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何能强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12:08
春秋时代近300年,诸侯并起,群雄纷争。到战国时代又200多年,七国逐鹿天下。500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最终由秦国统一天下,开创后世中国的新局面。但是,群雄列国之间,秦国只是一个偏居西部的小国,文化不发达,物产不丰富,人口也不算众多,为何秦国能成就大业?又为何在实现统一后,二世而亡,不过几十年,便江山易手?古往今来,无数学者对秦之兴亡宏论不绝,各抒高议。我也斗胆发一点私议,添些许谈资。
周代是一个世袭贵族为主的封建社会,春秋战国500年间,可以说是平民社会崛起,与世袭贵族抗争,最终形成一个新局面的过程。从思想学术上说,周代思想学术都统于王室。起于春秋,盛于战国的诸子百家,便是学术思想从官方走入民间的过程。民间学人因旧封建制度崩溃而思想活跃,在探寻新的社会制度过程中,自成一体,分别求显于世,试图得到强大政治势力的支持,实现治理社会的理想。而在各种新兴政治力量纷纷崛起的大形势下,政治势力一般都在竞争的情势下,重视功利性较强的某家之言,成就霸业,甚而以图天下。因此,诸子百家的思想差不多是在动荡的社会局面下,寻找各自社会实践的土壤,以实际效果检验每一种思想的具体功效。这一局面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
偏居西方的秦国,比较远离齐鲁之地的道德教化主张,而亲近晋楚之地更为功利的学术流派。其中,尤以法家学说被秦国重视,并且发扬光大到极致。比较而言,道德教化的方式,见效较慢,适合于安定的社会。而以法治国的方式,容易立竿见影,收到当时之效。尤其当社会目标明确之时,法律围绕总体目标而制定,一切社会力量都经由法律制度而调动起来,为总体目标而运作。这一点,秦国比其他六国要更加充分,最终形成秦国以弱胜强的结果。
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强大的转折点。商鞅变法有几项主要内容,试简单论之。秦朝统一中国后,采取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这项政策的来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首先在秦国实行县制,县制的目的就是用中央政府选派的官员,代替世袭贵族对各个地方进行管理。它能保证中央政令的畅通,避免了世袭贵族的各自为阵,为己私而违抗中央。事实上,商鞅在秦国所施行的县制,也不是他的首创。早在晋献公时,县制就开始出现。差不多时间前后,楚国也开始出现县制。但是,晋楚行县制与秦国有较大不同。晋国是因为在国内消灭敌对贵族后,对于原贵族所拥有的土地,不再设置新的贵族,而采取指派官员的方式。楚国是因为吞并周边小国,原小国贵族尽废,楚国对此也不再设新贵族,而指派官员管理。因此,晋楚较早实行的县制,没有彻底改变世袭贵族的根本,只在国内局部实行。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县制,中央政令的贯彻实施,自然比其他各国要高效得多。
因此,商鞅变法的另一条重要内容,就显得非常突出,废世袭贵族。贵族也必须依照法律,建功立业才行,而不能只靠贵族的出生,享受世袭贵族的好处。但是,这项制度也并非商鞅首创。商鞅的法治思想,受魏国李悝的影响很大。李悝总结各国法律,著有“法经”六篇,商鞅入秦,便带着李悝的著作。其中有些内容,例如废除世袭贵族,已经有李悝曾经实行过。在楚国的吴起,其思想理论也部分受之于李悝,与商鞅的观念相似。但是,商鞅在秦国实施废除世袭贵族,比他们更加彻底。李悝未能施展抱负,吴起被杀而改革终止。商鞅在秦国虽也因为贵族残余的反抗而被杀,但是,商鞅死后,其变法的成果继续行之有效。
此外,商鞅变法使得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也是借鉴东方国家已经实行的制度,其更早的源头,甚至可追溯至管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遍倾向:周朝建立的封建制度造成一系列的弊端,周天子式微后,各崛起的诸侯,都是寻求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改革的结果。而各国改革的目的都是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孔子盛赞管仲,说明孔子并非因循守旧。不同的是,东方诸国旧势力、旧观念比较根深蒂固,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往往不能彻底。而秦国原先文化就比较落后,旧势力、旧观念的束缚相对较少,使得对封建制度的改革更为彻底。
常有言论说,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是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历史变化,此话错了。准确地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是废除封建制度,向平民社会过渡的过程。到秦始皇扫灭六国时,统一的平民社会正式形成,虽后来还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和补充,但是,中国历史上这一普遍持久的平民社会,是中国对于人类社会制度的一大贡献,绝不同于教科书上的所谓“封建制度”。简单举例来说,英国王室1000多年,贵族统治延续至今,形同鸡肋。而在这1000多年中,中国出现了多少平民帝王,布衣卿相?这个平民社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商鞅变法对于封建制度一个最彻底的改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中国平民社会对于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而且,在此后的历史中,中国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避免金钱力量对这一原则的伤害。时下常有观点说,中国没有法治,法律意识欠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在农业社会中,出现于秦国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几乎被每个中国人熟知。所谓中国人法律意识欠缺,不过是社会环境从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原有的法律意识与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生活不相配合而已。而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先变成平民化色彩最浓厚的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不封诸侯,就是一个例证。加之沿袭西部居民的剽悍习性,成为军国化最为彻底的国家。
现代社会中,军国主义已经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古代社会,尤其在游牧时代,军国主义是非常普遍的常态。封建制度使得军人成为特权阶层,这种状态在欧洲中世纪始终在实行。而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转变中,就破除了军人特权阶层,在列国竞争的局势下,各国几乎都成为全民皆兵的军国社会。由于秦国法治最为详细,最为严厉,使得它的军国化效率更高,社会组织化程度更高,连农织都被纳入军国化的轨道。秦国实现统一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都是它高度社会组织性的延续。普通人按军功授爵的制度,配之以废除贵族世袭,充分体现了平民化社会人人都有机会的特点。同样应该看到,在完成了统一后,秦汉政权便有意识地消除这种军国化的影响,此为后话。
人们常说白起军队杀死几十万赵军的残忍,其实,这个历史事件的另一种解读,其原因并不全在残忍,而在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法律制度。此外,连坐法也同样。秦国连坐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社会的经济成本,国家政令从中央贯彻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基层人员,如果全靠行政官员,对于秦国来说,一方面还没有建立这种严密系统,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批的官僚,消耗很多社会财富。因此,秦国的做法是,靠各地方自治,自觉执行中央的政策。连坐法则是对违背中央政令的威严惩罚,目的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法律。以至于秦国人每天出门之前,家人都要叮嘱:不要触犯法律。由此也可看出单纯依靠法治的威严,忽视道德自觉的方式也有很大的问题。它势必造成严刑峻法,人们失去自由。在特殊时期有效,长此以往,百姓便不堪其苦。秦国兴于法治,亡于法治,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秦国由于较为彻底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完全依靠法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高效率的平民社会,其社会行政管理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其组织化程度之高,列国无出其右。从而使得秦国的农织生产、器物制造、税赋军事等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源源不绝的潜力。郑国渠、都江堰之类的大型工程对于秦国的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看出秦国注重实际功利的特点。因此,教化不及的一个西部小国,最终能够实现中国统一,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但是,上述原因还不是秦国实现统一大业的全部,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以至于重视到严重偏颇的地步,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