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中医讲堂》第三讲 世界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4:02
发布: 2010-2-22 12:09 | 作者: 吴见非 | 来源: 《龙图论医》
大家知道,中医的理论是脏象经络学说,而其基础则是阴阳五行。也就是,阴阳五行是古人的世界观,脏象经络则是这种世界观下的人体观。我们学中医,要从源头上来,就要先明白阴阳五行是什么,它的所以然,有何深刻意义。
这就要从我们怎么看世界谈起了。对于意识、物质的不同偏执,有了唯心、唯物两种主义,却没有人肯去追溯意识与物质的本原。如果不清楚世界是怎样来的,做到知根知底,就武断地对世界加个判决,那是容易自欺欺人的。世界太大,因缘太复杂,每个人的感知都是非常有限的,如同瞎子摸象。因此在你不具备超凡入圣的智慧之眼时,你只能是盲从的。爱因斯坦揭开了真相的一角,在没有相对论之前,人们不易理解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无法设想质量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同理,如果没有古代的圣人教导我们去看世界的真相,我们也就局限在自己本能的认知中。唯心、唯物是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的,在世俗谛上对于执持唯心见解的,唯物就是相对的真理;对于执持唯物见解的,唯心就是相对的真理;在殊胜谛上则两者都不究竟,一偏于空,一偏于有,都是边见。古人不去这么分别,而是把世界的本原归于道。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一有“唯”字,就偏离于道了。对于人们悟道的途径而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一种自然的次第。唯物、科学具有地的德性,可以作为基础;唯心、宗教具有天的德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引领;道就代表真理、本原。“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我不知道是什么衍生出来的,好像是在上帝之前就有了。先有虚空,后有实质,先有天,后有地,在天地诞生之前道就存在了。道是一切现象的根本,无名无相,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而又不即不离。所谓修道,就是让品德与道相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丑、善恶都是现象,都是本真所取的相,对于本真而言,原本是无所谓什么名相的。“若离诸相,即名诸佛”。山河大地就不是虚幻的么?如果从不生不灭的角度看,沧海桑田,成住劫空,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
古人用道来看世界。问题出现了,我们怎么知晓道就是真理呢?这是否需要验证?如果道是如同1加1等于2的公理,也就没有争议,更谈不上验证。如果道是真实不虚的,你验不验证它都存在,验证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是让不了解的、狐疑的一些人醒悟而已。站在道的角度看世界,就是对一切现象加以分析。一棵树的一片叶子发生了枯败的现象,你可以拿这片叶子进行显微观察、化学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只是一叶障目的。因为这片叶子与枝干、土壤、空气、昆虫、气候都有关系,你如果对全局不了解,对一个局部的专注并不足以让你找出究竟的原因。甚至你还得分析这棵树的种性,看它的基因有无变异。同理,如果对世界没有根本的了解,就不足以分析其中的一个现象。因此不推究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认识就都是受局限的、片面的,所谓的道理就都有欠缺、不究竟。一旦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不行了。道既然能说世界的缘起,而且“其精甚信”、“不出户,知天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眼光和推演方式呢?它是正确的吗?我们是否也能信受奉行?这得从我们的认知方式谈起。
我们从童蒙时期开始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从象开始感知的,慢慢开始识数,长大了开始懂理。我们的认知通常是从形象上标注万物,又从实质的数量上加以衡量,然后分门别类区别对待,理就是有规则的分类。我们的思维规则总是把现象进行分类,一直归类到某个种性,这就是理的根本。例如,树木可分成灌木、乔木,又可加上热带的、寒带的等等标记,然后是具体什么松、柏之类。树木就是大类,就是种性。例如我们接触到黄金,首先从形象上感知与铜相似,然后知道比铜要重实得多,再归类到贵重金属的范畴中。象、数、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意识是象、数、理融合在一起的信息流。任何一个现象,都可以加以表述,这种表述就是信息。信息是对于空的一种进驻,在空里有了象,这个象占据一定的空间,就有了数,这个象、数属于哪个分类就有了理。我们的意识与森罗万象在世界的分布是如出一辙的。意识与物质是同一个游戏规则的产物。人类为什么能知世界?因为我们的意识与世界万象如出一辙,因此可以模拟。打个比方,电脑屏幕上的显示,五花八门,都是虚拟现象,这些现象是在屏幕上演示的。我们的意识则是在心体上演示的。世界的现象则是在时空背景上演示的。再进一步,电脑屏幕上的显示实质上是背后的二进制编码所演绎的。这个二进制编码流就是信息。同样,世界现象的纷纭变化从表述而言也是信息的演绎。因此,从信息去推演现象就是顺理成章的思维方式。中医和中国文化是从信息学的视角去看世界,就如同从基因的编码信息去看会有什么人身现象一样。古人的形象思维、类比思维是非常自然的信息学视角。形象思维是数、象的模拟,类比思维是理的运用,是天生的本领。如今科学发达,把一切建立在逻辑和数量的基础上,其实有邯郸学步之感。逻辑只是帮助人们严谨分别的,“逻辑的心虽然有趣,却是迷惑的种子”。逻辑把一切建立在是与非的基础上,假如有一种存在既不是也不非,那就有根本问题。人们偏执于有遗漏的逻辑,却丢掉了本能的认知能力。我们知道,电脑的编码流是受程序支配的。世界变迁的信息是否也有程序支配?古人把这个支配世界的程序命名为道,追溯于道的学问称为天人之学。我们既然明白了古人是用信息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运用对象、数、理的形象、类比来进行模拟,从而追溯于道的,现在我们来看古人追溯出了一个什么。
请参看《文明的对话》335页。世界是怎么来的,穷其本始,必然先有一个最初的1。如果以0表示无、虚空,1表示最初的有,定义这个1为一个实点,占据同样虚空的一个0为一个虚点,这个实点与虚点就有了1个1和1个0的现象差别。也就是二进制的11与10的差别。是在空的基础上先分1、0,又有了1个、0个的分别,进行了两次区分。11的实质是3,10的实质是2,也就是实有和虚无的差别。世界就是实点和虚点累积而成的。实点累积成实有,虚点累积成虚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生于有,有即三,有生于无,无即二;有名万物之母,无名万物之始,同归于玄,玄即本初的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的1不可见,是真正的无象,可见的是3与2,显示出1有、0无的表象。这个1先天地而存在。这个1不可见,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无所从来,也无所去。这一推演,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源是1、2、3,太极1不可见,可见的有2、3两仪。2的虚象就是阳,3的实象就是阴。阴阳贯穿于一切的现象中,互相交流而相依存,太极则作为生生不息的根本。
站在我们栖息的这个天地之间来看,天主要是虚的,也有些星辰是实的,地主要是实的,也隐藏着虚,因此天为阳,阳中有阴,地为阴,阴中有阳。以阴阳言天,以刚柔言地,刚者充实而象气多,柔者不充而象气少,就有了阴阳、太少的差别。假如天地不交流,也就没有天地之中的纷纭万象。天地之间的一切物象都是天地气交的产物,因此就有了四象。四象继续分演,就有了先天八卦。乾属天,坤属地,处天地阴阳之交的有六个卦,就是我们所处天地之间的六种变化,也就是说在天地之间将演生出六种大象。风寒暑湿燥火是这六种大象的表现。这六种大象可以通过六个卦来表述,而卦象又是三才的阴阳,因此把我们所处的这个天地之间分为三才,三才各分阴阳,就有了与六种大象对应的三阴三阳,天地的交流就通过这三阴三阳的流转而实现。这就有了厥阴风、少阳火、少阴热、太阳寒、太阴湿、阳明燥的匹配。三阴三阳匹配的气化现象有多有少,就成了十二地支。
这个阴阳是就象而言的。世界的本源是1、2、3,相继还会生成4、5、6、7、8、9、10。1是无象而有的,2是虚的,3是实的。1在于3中生出了4,这个1是多的,故4是实而有余的。2与3结合成5,5是虚实之中的界,也是成形的基础。请参看《文明的对话》336页。界上载1的无象而实有就是6,界上载虚就是7,界上载实就是8,界上载实而有余就是9,界复制而成空间就是10。接着又在空中继续这个生成的循环。以这十个数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数值,显示出实质的千差万别。这十个数都有一定的个性和现象,可以参照八卦来理解。1为坎卦,是隐没不见的;2为坤卦,是容纳的,虚就是含一而孕生的;3为震卦,是能动的,实就是动于虚空无碍的;4为巽卦,是发散的,实而有余要逸散;6为乾卦,为天,界上无象而实有;7为兑卦,为泽,界载虚;8为艮卦,为山,界载实;9为离卦,为热,界上实而有余要辐射。这十个数既然生成了,它们各有性格、品质,是否杂乱无章地漫游在虚空之中呢?不是的,它们会按河图的形式组织起来。1与6居于北,2与7居于南,3与8居于东,4与9居于西,5与10居于中。这五对为何配合在一起?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阴阳类别不同;相差是五,个性类同。我们可以理解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志同道合走到一起。这是我们从人事的通理去领悟的。究竟为何会发生这种组合?首先1与6是一对生成关系,1结合了5成为6,就像成家有居室了,若离开家还是1,1与6是以家5为媒界而聚的,由于5的寓意是有无得失之间,故1与6同宗共处。余皆类此。为何这五对有五方的部署?这是由四象的分布原理决定的。请参看《文明的对话》340页、341页。8代表实的增加虚的减少,7代表实的减少虚的增多,5代表虚实的中和,9代表实的极限,6代表实的隐遁。以四象而言,8应少阳,7应太阳,9应太阴,6应少阴,太少是多少的意思,8、7应虚的少多,9、6应实的多少。由于在对我们这个小世界的观察中,北极星是不动的,星系围绕北极而左旋。轻虚者动为阳,重实者静为阴,众星有向心归附之势,阴而内凝,故为少阴之象。北极又名太一,就是因为其象为天中之一。少阴既然位北,对应的太阳就在南,左旋而动阳进阴退,故少阳在东,太阴在西。5是阴阳的和合分界,故在中央。
这五对组合就是五行。行是什么意思?是运行的意思。运行意味着状态、趋势以及对状态、趋势的主导。例如我们常关心某个事体行进得如何了,就是想知道其状态、趋势以及怎样去主导。在这种变趋之中会派生出很多现象。五行就像是主干,现象就像是分支。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五行主导时有太过有不及,故为十天干。如果仅有阴阳的现象,变化就没有根本;如果仅有五行的代谢,也就失去了变化的灵活。既有现象的变迁,又有实质的规范,才导致了世界变化的多姿多彩而又合乎规律。我们用阴阳之象、五行之数去看世界,也就把住了世界的脉搏。例如一个周期性的现象变化我们认为是阴阳五行的一次往复。一年地球围绕太阳一周,对于万物既有生长化收藏的一个主干代谢,又有一个从属三阴三阳现象的支派轮回。从象、数两个角度能够准确表述一个信息,因此阴阳五行就是从信息角度表述现象的根本。天地之间没有现象不在它的范畴、不在它的经纬之中。信息与现象一一对应,信息的变化也意味着现象的变化,因此从信息角度发起变化,就会影响到该信息所类属下一系列现象的相应变化。这就如同改变基因,最终会改变生物的现象。
我们这个世界是在怎样的一个程序下演绎出来的?五行的实质、阴阳的现象,是信息的大纲。然而又是什么决定了阴阳的分演、往复、平衡和五行的生成、部署、代谢?这就是道了。观于太极图可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交流又保持动态的平衡。河图五行是太极图之阴阳如何流转的数的表述。先天八卦图是太极图的阴阳在三才之中的具体分演,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阴阳保持对立平衡。太极图代表了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我们不知为何世界的根本原理是这样的,但知这与一分为二是公理一样无需求证。因为只要有分别,是与非就是相对立相依存的,这就是太极图的内涵。太极图是公理,阴阳五行是这个世界的信息大纲,是从公理推导出的这个世界的定理。
正因于此,才有了《太始天元册文》:“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我们这个婆娑世界从本初的1开始造化,取法于太极图之道而生成天地万物。既成天地之后,因为太一的移宫,又有了后天八卦图对世界的转运。佛家有五方佛之说,与五行的信息也有某种关系。这就像成人以后,行为会受到君主、社会的支配与转化。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这个系统成了古人推演世界一切现象的纲领,是道的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