徐州,许多健在的老同志和我熟悉,我这是受他们之托;二是该战役出现多起经典战例,其中包括步兵团8大经典战例之一的“直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闻名全国的“奇袭白虎团战斗”。这些都发生在68军。正因这些经典战例的影响实在太大,通过人口相传,社会上出现众多版本,以致以讹传讹。在68军众多老同志的支持下,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段历史完整的、准确地再现给全国广大读者。
采访过程中,我接触和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有些内幕可能无法写进即将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最后一战》中,但它却是整个抗美援朝无法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后人不应该忘记的东西。为了澄清某些事实真相,避免再次以讹传讹,我决定以“抗美援朝秘闻”的形式陆续在网站发表,以飨关心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读者和朋友。全文约30篇,请读者关注。
2009年8月1日
中国:抗美援朝最后一战
金城战役是1953年夏季反击战的第三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于7月13~27日,对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韩国)军4个师防守的坚固阵地实施的进攻作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1953年6月中旬,朝鲜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已达成协议即将签订停战协定,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为名,扣留朝中被俘人员2.7万余名,破坏停战的实现。为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志愿军决定再次给南朝鲜军以沉重打击,主要向金城以南地区实施进攻。该地区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由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防守。其基本阵地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
志愿军第20兵团5个军,担任金城以南地区的进攻任务。该兵团组成3个作战集团:第68军(欠第202师)、第54军第130师为西集团;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欠第605团)为中集团;第60军(附第605团)、第21军(欠第62师、另配属第33师)为东集团;第54军第134师担任兵团预备队。根据志愿军领导人关于放手作战,情况有利时向敌纵深作有限度扩张的指示精神,第20兵团决心在牙沈里至北汉江间 22公里 地段上,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钳击、多路突破的战法,首先攻占梨实洞、北亭岭、梨船洞一线及金城川以北地区,歼灭当面南朝鲜军4个师的8个团另1个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尔后视情况向三天峰、赤根山、黑云吐岭、白岩山一线发展进攻,并准备在打反扑中大量歼灭南朝鲜军有生力量。东集团第21军在北汉江以东就地牵制当面的南朝鲜军使其不能西调。第9兵团第24军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进攻,阻击金化方向美军和南朝鲜军东援。
7月13日 21时,第20兵团及第24军在1100余门火炮支援下突然发起进攻。炮兵经7~28分钟火力准备,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毁南朝鲜军地面工事30%、障碍物80%~90%,保证步兵在1小时内全部突破敌前沿阵地。西集团右翼第203师攻占522.1高地后,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该师执行穿插任务的1个加强营,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纵深猛插,14日2时左右进至二青洞附近,先后歼灭南朝鲜军1个营大部及美军炮兵1个营;其先头分队1个班在副排长杨育才带领下,化装成南朝鲜军,以极小代价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即“白虎团”)团部。左翼第204师攻占552.8高地后,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战斗中生俘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第130师攻击424.2高地后,向烽火山发展进攻。至17时40分,西集团先后占领烽火山、月峰山。中集团右翼第200师攻占官垈里西南高地后,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华川公路向纵深穿插,于14日6时占领龙渊里、东山里地区,将南朝鲜军第6师防御部署割裂,使其轿岩山、烽火山阵地侧后受到威胁;主力则乘胜渡过金城川,向梨船洞发展进攻。左翼第199师经一夜激战,于14日10时占领轿岩山后,继续发展进攻。东集团第181师(附第605团)突破后,一部西渡金城川,进抵梨船洞东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461.9高地。第24军以1个师的兵力,向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阵地发起进攻,于14日零时攻占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时30分攻占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间公路,保证了第20兵团右翼的安全。
至14日18时,第20兵团和第24军经21小时激战,占领西起新木洞经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间榛岘、豆栗洞、巨里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线以北地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战役第一步任务。为贯彻“稳扎狠打”的指导方针,第20兵团和第24军即在上述地区巩固既得阵地,同时各以一部兵力扩大战果。自14日夜起,东集团第180师南渡金城川,于16日攻占黑云吐岭、1118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至北汉江一线阵地;中集团第135师一部于15日晨攻占后洞里;西集团和第24军在击退南朝鲜军反扑后,将阵地推至新木洞、北亭岭、间榛岘公路北侧。16时第24军攻占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无名高地。由于连日降雨,河水上涨,金城川上的桥梁全部被美机炸毁,新修道路泥泞难行,炮兵机动、通信联络和前线运输均发生困难,加之“联合国军”战役预备队已调近战场,第20兵团和第24军遂转入防御,准备抗击反扑。
16日,“联合国军”总司令M.W.克拉克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D.泰勒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决定夺回失地。从当日下午开始,先后以美军第3师和南朝鲜军第5、第7、第9、第11师及第3、第6、第8师余部进行反扑。17日,以6个团的兵力,重点向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阵地猛攻。东集团第180师在无坚固工事依托和无纵深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激战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阵地。鉴于东集团新占阵地过于突出,且背水作战,炮兵支援与补给一时尚难解决,第20兵团遂决定该集团除以一部兵力固守461.9高地外,主力转移至金城以北地区防御。中、西集团和第24军也适当向北收缩,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实洞、北亭岭、间棒岘、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
18日后,“联合国军”反扑重点转向志愿军中集团正面的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阵地,先后展开1~3个团的兵力连续猛攻。第200师凭借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抗击,除巨里室北山阵地失守外,固守了已占阵地。27日,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历时14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 25公里 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毙伤俘敌5.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
金城战役期间,在其他正面阵地上的志愿军各部和朝鲜人民军也积极组织对敌连以下目标进攻27次,毙伤俘敌1.6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金城方向的作战。
美联社记者:韩国部队惊恐万状狼狈不堪
[汉城讯]美联社记者罗伯特吉布逊报道:
“( 7月13日 )21时,敌人的大炮突然开火,向全师(此师指韩国首都师)整个防线轰击,简直无法弄清有多少种、多少门,威力之大,若雷霆万钧,震天撼地,从而拉开了‘713’攻势的序幕战。”
“攻击的部队不断在战场上向前推进。中国人的进攻是经过仔细地演习,很巧妙地进行的。首都师的副师长和一个团长在战斗中失踪了。许多美国顾问没能从这次残酷的战斗中回来。”
“韩国部队更是惊恐万状,狼狈不堪,丢弃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一窝峰似地南溃逃。从金城通往华川的公路上,向南溃退的韩国军队,汽车压着尸体、坦克挡着汽车,乱成一团。那些仓皇溃逃的韩国士兵,有的攀在坦克上,有的骑在大炮上,但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用那起了水泡的双脚一拐一拐地向南步行,到了精疲力竭的时候,在路旁的泥泞地里倒头就睡,顾不得倾盆大雨了。此时,如果共军有一队战斗轰炸机的话,他们就能够把公路上的这个长达数英里的地段变成一条血河。”
韩国:意外破绽导致全师计划破产
韩国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著《朝鲜战争》记载:
前线各营为防守“冰岛”线拼死拼活的时候,在利川洞(即中方所说的“梨船洞”)的团部(即“白虎团”团部)发生了意外的破绽,导致了全师计划的破产。
团部正面第一线防守部队第1营处于四面楚歌的时候,团长意识到敌人很快就会向团部冲击过来,故于(14日)3时30分决定除团警卫排外,把团部连和勤务连全部紧急动员起来,扼守直木洞、利川洞公路的桥梁,并督促机甲团火速赶来保卫团部。
然而,这时敌人两个营已经从第2营(552高地)和第1营(512高地)的接合部突破。20分钟后即3时50分,其先头两个连越过团部连和勤务连的阻止线,沿着443、419高地公路的东侧棱线,比机甲团先一步逼近了团部,其中一部切断了利川洞村庄西南坡(公路西南 200米 )团部的正面出入口,后续之另一部从西北和西南两面包围了团部。这样,4时左右团部警卫人员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在车场上的汽车变成了火团,弹药库的弹药满天飞,窜入院里的敌人用冲锋枪猛烈扫射。因此,情况室的人员同敌人一面混战一面烧文件,准备突围。但是,团部的30来人是根本无法挡住将近一个营的敌人,因此,团长下达命令:向间榛岘各自突围。可是,这个命令已经下晚了。在团部南边,敌之一部已前出到382高地(团部东南 800米 ),切断了利川洞、间榛岘公路。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从师部紧急派来的副师长以及团长、副团长、作战参谋等主要指挥官员从团部开始突围。通信参谋亲手破坏了交换台,背1部SCR--609无线电跟随团长。从此,团的各级指挥通信网全部断绝,前线的各营无从接到命令,后方的师部无从接到报告。他们从团部南侧山坡冲出敌人的火网,在辨不清东南西北的大雾中,副师长失踪,其余人员历尽千辛万苦,于这一天到达间榛岘新防线。
“韩国战史”多处言过其实
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韩国军队遭受打击最为沉重的战役,特别是韩国的首都师,其精锐“白虎团”被志愿军全部歼灭,团部被捣毁,团长陆根洙被击毙,团旗(虎头旗)被缴获。这次战斗中,志愿军西集团还顺势歼灭了韩国机甲团、美军第555重炮营等部,生俘韩国军队首都师副师长林溢淳。但是,韩国从来没有把金城战役客观地讲给他们的国民听。中国方面记载金城战役歼敌78000余人,其中韩国军队52300余人,志愿军伤亡损失33600余人,收复土地184平方公里,三八线在开城地区的战线基本上拉直。由于金城战役的沉重打击,迫使李承晚不得不随同美国的要求签订停战协定。
但“韩国战史”中,不仅尽力夸大他们在朝鲜战争中“歼灭”中国军队的数量,而且极力减少自己的伤亡数字,结果“战史”中出现许多矛盾的现象。比如,前面说自己的军队如何如何无敌,损失如何如何小。后面又说损失很大很大,需要大量补充?伤亡数字如同橡皮泥一样任意增减揉捏?韩国军方1953年向美方报告说,他们的阵亡数字达到98万人,美国人对此表示怀疑。后来美国的统计是,韩国军队总伤亡在90余万人左右,其中阵亡数在40万人与50万人之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伤亡都是出现在1951年6月韩军全面改装美械装备之后,这一点可通过中、美两国关于朝鲜战争各阶段双方伤亡损失统计得出结论。中国军队经过严谨调查统计得出的数字,志愿军伤亡损失36万余人,其中牺牲14万余人,与“韩国战史”记录的“中国军队损失150万人”相比,差距之大实在惊人!他们动辄就是“阵地上留下5、6百具中国人尸体,俘虏了300多中国士兵,国军(韩军)191人阵亡,200余人负伤”等等。
直到现在,韩国人还经常发出“我们的军队随时能给中国军队毁灭性打击”的叫嚣。但为什么美国宣布向韩国方面移交军事指挥权时,整个韩国从上到下却如丧考妣呢?
促使朝鲜战争停战的金城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专门针对南朝鲜军队发动的攻击战役,不知为什么,“韩国战史”对此却讳莫如深,根本没有勇气客观披露首都师和“白虎团”的结局!更没有勇气披露“白虎团”团旗直到现在还与美国的“北极熊团”团旗一起,陈列在中国的军事博物馆里!
(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古彭万俟轩网易博客,并期待您的精彩点评!
http://wangjiting88.blog.163.com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