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坤: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20:35
国内产业安全是指国内产业在正常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下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地新生、生存、调整和发展。否则就是不安全。这个概念有四个要件:一是国内产业安全是相对于国际竞争而言。因此这里仅论述国际贸易对国内产业带来的隐患和危险。凡是给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带来负面影响的就是影响到了国内产业安全。二是国内产业安全必须有正常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破坏这个环境和条件,就会给国内产业造成不安全。三是国内产业存在和发展必须保证平稳、全面、协调、健康、有序五种状态。凡是影响到五种状态的因素,都会给国内产业安全带来隐患。四是必须保证国内产业正常地新生、生存、调整和发展。凡是给国内产业新生、生存、调整和发展带来阻碍、威胁、割裂和损害的因素,都应当被视为是国内产业安全的破坏因素。 充分认识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形势 国内产业安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而复杂。目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倾销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增多。国际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案件增加。但是我国对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案件较少,需要给予贸易救济措施的产业以及受到倾销等损害的产业在不断增加。我国面临的倾销与反倾销形势是严峻的。 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态势增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业不景气,寻求保护的方式和手段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大量采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非关税壁垒手段增加。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频仍,卫生、防疫、市场秩序、特别保障措施等其它非关税壁垒也呈上升趋势。对我国产业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造成障碍,对我国产业健康发展形成威胁。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寻求更加新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国际贸易中一些新的道德标准、社会责任、劳工标准也被用来作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联合国制定的《全球协议》中提出的企业遵守社会责任的九项原则,SA8000、14000、16000标准中提出的劳工标准、道德标准、环境标准,一方面为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另一方面也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新的借口和手段。例如,欧盟进口牲畜时实施了12项道德标准,条件非常苛刻。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的产品还借用了社会责任和劳工标准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要求出口产品成本中必须包含劳动者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险等等,包含污染物处理、环境治理等费用。 国内产业安全的形势亦须密切关注。国内产业受到进口倾销产品等方式损害的情况比较严重,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不正当竞争所挤占,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尤其是实质阻碍和实质损害威胁。许多企业停产、倒闭,相当多的职工下岗、待业,产业发展受到阻碍。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到的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和国民经济全局的安全。上述情况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进口产品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以及其它贸易壁垒阻隔所造成。随着贸易的发展,今后倾销与反倾销及其它贸易壁垒与反贸易壁垒的斗争还会相当激烈,深入研究和开展产业安全工作,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重要的、紧迫的。 国内产业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当前产业安全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产业安全工作紧迫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和世贸组织规则掌握和运用不力;机构、机制、专业人员和贸易救济措施配套手段不完善;产业安全指导政策和措施不健全;鼓励和支持国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不到位;缺乏对受损企业的扶持引导政策;缺少能够有效地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机制与具体措施等。当前我国行业、企业尤其是受损产业还存在许多困难。不仅缺少组织协调、应对措施、智力资本、信息资本,也缺乏优惠政策和必要的制度保障以及机制的转换等。受损产业信誉也往往受到伤害,信誉度降低,再生产资金缺乏,融资困难,人才、技术、管理及相关恢复发展条件存在诸多困难,急需予以必要支持。 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主要对策 制订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维护产业安全是目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是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手段。从维护产业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来看,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应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 加强调查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工作。维护产业安全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积极向国际经验学习和借鉴。要加强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研究,掌握新的贸易和技术标准。加强与境外同行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扩大思路,创新方法,制订我国一整套我国产业安全工作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积极开展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加强产业损害、进出口秩序预警应对工作,设立预警协调机制。贸易救济措施主管部门要指导产业、中介组织和地方主管部门对未立案的产业受损情况定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预警工作,大力开发和积极运用预警资源,把产业安全工作前置化,指导行业和地方及早开展贸易救济措施工作,尽量降低或缩短产业的受损程度和期间。 做好受损产业的跟踪工作。加强受损产业的指导和协调,要把促进这些受损产业恢复发展工作作为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们还要注意抓住国内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如化工等产业安全工作。建立跟踪机制和统计制度,把指导行业开展产业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 积极引导产业建立贸易救济联盟形式。贸易救济联盟是一种企业间适应激烈的贸易竞争的自救组织形式,它以社会中介机构的身份行使组织权,影响企业,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联盟对企业的支持主要通过信息咨询、培训、科研支持以及贸易争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维护会员和产业利益来实现。联盟多以中小企业共同组建实体联盟为主,覆盖企业多,对产业保护力度强,及时对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措施,保护联盟企业的利益。 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指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要在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落后技术产业、企业退出、转优机制,防止过度重复建设。要建立一套评估指标和技术指标,促进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前途、有需求产品的发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后产业的进入和发展。有鉴别、有目的、有区分地保护和支持受损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建立我国的贸易保护体系。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进口限制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特定产业。对高技术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农产品产业等,要协调运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加强合法保护。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保留的补贴项目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产业。我国政府保留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多项补贴项目,包括地方预算可以提供给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补贴,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用于扶贫的直接拨款和贷款,科研开发基金,部分基础设施基金,减免税和退税,重要能源产品补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高科技企业以及贫困地区企业等所得税减免。要运用好这些规则,适当保护国内产业。 (作者李雅坤:对外经贸大学) 中国经济时报 200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