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之谜:“斻”—中国人的方舟 — Windows Liv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17:02
6月1日

神传汉字之谜:“斻”—中国人的方舟

直到刚才,我才明白这个字的含义. 这个字本来应该是“(方亢)”,但计算机中只有“斻”,只好暂时用“斻”来代替“(方亢)”。“斻(hang 杭),方舟也。从方,亢声。《礼》: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说文解字》)“斻(hang ),《集韵》寒刚切,平,唐韵。两船相并。《说文》:‘斻,方舟也。’后泛指以舟渡水。《后汉书•杜笃传》:‘造舟于渭,北斻泾流。’注:‘斻,舟度也。’”(《辞源》)“斻(hang杭 )①两船相并而渡。②浮桥。③同‘航’。”(《袖珍字海》)

中国人的方舟—“斻”,其实就是一种“并船”,就是一种“连船”,它是将两条(也可以更多)船并连着用绳索或铁链绑在一起,用木板钉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一只“斻”了。“斻”在中国古代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为两条船并在一起,就加强了船只的稳定性,而且万一其中一条船破漏,还来得及修补,这样就避免了许多船翻人死的悲剧。“斻”曾经用于运粮食、运士兵、运商品等。根据河流的宽度将三条、四条……,以至八条、十条,甚至更多条船并连在一起,上面敷上木板,就造成一架浮桥了。这架浮桥要长可长,要短可短。这种浮桥不仅可以过人,过货,过车,而且在军事上非常重要,可以“立航渡兵。”这种方舟(或浮桥)很灵活,把它们之间的绳索或铁链解开,把钉的木板撬下来,就又成了一条条的单只的船了。(“遂解舫为单舸。”)上帝要挪亚一间一间地造方舟,并且每间的里外都抹上松香,就是为了防止漏水。万一某处破损,还来得及抢救,而不至于全船沉没。我们中国的这种“斻”,本来就是完全隔离的一条一条的船,如果其中一条破损,更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你想想看,做一条船要多长的时间?做一座桥要多长的时间?而把两条、三条,或八条、十条船并连在一起要多长的时间?如果已经有一些船只,造这种“斻”,无非就是把这些船只重新组织和编排一下而已,这是多么安全、方便、迅速和经济啊!

这种方舟有时叫“斻”,有时叫“方”,有时叫“艕(bang 磅)”,有时叫“(舟行)(hang航)”,有时叫“航”,有时叫“方舟”,有时叫“方船”,有时叫“造舟”,有时叫“并船”,有时叫“连船”,有时叫“舟梁”,有时叫“舟航”,有时叫“浮桥”。至于什么等级的人坐什么等级的船,什么“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那不是太古老的事,都是后来的事了,古时可没有那么多等级和讲究。在这里,“造舟”是浮桥,“天子出朝,地动山摇”,天子架子大,排场大,为他一人动用许多船只;“维舟”是三条船,左右和中央互相维持、互相维系,诸侯已经低一等了;“方舟”是两条船并在一起,象方形,大夫就更低一等了;“特舟”就是(独特的、专门的)一条船了,士是低级贵族,反正有一条专船坐。咱们老百姓是“等外品”,连坐“特舟”的权利也没有,只好很多人共坐一条船了,我看可称之为“共舟”。下面抄录几段与方舟“斻”有关的字或词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凡方之属皆从方。汸(fang方),方或从水。”(《说文解字》)所以,这里说“方”是两条船并在一起,象方形,也就是“并船”。

“舫,船也。《明堂月令》曰:舫人。舫人,习水者。从舟,方声。”(《说文解字》)“舫fang,甫妄切,去,漾韵,非。……②两船相连。《史记•七十七张仪传》:‘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索隐》:‘舫,谓并两船也。’”(《辞源》)“舫(fang)①船:画~。②相并连的两船:遂解~为单舸。(太平御览)。③划船。”(《袖珍字海》)所以,这种“舫”是两船相并,它可以装载五十个士兵和够他们三个月吃的粮食,看来并不太小。

“航hang 胡郎切,平,唐韵,匣。①方舟,两船相并。《淮南子•氾(fan泛)论》:‘古者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yu愉)木方版以为舟航。’注:‘舟相连为航。’亦指单船。……③以船相接为桥,浮桥。……。”(《辞源》)“航(hang )……③连船而成的浮桥:立~渡兵。(陈书)。”(《袖珍字海》)所以,“航”是两船相并,也就是方舟;把多船相接为浮桥也叫“航”;有时单只的船也叫“航”。
“艕(bang 磅)①两船相并连。②船。[艕人]即船工。”(《袖珍字海》)所以,两船相并连叫“艕”。

“(舟行)hang 《集韵》 寒刚切,平,唐韵。方形船。……。”(《辞源》)“(舟行)(hang 杭)①方舟。相并连的两船:逢大~开驻耳(南史)。②同‘航③’”(《袖珍字海》)所以,“(舟行)”是方形船,就是相并连的两船、方舟。

“造舟,连船为桥,即今之浮桥。《诗•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释文》:‘《广雅》作艁,音同。’《说文》以艁为造之古字。清朱骏声以为造,假借为桥。见《说文通训定声》。”(《辞源》)“造(zao)……⑥并列;聚合:~舟清池,惟水泱泱(张衡)。”(《袖珍字海》)“造”字本身就有并列、聚合的意思。所以“造舟”就是“浮桥”。
“舟梁,连船为桥。……。”(《辞源》)“舟梁”就是连船为浮桥、桥梁。

“舟航,浮桥,连舟以渡。……。”(《辞源》)“舟航”也是连船为浮桥。

“方舟,两船相并。《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国语•齐》:‘方舟设泭(fu扶),乘桴(fu扶)济河。’注:‘方,并也。亦作‘方船’。’《史记•九七郦生传》:‘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辞源》)所以,“方舟”是两船相并、并船。
“方船,并船。《汉书•四三郦食其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梁书•元帝纪》:承圣二年诏:‘江、湘委输,方船连轴。’”(《辞源》)所以,“方船”就是并船、方舟。

“造,就也。从辵(chuo辍),告声。谭长说:造,上士也。艁(zao造),古文造从舟。”(《说文解字》)“谭长说:造,上士也。”他是说古代有位德行很高的“上士”名叫“造”。这个上士“造”是指造方舟的挪亚吗?古文“造”字即“艁”字,从舟。一般来说,最常见的“造”应该是造房屋,应该从“户”,但没有这样写,这说明古人对大洪水时造船这件事的印象太深了。

《圣经》记载的挪亚方舟其实就是个趸船。我国清朝时有一种300趸的趸船。每趸==1680斤,所以,300趸的趸船就是排水量为252吨的趸船,并不大。美国考古学家戴维法苏尔德,认为六十年代在土耳其亚拉腊山发现的长达164米的古船,就是挪亚方舟遗迹。这个方舟其实是个万吨巨轮,比我国清朝的上述趸船要大得多。《圣经》中的挪亚方舟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一肘约等于0。5米,则方舟长150米(土耳其亚拉腊山的古船长达164米,两者很相近),宽25米,高15米,并且分为上、中、下三层,旁边开门,上部开高一肘(0。5米)的窗户。所以,这座长方形方舟的平面面积为3750平方米,方舟的体积为56250立方米,每层平均高五米。如果满载的方舟三分之一吃水,也有18750立方米,也就是排水量为18750吨,当然是万吨巨轮了。其实,方舟上人非常少,为什么要做这么大呢?可能动物、植物、种子、粮食、饲料、工具、家具等需要很多地方放。

那时候,世界上不仅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没有传真,没有电视,没有因特网,连个发平信的邮局也没有,但世界上一百多个民族却不约而同地都有特大洪水的故事和传说,而且这些故事和传说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内容都大同小异。这种特大洪水不是渍水,不是淹水,也不是普通的大洪水,而是一种水位高达海拔2000米以上的人类(和种族)灭绝性的特大洪水、大灾难、浩劫。这就说明,历史上确实是发生过这件事,这场特大洪水给留下的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太不可磨灭了!在这场浩劫后,只留下极少的人做“人种”。例如挪亚一家,中国的伏羲兄妹,还有什么葫芦中的两兄妹,台湾阿美人的“木臼传人’与“壁板传人”两对兄妹等。反正是人都淹死了,一个民族都死绝了,只有他们极其幸运的遇上什么葫芦、遇上什么木板、遇上什么大树、或爬到一座高山上等原因而得救。实际上他们是德大的人,是最好的人,是业力最小的人,是罪最轻的人,是神有意把他们留下来做“人种”的。最后他们没有办法,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又从石器时代开始,用最原始的工具和生产方法重建家园。最后传到我们今天这些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