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中波:营养师是绿豆价格疯涨的幕后推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3:44
2010年05月27日 08:23新华每日电讯
■缘事而发
营养师张悟本红极一时,其提倡的“绿豆养生说”也广为流传;而同时在今年5月,全国绿豆等杂粮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绿豆价格从去年4元/斤涨至10元/斤。张悟本遂被认为,是绿豆价格“疯涨”的推手。(5月26日《新京报》)
不管怎么说,人家张悟本可是够能耐的,大伙儿连他是不是临床医学系毕业,是否出身中医世家都还没搞清楚前,就被其以三寸不烂之舌反复强调的“绿豆包治百病”的药方子忽悠了,一堆堆地把绿豆搬回家,天天煮汤喝着。而与此同时,其食疗用豆宝典——红豆、绿豆、薏米、黑豆等粮食作物一路飙升,按粮油商的话说“涨得都没边儿了”。
饱受粮价之苦承受生活成本高涨重压的公众,终于在媒体的“循序善诱”下发现张悟本这个“食疗大师”不仅“来路不明”,而且“形迹可疑”,甚至“居心叵测”。这才恍然大悟,豆价疯涨,原来都是这个营养大师惹的祸!
或许正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所言,“除西南地区旱情、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外,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说到底,正是这“极少数”投机资金的炒作,制造了豆类市场的紧张气氛,影响了公众的社会心理预期,加上个别媒体的鼓噪,进而推动了豆类价格的不合理暴涨。
可以说,自去年以来,我国实行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就了资金面的流动性过剩,为了实现保值增值,不少资金恐慌性地涌入了楼市、股市避险。而最近,随着楼市调控和股市调整,不排除一些炒家转向了刚性需求大、种植规模较小、具备灾害题材炒作的农产品上面来投机,包括最近大蒜价格飙升、粮价普遍高涨、三七中药材一路高扬等,都留下了人为炒作的痕迹。
所以,你可以将张悟本的火爆与绿豆等杂粮的需求量增长联系起来,但一个张悟本,怕是“捂”不出全国的豆价高企,他至多算是无意中做了炒家的帮凶、导火线,为不良投机客的囤积居奇提供了炒作“素材”。如果政府真想揪出元凶,避免粮价危机,还需在加强通胀预期、防范经济风险、打击囤货炒家上多下工夫。毕竟,这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正如一网友所言,“房价涨再高不关我事,但我不能天天不吃菜、不吃粮食啊。”(原题:一个张悟本怕是“捂”不出“全国豆涨”)
韩浩月:“疯狂养生”背后是现实的荒诞
■一家之言
今年绿豆均价上涨3倍,提出“绿豆养生”的营养师张悟本被认为是背后推手。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绿豆价格上涨还和旱灾减产、囤积居奇等错综复杂的原因不无关系。
然而,不管这绿豆如何疯狂,我们却借此而看到了当下疯狂的养生学。
战国时期的《内经》和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医学著作对“食疗”的肯定,让“药疗不如食疗”在民间成为一句口头禅,但真正能够坚持执行的人,可能并不多,身体如有毛病或不适直奔医院,还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食疗更有益”对中国人来说是常识,所以张悟本突然如此之火,和悠久的“食疗”传统其实关系并不大。如果非要挖掘原因,那么,营养师们煽动性的讲演、养生电视节目的推波助澜,以及环境恶化下人们对自身健康产生的关切,才是推动以“绿豆养生”为代表的养生学变得狂热起来的根本所在。
神话“食疗”的效果,正在朝着荒谬的方向发展,针对媒体的质疑,张悟本召开新闻发布会,像模像样地拿出一份某医学中心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通过对其疗法效果的抽样调查,“痊愈”占比14.9%,“显效”占比26.7%。且不探讨该医学中心的权威性以及调查数据的可信性,单是这份报告中出现的“痊愈”一词,就足够神奇的了,它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疯狂气功所宣称的“包治百病”。而众所周知,食疗是需要以年为单位坚持进行的辅助治疗方式,通过食疗的确可以让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有所改善,若说可以治愈,那纯粹是忽悠。
对养生学的疯狂追捧,显示出人们急功近利的一面,而单纯信任“绿豆养生”,更像是陷进了一场有目的的商业阴谋———只要食用得当,任何常见食品都能达到养生效果。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时尚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权利,但迷信某种被神化的说法并将之当成真理,却是一种现实的荒诞。
王旭东:5倍罚款“蒜你狠”,新36条不能“豆你玩”
今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5月22日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产品价格上涨除了天气原因外,也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不给投机和炒作行为留下可乘之机。(5月26日《新京报》)
终于见到发改委等部门的“重拳出击”,这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市场的表现。针对物价的快速上涨,尤其是畸形上涨,政府“有形的手”不仅不能袖手旁观,还需要“插手”干预。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定条件下的政府干预,是维护市场公正公平秩序、平衡各方面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抓手”。“手攥紧了就成拳”。这一次真的是重拳出击——一旦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发改委将根据相关价格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没收全部炒作农产品所得,并处以最高5倍罚款。5倍罚款,“蒜你狠”。
社会上的“游资”为何看中粮食与农副产品?有关专业人士分析,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充裕,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游资”容易把目光投向农产品。由于目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那些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很可能成为“游资”炒作的对象。在楼市风云变幻之际,炒房将承担太多的风险;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炒股就可能被套,资金就会缩水。更不用说存到银行了,银行利息跑不过CPI,还要收“数钱费”。“游资”没有了归宿,才到农产品上“小息片刻”。
游资是民间资金的一种,笔者粗浅的理解,当民资“有钱无处花”时就成为“游资”。游资炒作农产品,只能算是“下下策”,也折射出游资的“生存空间”很窄小,反映出游资可以合法投资的途径不广,可以增值的渠道不畅。不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民间资金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由来已久。因此说,给包括“游资”在内的民间资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这部分社会财富发挥效益与作用更加迫切。
我们已看到民间投资的新曙光。5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这就是非公经济“新36条”。非公经济“新36条”能否力碎“玻璃门”?能否给予民间资本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能否畅通民资的投资渠道与领域?我们有期待,也有担心。经济学博士马光远曾撰文指出,避免“民间投资36条”再次沦为“杯具”。
5倍罚款“蒜你狠”,非公经济“新36条”不能“豆你玩”。这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制定落实的具体措施,出台相应细则,首先在政策制度层面做细做实,形成力碎“玻璃门”的“制度锤子”;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执行力的问题,防止既得利益者的阻挠,防止政策制度的“搁浅”。“蒜你狠”、“豆你玩”等的出现,更应该成为不折不扣执行与落实“新36条”的新动力。
禾刀:《价格法》下农产品与商品房“两重天”
两则新闻,读后叫人不禁浮想联翩。一是,针对今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现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25日表示,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不给投机和炒作行为留下可乘之机。(新京报5月26日)二是,首开常青藤的开发公司—北京首开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两名律师举报,理由是该楼盘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4月,首开常青藤项目均价从14690元/平方米暴涨到36000元/平方米,涉嫌违法牟取暴利。(北京日报5月26日)
一个是农产品,一个是商品房,二者虽不同类,但作为商品在近阶段市场上的表现却有许多共性。自去年年底以来,农产品价格节节攀升,尤其是大蒜、辣椒等蔬菜已露炒作端倪,价格成倍上涨。相较牵动公众神经的农产品,商品房价格飙涨已算不得什么新闻。最近有消息更称,一些地方有关房市的怀柔政策,很可能给房地产商带来新的希望。
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商品房,政府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只是在具体干预层面有着天壤之别。农产品价格异动并非现今这样的孤例,前几年,市场猪肉包括一些地方小吃价格上涨,就见一些地方政府依据《价格法》,严厉打击串通、操纵、哄抬物价行为。若抛开效果仅就《物价法》宗旨来看,这样的行政之举并无什么不妥。
相比对农产品价格异动的“零容忍”,尽管近年来从上至下对商品房价格控抑举措不断,但总体上看仍旧着眼于市场调节,比如限制供地、限制开发时限、提高首付比例、提高房贷利率、限制购买对象等,倒从未曾听闻有地方依据《价格法》,对哄抬房价的房地产商予以定向严厉打击。仅从法律层面看,如果房价飙升不受约束,不能遭致碰壁的嗜利之心又岂能自觉地转意。
不能说农产品市场稳定对各级不重要,只是在农产品与商品房此二者中,商品房与地方政府利益关联更为紧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已有“恶性循环”之势。即便抛开房地产行业那些难以公开的利益纠葛,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岿然不动,其对经济、财政的贡献率亦居高不下。如2009年,杭州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已超千亿元,约有40%到60%的地方财政收入来自房地产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些工业基础差、经济底子薄的中小城市可想而知。
《价格法》遭遇农产品与商品房的“两重天”,可以理解成各级对农产品这样事关民生的问题的高度重视,不过也难以摆脱地方政府趋利避害的选择性执法嫌疑。如此便衍生出这么个问题,即作为执法主体的各级政府,如何在事关切身利益问题上保证法律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农产品和商品房的治理能否做到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