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缩小东西差距的内在力量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13:15
教育:缩小东西差距的内在力量
——从盐城师范学院新疆支教看东部教育西行
本报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陆金玉  刊发时间:2010-05-16 07:22:37 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十年前,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奏响了支援西部、共同发展的号角;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尤其是教育问题,因其关系到西部地区今后的发展走向而备受关注。
由于历史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东西部的教育一直存有巨大差距。如今,在西部地区GDP增长年均11.6%,民生、
医疗、生态等均发生根本好转的条件下,西部地区的教育有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东部的教育又可以为西部做些什么?为了探究这些问题,记者到新疆、甘肃等地采访后,感慨颇多。  教育投入不足:输在起点
相关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人心里一颤:十年来,西部和东部地区人均GDP从7000元拉大到21000元。专家表示,两地差距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教育水平的拉大是关键之一。
教育投入不足是西部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疆大学学科带头人阿不都拉·阿巴斯告诉记者,喀什师范学院每年承担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任务有7000人左右,但学院占地面积仅有460多亩,仅为教育部校园占地面积标准的一半。投入不足导致西部地区的师资力量、教育设备和教育观念均与东部地区有着很大差别。
在甘肃走访一些乡村学校,记者发现,很多农村小学仍然没有开设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在这些学校的办公室,教师的桌上仍像过去一样摆放着一本书、一本教参,和一些零散堆放的粉笔头。在一所农村学校,一位姓李的教师告诉记者,学校的几位老师只是初中毕业,英语基本上只会读26个字母,电脑更没摸过。
来到新疆哈密伊吾幼教中心办公室,遇到了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支教学生李睿,她正在专心致志地画一幅水彩画,说是为了上课准备的辅助教具。“大城市里司空见惯的多媒体在这儿基本上都见不到,老师上课几乎没有任何辅助教具,而在内地只要从网上直接下载就可以了。”这位来自南京的姑娘支教只有三个多月,却已经对东西部教育差距体会很深。
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在东部教育日益均衡化、优质化的今天,如果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没有大的提高,东西差距何日能消除?  教育人才匮乏:差距的根本
投入不足影响的不仅是教育的硬件水平,还有教育人才的集聚。
在哈密市十中,记者看到了几栋小楼俊秀挺拔,校园的干净清爽并不亚于东部的学校。这么好的硬件设施背后,却是“教师荒”的现实。提到教师,本来还一脸喜色的校长王庭权有点黯然:“虽然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算可以,可是还有不少课程开不起来。前不久,东部来的支教学生帮我们学校做了一场大型的心理辅导活动,学生反响很好。这样的活动我们从来没有组织过,因为我们没有心理学方面的教师。”
有好校舍却没有好教师,这在西部不少地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不少地方提到重视教育,就把资金投入到校舍上。当然这是必要的,可如果没有好的教师,再漂亮的校舍又有什么用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靳诺说。这位从教育部调来的女领导对教育问题最为关切。她告诉记者,在30年前的东部地区,最漂亮的建筑肯定是校舍。可如今,东部地区已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身上,而西部地区的教师却在大量外流。
对此,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建仁感慨颇深。“近年来,新疆每年教师自然减员5000人左右,新疆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的缺口依旧很大,占到现有老师的一半。在东部地区幼儿园教师已经本科化的情况下,我们西部地区中学的本科教师却凤毛麟角。”
人才外流,待遇是一个重要方面。据新疆和田县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地曾发生一所中学8位骨干教师因待遇问题集体跳槽的事情,导致该校当时差点停课。此外,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哈密师范实验中学老教师龚敏告诉记者,从教20年她从来没参加过什么专业培训,因此很难接受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培训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在一些农村学校,记者发现有一位教六年级的数学老师竟一直采用让学生背书的方式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东部教育西行:多方共赢
占我国陆地面积74%的西部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虽然人口只有4亿多,但这里却聚集了全国75%的少数民族和80%的贫困人口。有关专家深刻指出“没有新疆教育的小康就没有全国教育的小康;没有新疆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教育的现代化。”
随着国家对西部扶持力度的增大,西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发展步伐的加快使得西部对人才的渴望愈加迫切。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对此有深刻的体会。这位来自东部高校的知识分子第一次来到新疆看到当地教育现状后寝食难安,经过该校领导小组的一番慎重考虑,该学院作出决定:将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放在新疆。
“在东部地区,盐城师范学院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本科院校,但支援西部建设我们人人有份。而在这个奉献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吃苦精神、专业技能和人格修养等也都得到了很好的磨练。因此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结果,西部、东部、学校、学生、社会都获益匪浅。”成长春向记者解释学校长期到新疆支教的动因。
2008年底,盐城师范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签订了《共同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协议书》,这一签就是5年,自此该学院成为东南沿海省份唯一一所与新疆开展合作的本科院校。2009年2月,由21名学生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的首批实习支教团来到新疆;8月25日,第二批支教师生61人来到哈密市、伊吾县和吐哈油田的25所中小学实习支教。今年开始,该学院逐步加大了支教力度,提出每年派120名师范生到新疆实习支教。  截至现在,成长春已经跟随支教学生3次赴疆,每次来都会受到当地的热情款待,因为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学生帮了当地的大忙。在伊吾县县长艾尼瓦尔·阿不列孜看来,自从小县城来了两位东部地区的支教学生,很多东西都变了:县团委组织的活动明显增多了,大型活动也有主持人了,人们甚至可以看到像《NOBODY》这样的现代舞蹈了,而这在从前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别看我们城市小,可人均收入与上海不相上下。现在我们的工业也在发展,但我们太缺人才了,希望你们东部能派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们这儿。”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刊发时间:2010-05-20 09:47:33 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认真学习贯彻《纲要》,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意义重大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可以说,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许多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制定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加大人才培养与储备力度。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瞄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前沿,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比较突出的是:有限的财力与教育投入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办学规模扩大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与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科研成果、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与提升教育贡献率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深层次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把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办学方式、办学体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迫切要求。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教育公平意识不断增强,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希望“上好学”;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从求学向求职转变、从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对教育的认识也在改变,逐渐由“阶段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要求。
明确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也是关系亿万学生成长和家庭幸福的大事。因此,必须把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投入首先保证教育投入;坚持正确的教育改革方向不动摇,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转变办学方式,实现教育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合理的教育结构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密切联系、相互支撑,是有机的统一体。没有一定规模,办学效益就不高,就难以满足社会对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没有合理的结构,再大的规模也难以产生高效益、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更谈不上高质量。因此,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须着力处理好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改革办学体制,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其他各类教育也进入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从规范教育体系、改进课程设置、改进教学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着手,变灌输式、封闭式、 应试式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充分考虑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评价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价方式有问题。应加快改变过去单纯以升学率、发展规模、发展速度来衡量教育发展成效、教育工作成绩的观念与做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学校基础学科建设、教学能力建设、薄弱环节达标等,推动教育评价方式根本转变。
(江西省副省长 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