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魅力·日落卢沟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18:09
【城·魅力·日落卢沟桥】
(2009-04-21 17:38:23)转载
标签:广顺园主摄影
老北京
卢沟桥
宛平县
旅游

1 ■ 奔跑在暮色中的女孩。
【城·魅力·日落卢沟桥】
摄影:广顺园主   地点: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县卢沟桥  时间:2009年04月20日
昨天北京上空的云层实在漂亮,中午云层逐渐堆积成型。不拍点片子总感觉有点奢侈,此时电话响起几位摄友相约下午三点去卢沟桥看夕阳。顺便把宛平城和卢沟桥做一简单的介绍:卢沟桥位于丰台区杜家坎附近,它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联拱大石桥,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

2 ■水中映夕阳。
卢沟桥始建于1189 年6月(金大定二十九年),1192年3月(明昌三年)建成。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成,长266.5米,宽7.5米,十个桥墩,十一孔。桥墩呈船形,进水一面有分水尖,每个尖上安置一根三角铁柱以迎击洪水和冰块,保护桥墩和桥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线型,状如船尾,减少水流对桥孔压力。在桥墩、拱券等关键部位,以及石与石之间,都用银锭锁连接,以互相拉联固牢。

3 ■暮色映衬下的石狮。
卢沟桥还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桥的两侧有281根望柱,柱头刻着莲花座,座下为荷叶墩。望柱中间嵌有279块栏板,栏板内侧与桥面外侧均雕有宝瓶、云纹等图案。每根望柱上有金、元、明、清历代雕刻的数目不同的石狮。这些石狮蹲伏起卧,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极富变化,是卢沟桥石刻艺术的精品。

4 ■淋浴在暮色中的情侣。
传说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驾临卢沟桥,赏游了桥上的每根望柱顶端雕刻的石狮子后,赞不绝口。于是,他随口询问左右,卢沟桥一共有多少只狮子?一时间,随从们面面相觑,谁也没办法回答。乾隆挺不悦,便传问当地县官,县官也是面红耳赤,说:“此桥自建造以来,民间就流传着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据说700多年来还不曾有人能够数清过。”乾隆听了,不相信,立即吩咐几位太监分头去数。结果,每位太监数完后的数目都不相同。换了一批人再数,仍然如此。乾隆心中不快,以为手下未尽心,便亲自去数。第一次,他从桥东数到桥西,是409只。他惟恐有错,第二次,从桥西数到桥东,这次却是438只。乾隆倍感惊奇,紧接着又从头数一了遍,这次是用马鞭逐只逐只点数,结果竟是 451只。他先后数了几遍,到底还是没有数清,最后只能怏怏而归。

5 ■暮色中排列有序的石狮。
那么,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只呢?人们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1961年北京文物工作队在调查研究中,对全桥狮子进行清点,又发现“躲”在大狮子毛发下,甚至掌爪中的袖珍小狮子总数多达210只,加上原来清点正确的 288只大狮子,总数又达498只。1998年,卢沟桥进行大规模修缮,文物工作人员又对其进行清数,狮子的数量又变成了501只。
501只——这是至今为止最准确的数字。然而,当地人都一致认为,肯定还有个别小之又小的狮子深深地“躲藏”着,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再一次听到不同的石狮子的数目。

6 ■夕阳中一对逐渐远去的恋人。
卢沟桥的历史始于金,由金中都南下中原,必取道良乡、涿州,从而进入西倚太行山东麓、纵贯华北平原的南北向大道。然而出得中都城,所遇第一条大河即是发源于山西省西北部、穿出太行山脉、流经今北京地区西南郊的永定河。永定河,古称“桑干河”,因流经黄土高原,水流含沙量之高仅次于黄河,故又称“浑河”、“小黄河”,因水势汹涌,经常改道,曾称“无定河”。在金代称“卢沟河”。“卢”,有黑色之意,以河水浑浊色暗得名。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在整修了卢沟河的河道、河堤之后,改名为“永定河”,此名沿用至今.

7 ■远眺白云下的宛平县城。
桥的东头是宛平县城,现在,宛平县城已成为一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因卢沟桥为京城要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皇帝迫于农民起义军的威胁,以及关外清军屡次的入关侵袭,下令以13万两白银的造价,用两年时间,在卢沟桥东端建了一座“拱北城”,以驻军防守,拱卫京城。至今在南侧城墙上,还有许多城砖铭有“崇祯十一年窑户××造”的字样,任凭风雨侵蚀,殊为可惜。

8 ■宛平县西关。

9 ■遛狗的卢沟桥人。
 10 ■西关的威严门。
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京之后,于当年6月28日将北京改为“北平特别市”,将原设在地安门西大街的管辖京城西部的宛平县衙署迁到拱极城中,自此该城称为“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就是以强攻卢沟桥、侵夺宛平城而揭开全面侵华之序幕的。当时,中国陆军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依托宛平城对日寇进行了拼死抵抗,打响了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一枪。至今,在宛平城南侧城墙上,还留有当年鏖战的累累弹洞。

11 ■暮霭中的宛平县城楼。

12 ■ 下班后的卢沟桥人。

13 ■立于桥东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碑。
在桥的两端各设有华表4根,高约4.65米,无论是近看或远望,与桥的比例都很协调,既壮观又优美。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一座碑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重修卢沟桥碑;另一座碑亭内立有清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由于古人自金中都南下旅行,为赶路多为凌晨出发,出城30里到达卢沟桥时,天上的残月尚未落去,映照着波光桥影,蔚为一道景观,所以自卢沟桥建成后不久,在金章宗之世,“卢沟晓月”就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14 ■桥西侧亭内竖着清康熙帝题写的重修卢沟桥碑。

15 ■沉醉在迷人的暮色中。

16 ■ 质朴的卢沟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