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走出平淡[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26:01
让作文走出平淡
哦,天哪!
四、用“干扰因素”处理事件
不论我们的思考有多么深刻,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事件来承载,主题也还是裸露的。某种意义上说,事件就是主题的载体,主题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是那样的平淡,平淡到我们自己没有任何感觉,特殊的经历毕竟少而又少,而且偶尔的遭遇是不能代表全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淡,或者说如何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不平淡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平淡的生活实施“干扰”。
平淡的生活如平静的湖面,我们可以从中感受一种宁静与淡然,也可以从中感悟到波澜不惊时的五光十色,正如朱熹所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过,投入一粒石子,或者有一条鱼从水底跃起,平静的湖面则会荡起层层涟漪,让原本倒映其中的山光云影变得姿态万千。这一阵风、一粒石子、一条小鱼就是对湖面的“干扰”。因为有了干扰,原本平淡的生活就显出了特别,许多生活的哲理也就随之显现。传说苏轼和秦观的那幅对子就是这样产生的——“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
且看一个例子吧。
浮躁繁华的城市中,人们住得很近,却彼此陌生。心灵就像一扇久闭的窗口,被钢筋水泥所禁锢。
黯然的片刻
“咣”地一声,电梯又关上了它沉重的大门。
在电梯的这个小小空间里,我和邻居们彼此默立,眼神淡然。等到了目的地,各奔东西,就仿佛连邻居这仅存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刚搬来那会儿,我试图对每个人微笑,可每当我跟别人眼神相遇,嘴角还没来得及扬起,对方早已掉转了脑袋。
热闹的片刻
“嘟——”门开了。
出来的人争先恐后,进去的更是不甘示弱,我被挤在了电梯的角落,如平日安静地等待目的地的到达。电梯门关到一半的时候,响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声音:“等一下,等我一下!”我微微抬起头,下意识地看了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全身挂满了包包袋袋的年轻男孩儿。他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而且把身上的包一个个取下来。
“阿姨,帮我拿一下,谢谢!先生,帮我拿着这个包好吗?小姐,请帮我拿一下!”等到背着吉它的他把自己的包裹一一“安顿”好,他又笑容灿烂地说话了:“大家好,我是新搬来的,住五楼,请大家多多关照!”电梯里的人都意思性地点了点头,我也被这个男孩子的热情逗笑了——笑在心里。
五楼很快就到了,男孩子满口称谢地接过了他的包,走的时候还无限朝气地说了句“再见”。
快乐的片刻
“大家早上好!”
“早上好!”
背着吉它的男孩子一进电梯又照旧问候着大家,大家也互相问候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里有了谈话和笑声。有男孩子的,也有我和邻居们的。我常常在电梯里听到这样的话语:“等一下吧,王大爷就在后边!”“小伙子,学校的新鲜事儿说来听听吧!”……
在这小小的电梯里,每个人心底沉睡已久的窗口被微笑与热情所开启,淡淡的幸福充盈其中,慢慢散开……
这是我的学生写的一篇作文,题目是《电梯里的微笑》。文章所写的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上下电梯这样一个事件,如果不是作者运用了“干扰因素”,这样的生活琐事是不具有写作价值的。但是作者安排了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儿对原本平淡的生活进行了干扰,就使得文章有了比较深刻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无法言说的冷漠,随着故事的展开,像早春的冰一样一点一点地融化了。这就是“干扰因素”对于事件处理的意义——化平淡为神奇。
对事件实施干扰的作用如果仅此而已,倒也算不得什么,关键在于,同一个事件对其实施不同的干扰,事件所显现出来的内涵会产生很大的差别。试想,如果把上面的事例中的那个男孩子换成一个尖刻的老妇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如何发展?如果换成一个收废品的老头子,情节又该如何发展?如果换成一个胳膊上刺着青龙的男人,或者一位气派的官员,故事的性质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很多学生说平淡的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那是因为对生活没有观点,不知道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也能体现丰富的主题;有的学生说不知道如何对生活实施干扰,那是因为没想明白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干扰因素”的选择和使用,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的需要来进行,作者必须清醒地知道实施干扰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