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走出平淡[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32:49
让作文走出平淡
哦,天哪!
很多同学的作文写到一定水平就很难再有新的突破,七十分作文总是在五十四分以下徘徊,令很多老师不解,让大量考生苦恼。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写作水平出现瓶颈现象呢?如果我们对一定量的作文进行剖析,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看上去也在阐述话题,但对话题究竟持什么观点却模糊不清;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各个部分没有明确的阐述角度,说什么、怎么说几乎属于兴之所至;再深入地分析,还可以发现语言的组织也缺少逻辑性,各语义群表意不明朗,彼此之间关系模糊,随意性很大。有的文章甚至出现体裁不稳定现象,先以议论文的特征阐述观点,待到举例时又变成了记叙文或者散文,对事件进行细致的叙述和描写。所有这些现象,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下笔之前没想清楚我到底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二是文章内容不丰富。不少同学作文写得很单薄,叙事不完整,目的性不强,不能突出事件中的关键细节;描写手法单一,意图不清晰,没有通过描写突出人物个性、营造艺术氛围、在描写中渗透情与理的意识。典型的案例是人物语言安排很随意,景物描写不能从多角度展开,与文章主题的有机融合做得也不到位。所有这些现象的根本问题是视野不够开阔,对文章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和关系理解不深刻,文章的整体意识不强。
三是文章缺少个性化色彩。从内容上看,喜欢重复大家熟知的素材,动辄汶川和玉树地震、感动中国人物事件、古代的名人逸事,给人一种抄袭资料的感觉;对自己的生活关注不够,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从结构上看,大多属于一事一议的随感、杂谈式结构,不注意通过结构的安排营造一种文学色彩比较浓厚的特殊意韵。从语言上看,喜欢随手选用一些类型化的抽象性或概括性语言,较少带有个人色彩的描写、叙述类语言,特别是不能把表达自己情感、观点的语言同叙述、描写性语言有机、巧妙地渗透于一体。
上述几个方面是导致文章平淡的主要原因,不是全部。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增强文章的个性化色彩呢,或者说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写出不平常的作文呢?下面就我的写作感悟和写作教学体会谈几点做法,或许能帮助一些同学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用多种感官参与写作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而很多同学对生活的观察角度是相当单一的,这是写作时无话可说、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改变对生活的观察方式。从浅层次讲,人有眼、耳、鼻、舌、身五大感觉器官,对应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大区域,相应的观察内容有形状、色彩、明暗,声音,气味,味道,硬度、温度、形状等等。如果在观察生活的时候能够充分调动这些感知器官,再加上统觉、移觉等综合感知能力,我们感受到的应该是丰富的、立体的世界;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呈现给读者一个多维的生活图景,而不应该是平面的、单调的内容。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们不妨对文章的主要元素进行简单的分解。可以进入文章的元素不外乎两大方面,即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其中物质元素主要有人、景、物三类:写人的时候可以从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写物的时候可以从物的自然属性入手,去探寻其社会属性,也就是通过物的自身特点去类比人类的某些情感、品质、观点;写景的时候要考虑景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可以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牢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可以有意识地搭配这些物质元素,给读者构建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不论是写人为主、咏物为主还是写景为主,文章都不会过于单薄、平面、呆板。
其中精神元素主要包括思想、感情、关系三类:思想是指作者对人、景、物的看法,感情是指作者对人、景、物的感受,关系是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景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是要通过文章的物质元素加以表达或者表现的,是文章的主旨。这样的分解可以使文章有一个明确的立意,即在进行物质元素构建的时候,要时时想着为什么要构建这样一个生活图景,以此来保证文章的内容充实的同时,内涵有相应的深度,从而使二者相匹配。
下面通过两首古诗的分析,来说明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的匹配问题。古代有个叫张打油的写过一首题为《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在描绘雪景上,不可谓不细腻生动,但是它落笔于雪、指向于雪,不能给我们带来对人生的丰富、深刻的思考,属于较浅层次的立意,从意境角度来分析就是“境”有余而“意”不足,也就是只有物质元素而缺少精神元素,人们将其称为“打油诗”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也是写雪景的,从千山、万径、江上、钓翁几个方面勾勒了一幅开阔、寂寥的雪景图,物质元素相当丰富;读者了解了画面内容以后,不禁要问:这个老翁就这么迫切要吃鱼吗?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刻他能钓到鱼吗?是不是他的内心有什么东西要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可见这首诗不仅雪景写得生动形象,还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情和孤立独行的品格,其立意就比打油诗要深刻,内涵要丰富。
由此可见,物质元素是文章主题的载体,精神元素是文章的灵魂。没有丰富生活内容的文章可能不是好文章,而没有明确的精神内涵的文章肯定不是好文章。因此,我们说写物质元素要用眼、用耳、用鼻,写精神元素要用心、用智、用情,处理二者关系要“以意导象”,就像一个人不能只有健壮的肢体而没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