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既姓经济也姓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32:26
李智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4月1日   第 01 版)
当下,许多人希望房价赶紧降下来,倾向于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解读为大幅降价的信号。
这种解读,有点儿过于简单了。
房地产目前还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6.1%,商品房销售额相当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房地产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房地产业上下游相关产业达数百个,对拉动就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当下,房价不应该骤降,也不可能骤降。或者说:暴涨暴跌都不好,平稳健康才有益。
可话分两头:房价在相当高的水平线上企稳,广大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有人甚至提出,现在住房价格已经高到“和老百姓没关系”了。一头是经济发展,一头是民生所系,似乎是个矛盾、是个困局。那么,如何才能破局?
首先,从长远看,房地产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不应“捆绑”得太紧,不宜过度亲密。有人说,过于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是饮鸩止渴,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房子既然这么赚钱,干嘛把钱投到别的行业去?其他行业将面临这样的釜底抽薪,经济结构也将会日渐失衡;对老百姓来说,高房价大大降低幸福感不说,钱都用来还房贷还不够,其他消费怎么能拉得起来?拉动内需恐怕将困难重重;房价飞涨,有房阶层与无房阶层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势必新添财产性收入分配不公……话不妨说得重一些:过于依赖房产经济,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其次,应该更加着重强调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切实把建设保障性住房当作政府的责任。这方面工作其实政府早就在做,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从现实中看,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还很低,困难群体尚且顾不过来,为数众多的中间阶层更排不上号了。
障碍首先在一个字:钱。公共产品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政府也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可钱自何出?目前,很多地方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由商品房开发带来的土地出让收益和税收收入,以商品房养保障房。可问题是,有些地方政府,对于能收钱的商品房,非常积极;面对要花钱的保障房,则不大“感冒”。剃头挑子一头热,使保障房建设大大滞后,甚至象征性盖一点儿。杯水车薪,自然无力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题。
能否克服利益驱动,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该放的位置,这是关键所在。
其实,姓民生和姓经济并不矛盾。住房保障搞好了,商品房市场才能真正祛除虚火,走向健康。老百姓的刚性需求得不到分流,不得已都直奔商品房那一条路而去,结果房价越来越高,企业风险也越来越大,路是越走越窄。
久虚之人,不能急药猛攻,需要慢慢调理;保障房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全覆盖的。这个大家能理解——但不能忘了目的地:写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住有所居”。要持之以恒,计年以期,切莫让老百姓成为《庄子》里那条躺在干涸的车辙里、思一瓢水而不可得的鲋鱼。
(作者为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