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品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3:31

                                         修炼品格 
         品格是一个人的志趣、性格、能力、气质等等的集中表现,是其知识积累、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的结晶,是为人处世的精神支柱。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塞缪尔·斯迈尔指出:“哪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撑,那么,就可以认定它是一个要灭亡的民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一品百姓”是百姓中的精华,平民中的楷模,这个“品”就是人的品格。对于从政为官者,人品官德尤为重要,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这是警世之言。由此可见,品格对于每个人立足社会、建功立业至关重要。        修炼品格,要点滴做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金盛华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中谈及,有些中国留学生出国之后,由于在礼貌礼节和细小礼仪上的不注意或是平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如约会不守时、说话举止有时不太分场合,给国外导师、老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白白丧失了许多成功的机会。他不无感慨地说:“个人的品行,包括礼貌规范,也是成功的一种资源,千万不能轻视!”然而,人的品格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像储蓄一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就像古人讲得“吾日三省吾身”,“见善则迁,见过则改”,不断地反省自己,解剖自己。陈毅元帅诗中曰:  “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这是对求做学问和修炼品格最好的诠释。        修炼品格,要有榜样。追求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真谛。古人有欲成大志者,必先拜访名师,目的是为了修炼品格,学有所成。清朝名臣李鸿章说: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有好师、好友、好榜样。”在这方面,领袖人物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美国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为自己制定并终身实践了“十三条自律”:即:节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适度和避免极端、清洁、镇定、贞节、谦虚。已故周恩来总理的伟大品格,更是为世人所敬重。他一生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他尊重别人,总是对人温和真诚,从不锋芒毕霹、盛气凌人。他的品格是至高无上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美德的集合、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追溯上下五千年,名人贤士辈出,灿若群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着高尚的人格力量,成为社会的灵魂,正义的化身,群众的楷模。        修炼品格,要宽人严己。宽厚待人,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处事美德。为人厚道,要跳出狭隘的个人小圈子,树立崇高的目标。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说,一个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对待同志最能宽大、容忍和‘委屈求全’,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一个人如果真正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把革命利益和工作利益放在首位,就会胸怀坦荡,诚恳待人,识大体,顾大局,从而使同志之间友好和睦,上下关系融洽和谐。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多看他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始终保持一种完善自我的紧迫感。对他人要“站起来看大河”,多看主流和长处;对自己要“坐下来看蚂蚁”,一点一点找不足。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要拓展胸怀,以诚待人,与同志相处要有一种大气,一种风度,努力设身处地,甘为人梯,以德报怨,顾全大局。        修炼品格,要知行合一。进行品格修养,必须加强学习。古人云:“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为什么进行修养,从而掌握修养的方法,提高修养的自觉性。进行品格修养,必须躬行实践。修身必须结合实际进行,不管是读书做学问,还是待人接物;不管是经商兴业,还是为官从政,都有修身大学问体现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欲成大事者,必先善其人格。每个胸怀远大志向,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当以加强品格修养为第一要务,学习是根本,实践是途径。两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宝剑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品亦然。修炼品格,是终生的课题,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只有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实践,学习实践互助互长,必然日有所进,日臻完美,为成就事业、有所作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