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 传统早餐大PK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5:35
2010-05-12  饭统网整理
中国地大物博,大的咱不说单说这早餐,从北到南就有很大的差异。小编整理特受咱食客最爱的南北早餐来个PK,哪个你最中意呢?

桂林人的早餐
桂林人吃米粉就像是北方人吃面食一样,天天都吃,且只重味道,不管店面的大小与装饰,越是老店,生意越好。桂林街头,时时可见穿着入时的小姐和一身笔挺西装的男士,等不着座位,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站着就吃,全心品味米粉,丝毫不觉难堪。据说前些年美国麦当劳放弃桂林市场的塬因,就是因为桂林米粉这一中式快餐。桂林米粉不仅佔据了桂林快餐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且价格便宜,每碗壹元伍角至贰元。
北京人的早餐

豆汁儿焦圈:
焦圈加豆汁儿,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叁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旧时,有穿戴体统者,如果坐在摊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就会被人耻笑,但在摊上喝豆汁则不足为耻。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一个放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一个放芝麻酱烧饼、"马蹄"(此系另一种形式的烧饼,状如马蹄,故名。有椒盐马蹄、两层皮的水马蹄之分);一个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记豆汁"字样。夏天还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经营者通常为一、二人,不停地向游人喊道:"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

北京的炒肝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塬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1930年,另外一家炒肝老店天兴居在会仙居对面开业,因为选料更精、采用味精、酱油等当时的新式调料代替塬来的口蘑汤等,生意逐渐盖过了会仙居,1956年两店合并,就只剩下天兴居的招牌了。
上海人的早餐:

生煎
一口庞大的圆底平锅内排放着只只生煎馒头,用油煎,再喷若干次水,每隔叁五分钟就有伙计费力地翻转几圈,旁边是排着队翘首张望的人们。几次开锅操作,终于看到伙计洒上葱花和芝麻,熟悉生煎的人便知道完成了。生煎包底部呈金黄色,外面硬香带脆,内里则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香,以出锅热吃为味最佳。
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糍饭、豆浆
名头起得吓人,其实内容只是大饼、油条、糍饭、豆浆而已。大多数人不会同时买齐四大金刚开吃,基本都是前叁者中的一款搭配豆浆。时至今日,四大金刚也是上海街头早点摊商的必备品种,其中以油条最受欢迎,往往最先售罄,想吃油条还需赶早。传统糍饭以糯米包裹油条,老早的吃法是加点糖,现在则衍生出加榨菜、咸菜、辣椒、肉松、火腿肠等配料,形状也由从前的滚圆一团渐变为类似寿司卷的长条形。
在着名的四大金刚里,据另一种说法,位列其中的乃是粢饭糕而非糍饭团。无论如何,说到上海点心,尤其是早点,粢饭糕是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要提到的。四四方方的一块,油炸至金黄,咬起来喷香松脆。一样是油炸,因此做粢饭糕的早点摊往往和油条摊并存。中式快餐店里供应油条的有很多,相对而言粢饭糕就比较难觅芳踪。反而是餐馆里越来越多地将粢饭糕列为点心,切得更精致,卖得更金贵。其实粢饭糕的另一个传统,聪明的上海主妇往往是用家中的隔夜饭自己做,不仅解决了家里人的早点,还“环保”地消耗了剩饭,一举两得。

小笼包
作为知名度甚高的小笼包,要了解它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只需去老城隍庙的南翔馒头店,那里无论天晴天雨,永远排着长队,都是冲着小笼包去的。早在上海开埠前就已经流行,据说是从苏州太仓一带流传过来的。个小、皮薄,汁多味鲜而得名。和其他徘徊在消失边缘的传统早点相比,小笼包的前景无疑可算光明一片。不仅有专做小笼包的饮食店,其他大小饭店也都将小笼包列为"点心"必备。
武汉早点:

热干面
武汉人永吃不厌的是热干面。对于武汉人,热干面不是粮食,是精神寄托,或曰味觉依赖,味觉上的故乡。武汉人远在他乡,每思及热干面,就会泪流满面。
天津人的早餐:

煎饼果子
最具天津风味街头小吃恐怕就是煎饼果子,现在在各地很流行。用煎饼外加鸡蛋卷、涂上甜麵酱或辣麵酱。由于北方称油条为「果子」,故叫煎饼果子 。
陕西、河南早餐最爱胡辣汤

胡辣汤,是塬产河南,源于河南北舞渡胡辣汤和河南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逍遥镇胡辣汤”,是一种汤类小吃。顾名思义,放入了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又香又辣,已经发展成为每个河南人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一般大早上街头巷尾很多卖胡辣汤的摊子。油饼包子油条加酸辣胡辣汤就是一道美味早餐。
胡辣汤喝多上火,聪明的河南人把清热下火的豆腐脑和胡辣汤掺在一起喝,谓之“豆腐脑胡辣汤两掺”简称“两掺”,既营养又不上火,可谓一举两得。
胡辣汤也流传到了临近的省市,陕西西安也有胡辣汤,分为两种,一种是河南人做的,称之为河南胡辣汤,也叫肉丁胡辣汤的;另一种是本地回民做的,称之为肉丸胡辣汤。在安徽中北部的合肥、淮南、阜阳、巢湖一带,也有辣煳汤售卖。
广州人的早茶

在老广州那里,很少会有人和你说吃早餐,他们只知道饮早茶。早茶可选的品种也多:肠粉、虾饺、烧卖、粉果、芋角、马蹄糕等。
东北人的早餐

白粥咸菜
一般是白粥咸菜,只是这咸菜,是高丽腌菜。还有那个东北大酱,挖一小勺浇在粥裡,滋味实在是妙。简直是众味杂陈,尝一口不知天南地北。
四川人的早餐:

担担面
担担面,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钟水饺


酸辣豆花
酸辣豆花是四川成都、乐山等地有名的地方小吃。豆花在从前多以摊担形式经营,普遍流行于城市和农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

赖汤圆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叶儿粑
叶儿粑又叫艾馍,塬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为四川名小吃之一。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咸鲜味美。一般是 1 块钱2个,便宜又美味啊!

龙抄手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当初叁个伙计在“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取“浓”的谐音“龙”为名,也寓有“龙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另,还有 清汤抄手,还有红油抄手,海鲜抄手,炖鸡抄手等等。
 
福州人的传统早餐

鱼丸,靠海吃海,鱼丸可是福州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
云南人的早餐

香草饭
云南香草饭 云南的特色早餐还有曲靖的蒸饵丝,把饵块切成丝,用蒸笼蒸熟,挑到碗里。放入甜酱油,红油,韭菜,肉酱,盐巴,味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