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点滴浅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08:31
关于“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点滴浅思 [ 2010/5/24 11:27:00 | By: 山佳 ]   8 推荐

关于“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点滴浅思

——国学思索之十(接儒学思索之九)

    一、老子《道德经》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在这里指出的是:《道德经》不是出世哲学,道教是后人强加给老子的;也不是无为哲学,那是对《道德经》的误解;更不是愚民哲学,那是对《道德经》的歪曲;《道德经》是积极的有为哲学,是“无为而治”是“无为无不为”是“功成而弗居”。这样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认识“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问题;

    二、本人认为:“不言之教”就是在行“无为之事”的;也就是说处“无为之事”本身就是行“不言之教”。因为,适应“道”的无私的也就是无为的行动,其本身就是不言的“教”。正可谓“身教胜过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这正是“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具体体现。由此想到的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榜样的力量等等。难道“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就是这样的浅显易懂么?本人认为越是接近最终真理的表述,越是直白的。但是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难以理解的,可谓是“道可道,非常道”呀;

    三、“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这句话充满了中国古代的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其认识论是: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方法论是:无为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可以理解为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是天人合一的。人也是客观自然存在的一部分。人类生存的过程就是对“道”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无为”与“有为”的矛盾。“无为”可以理解为:人类无私利而适应于“道”的作为;“有为”可以理解为:为了人类私利而作用于“道”的作为。那么,从大禹治水到秦始皇的作为;从京杭大运河到以三峡大坝为代表的同样的水利工程;从世界人口的增长到全球大气的变暖等等。这是“有为”还是“无为”那?是适应于还是作用于那?那么“道”在其中以前、现在、和未来会起到什么作用那?天人合一的分寸在那?再有恐龙的灭绝也是“道”的必然么?那么我们人类那?这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呀;

    四、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如何治理的问题。《道德经》与其他很多当时的学派也都是由此应运而生的。那么治理人类社会的“道”是什么那?人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都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在中国也就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本人理解为就是天命和人心结合的思想。天命就是时代,人心就是要求,是在对立中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道”,这个“对立”就是人类适应“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尤其是国家的统治者总是存在着有所作为的私利。如: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和焚书坑儒到当今某些地方领导人的政绩工程和一言堂等等。同时,有史以来不论什么样制度的国家都是要有所作为的,都存在着由盛到衰的过程。这是不是“道”在起着作用那?那么,“与时俱进”的“时”是不就是天人合一的“道”那?“科学发展”是不就是适应“道”的“无为而治”那?可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呀!

    五、“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在经济领域内和企业管理上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那么不同阶段的经济规律就是“道”,适应了就是经济的发展,否者,就要受到经济危机也就是“道”的惩罚。企业管理上同样如此。当你那个企业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规章制度)适应了你那个企业的发展规律,也就是有“道”,就可以“无为而治”,你的企业就发展。否者,就是破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成功的私人企业主。既没有管理过企业,也没有学习过经济,甚至有的人都没有求发展的作为。只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多次失败中、在多人破产中求发展。那可真是行了“不言之教”,办成了“无为之事”。此样的事就是在国外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例子还少么?可是也有一些,所谓的饱学经济学之士,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心怀私欲,1、是要政绩,2、是要显示,3、是要升官,4、是要发财。在所谓的“大有作为”中违背了“道”,破坏了“道”。最终会落得个什么样的结局那?那也是不言而喻的。也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呀!

    六、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系统。老子思想基本上也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养生有“道”么。《道德经》讲:“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就是说人们从出生到死去,属于长寿的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的有十分之三。人的生命,因行动失宜的作为而至死的,也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缘故呢?本人就现代人类生存状况认为1、是由于滋养生命过于丰厚,在生理意义上的生命中过分放纵了耳、目、口、腹之欲的缘故;2、是由于精神思想违背了本性“善”,在心理意义上的生命中过分思虑欲望、逞强、妒忌、伪善等紧张的缘故。破坏了人身体本身自然系统的和谐和平衡,违背了生命之“道”,也就必然要遭到“道”的惩罚,必定发生病态,轻一点的也会成为亚健康状态;而重者那就意味着生命体逐步走向终结。《道德经》提出“道生德蓄”、“尊道贵德”、“无为自化”、“见素抱朴”、“柔弱不争”、“俭啬寡欲”等养生之“德”。有助于现代人类从各种违背“道”状态中觉醒,从而增强生命的和谐度,行养生之“道”。但是,“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那是“道”不远人,人自远之呀!

    “道可道,非常道”呀!在下愚之。

  阅读全文(42) | 回复(0)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标签:哲学 
    • 上一篇:关于“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的点滴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