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魁: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8:07

宋魁:中国石油天然气安全面临严峻形势的特点

时间:2010-10-30 11:15 作者:宋魁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剧
  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消费量将大幅度增长,对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场需求旺盛,炼厂开工率已达到90%,但供应仍然趋紧。预计到2020年,国内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将达到2.6亿吨,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30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达到9200万吨,均比2003年增长一倍以上。届时,乙烯等化工产品将有40%左右需从国外进口。

二、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5%和76%。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下属的国际能源小组委员会则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超过日本居亚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风云》力作闻名于世、现为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美国战略能源研究与开发特别研究组主席的丹尼尔·耶金也十分关注亚洲新的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态势。他说:“世界总体石油生产能力的增长必须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需求增长。”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即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应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说,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出路在“海外”,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石油对外战略或石油国际战略。   三、受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影响大,石油进口渠道存在风险和隐患
  中国对海外能源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严重不足。能源安全,说到底是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与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政治、军事参与和控制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一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大,而对外军事外交参与能力越小,则该国石油安全系数就越低,不安全的风险就越大。对于现代国家而言,国家参与和控制世界事务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军在世界范围自由行动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国中,中国海上政治军事参与控制能力相应也较弱。
  中国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2004年从中东和非洲的石油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俄罗斯和中亚及东南亚地区也分别有10%左右的进口量。其中,中东、非洲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持续不断,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两次伊拉克战争之后,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更易受制于人。200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有超过七成是途经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运抵国内,有90%的进口原油经海上运输,一旦出现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我国的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将受到严峻威胁。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战略储备保障
  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和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储备。美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石油基地储备量约是本国3 个月的消费量。按照这样的标准,作为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目前应储备3750 万吨,10 年后应储备7500 万吨。而目前我国才刚刚着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五、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浪费是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单位产值能耗来衡量,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2000 年,以当时的名义汇率计算,中国是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达到1274 吨标煤,是美国(364 吨标煤)的3. 5 倍、欧盟(214 吨标煤) 的6 倍、日本(131吨标煤) 的9. 7 倍。我们的能耗指标甚至高于印度(889 吨标煤) 。除了由于技术水平低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费之外,认为原因造成的原因尤为让人痛心。   六、国际政治、军事因素威胁石油安全
  我国的台湾问题、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可能使所处的国际政治、军事环境在一定时期恶化,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石油安全。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战略来看,美国供养着庞大的进攻性军事力量,控制着全球16 条最主要的海上航线,其主要目标就是控制石油资源。对超级大国利用石油资源遏制中国的企图不能掉以轻心。今后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构成重要影响。国际环境虽然有利于我国利用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快发展,但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1]

七、海外投资难度大
  中国石油海外投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资金不足,投资成本过高,海外投资管理体制限制等几各方面。
1.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很多石油项目投资于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石油海外投资面临战争、动乱、财产没收、国有化、外汇管制等造成的风险,如中东战争。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有关海外投资保险的政策。为了防范这些政治风险,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海外投资政策性风险政策;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也开展了对提供担保业务。
2.资金不足制约海外投资发展
  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也比较少。同时,由于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贷款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很好的项目。
3.投资成本过高
  近年来,中国企业为了中标海外石油项目,普遍报价偏低,个别企业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投标,似乎一旦中标就意味着一切都成功了,但当他们履行完若干合同后,才发现经过激烈价格竞争到手的项目利润实在太少,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资35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储量,并计划建设一条长3000公里的输油管线,直通中国西部。公司中标以后,才发现项目投入资金太大,而依靠开采当地原油的收入,根本无法弥补巨额的支出,最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搁浅,使企业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制约海外石油投资事业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对海外投资,管理项目实行审批制度。在审批限额上,其主要内容是中方投资在100万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以及30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资项目,需经过国家审批;在审批程序上,规定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二道程序。上述审批制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己经不适应海外投资项目时效性强和投资强度高的特点,从投资限额看,100万美多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招标的突出特点是时效性强,如果因为审批来不及参与招投标,可能会贻误时机。
  另外,在外汇管理方面,由于中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海外投资企业的用汇额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国际油价高涨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这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在国际油价的变化中遭受极大风险。
  1.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际油价上涨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五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幅度加大。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油价上涨会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起,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3.3,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石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本,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同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以及农用机械等也因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
2.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给石油安全带来风险
  我国当前的油价虽然采用国际油价,但接轨的时机仍由政府有关部门调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与国际油价接轨,还是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国际油价波动有时并不能反应国内的供求关系,因而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原油与成品油的价差和调整标准,只是含糊地说油价波动到“一定幅度”“适当调整”。这是我国目前油价机制不够灵活的表现。由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我国在国际油价出现大的波动时极为被动,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九、天然气工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国外能源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到30年内,世界天然气消费总量有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将由目前的340亿立方米增长到1200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将由300多亿立方米增长到2000亿立方米左右,供给缺口大约为800亿立方米。届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将由3%上升到10%左右,成为我国仅次于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气储存量分别为1700亿吨和22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气勘探仍然处于比较活跃时期。世界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东亚、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目前这些地区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国外大型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重组,为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利用地缘政治优势和外交政策优势进行国外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此外,石油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形势相关度越来越高。尽管世界石油生产总体将保持持续增长,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的态势,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不可预见性更加明显,国际油价仍将起伏跌宕。
  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际油价上涨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个人消费者将直接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今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五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幅度加大。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油价上涨会加大相关企业生产成本。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起,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3.3,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很大冲击。石油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成本,近年来交通运输业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受到高油价的影响,同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以及农用机械等也因石油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上升。 2.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给石油安全带来风险
  我国当前的油价虽然采用国际油价,但接轨的时机仍由政府有关部门调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与国际油价接轨,还是要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这说明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由于国际油价波动有时并不能反应国内的供求关系,因而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原油与成品油的价差和调整标准,只是含糊地说油价波动到“一定幅度”“适当调整”。这是我国目前油价机制不够灵活的表现。由于我国石油定价机制不够灵活,导致我国在国际油价出现大的波动时极为被动,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风险。 十一、中国石油运输的能力与需求有较大差距
  中国船东仅承运了10%的海上石油进口,特别是在中东东行和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所承运的份额更少,首先是与中国船东的承载能力不足相关。相对于集装箱和散货船航运,中国的油轮运输规模不大。目前,由中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VLCC20—30万载重吨和AFRAMAX8—12万载重吨分别只有十条左右,即使全部服务于中国的原油进口,充其量每年的承运能力也只有3000~4000万吨。
  其次,中国船东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份额偏低,也是与石油公司和油轮公司缺乏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策略伙伴关系相关的。以招商局为例,自从1990年开始经营油轮船队,我们一直以服务国际油轮运输市场为主。2002年招商局油轮船队共为世界各国客户承运了3106.8万吨石油,其中承运中国进口石油仅为227.3万吨,占船队总运量的7.32%。换言之,招商局油轮船队总运力的92.68%是服务于国际市场的。
  目前,中国从事进口原油海运业务的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等国有企业,以及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昌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海运企业呈现快速发展之势。截止2006年,我国海运企业油运能力以超过1200万载重吨,但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由国际油轮运输企业承运,国内企业的承运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油轮数量有限,难以在巨大的航运市场上与我国进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国油轮总体装备水平较低,船队结构不合理,管理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上认知度较低。此外,我国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约1997年议定书》,因而无权给入中国籍的船舶签发有关证书,同时中国籍的船舶进入97缔约国港口时要受到严格的检查,甚至有被拒绝入港或者被滞留的可能。上述情况表明,中国的石油公司与中国的油轮船东之间,缺乏长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现严重的“错配”:一方面,中国90%的石油进口是由外国船东承运的;另一方面,中国船东以招商局为例,90%的运力却是为国际市场提供服务的。这种状况使得我国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社会政治动荡,资源国(地区)政局不稳或突发事件,我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面临极大地挑战[2]。
  [1]  张海山.中国石油资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2] 徐舜华,岳小文.国外石油海运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际石油经济,2007.9:17
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