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学者从五个方面解释美国人的恐华心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2:50

美媒:美学者从五个方面解释美国人的恐华心理

2010-07-09 09:53  来源:环球时报  评论 0查看评论 【字体: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5日文章,原题:对中国的恐惧被过度渲染   “当中国人称霸时,他们会是仁慈的主人,还是凶巴巴的监工?”这是“每日秀”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3年前讲的一句玩笑话。比起当时,如今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有增无减。

  幸亏我们的担忧常常是出于误导。我们害怕死于罕见的空难,却对常见的公路交通事故不怎么上心。当前的恐华情绪是否也是被过分渲染的?

  笔者介绍自己写的有关中国的新书时,经常有听众忧心忡忡地提一些有关北京大量持有美国国债以及军力扩充等问题。对于这种恐惧心理,笔者尝试从以下5个方面来解释。

  1.我们之前对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的不安。美国人害怕中国经济实力骤增,与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日本的担忧如出一辙。当时日本的全球经济排名不断上升,《日本:世界第一》这本书卖得火热。日本接连买下美国的地标性建筑及其他一举一动,曾令我们担心不已,但这一切到90年代时戛然而止。

  2.我们之前对中国有过类似的担忧。1900年夏天,荒谬的“黄祸论”甚嚣尘上,一伙叫“义和拳”的反基督教分子在北京挟持外国人。一些杞人忧天的美国人甚至危言耸听,声称暴动会演变为争夺世界霸权的军事行动。一本杂志还警告称会发生“成吉思汗式的入侵”。

  但是,“义和拳”想要的不过是要把西方势力清除出中国,他们无意冒险走出国门。到1900年秋,唯一的“入侵”来自一支多国部队,遭到入侵的则是中国。这是对义和拳以及许多跟暴乱无关的中国老百姓的报复行动。

  3.其他国家也害怕中国。有些担忧只有美国才有,而许多则是全球各国所共有的———这些担忧不少源于妄想而非事实。比如,今年1月,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一篇专栏文章设想了一个不祥的未来,即 2050年英国将被中国黑客攻破,所有基础设施陷入瘫痪。

  来自中国黑客的威胁确实存在,但编出一个具有高科技特点的“黄祸论”式的入侵,不免太离谱了。当前,中国在军力上主要关心的是巩固作为地区大国的地位,因此担心的应该是那些南亚和东亚的邻国,而不是西欧或北美国家。

  4.我们害怕的一些事其实中国领导人也在担心。我们对中国民族主义卷土重来感到不安,而他们也是如此。中国领导人明白,一旦抗议者走上街头,批评外国人的矛头常常会对准国内当局。

  5.中国真正让人害怕的一些事美国也有。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中国的增长可能会损害全球环境。而事实上,这种增长的动力是太多的中国人渴望效仿美国人的行为———如开耗油量大的汽车、吃牛肉、买时新货等。

  面对中国,我们应该担心吗?是的,但我们必须要分清哪些担忧是有根有据的,哪些担忧又是毫无来由的。乔纳森?沃茨在其新书《当10亿中国人蹦起来时:中国将如何拯救———或毁灭人类》中对此作了很好的说明。小时候他吓坏了,因为大人说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同时蹦起来,整个地球会失去重心,大家统统性命不保。如今他已为人父,但仍担心中国13亿人的集体冲击力———这涉及中国人消费习惯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后果。

  在思考中国时,我们大家需要经历类似的转变,告别孩子气的恐惧,接受成年人的那种理性的担忧。▲(作者杰弗里?沃瑟斯特罗姆是加州大学学者,汪析译)

外媒:美国人视中国为对手而非敌人

2010-05-23 13:01 来源:环球网 评论 1查看评论
【字体: 】 推荐给好友

  英国路透社5月19日文章,原题:美国人警惕中国经济巨人   美国充当全球经济引擎已一个世纪,如今却在为摆脱衰退而挣扎。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人对中国多少有些怨恨,但他们也承认与这个亚洲大国的竞争已不可避免。

  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挑战,但不是敌人。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已成经济竞争对手,其触角伸到遥远的市场,满世界到处开发自然资源。

  奥巴马政府十多位官员下周将抵达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人的情绪充满警惕。此次中美会谈将触及美国的庞大贸易赤字、金融改革及人民币汇率等广泛议题。对于那些担心饭碗丢失及生活日益艰辛的美国人来说,这可能带来长远影响。许多人打算在11月份重要的国会选举中发泄不满。

  民调专家迈克尔·迪莫克说,大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潜在威胁,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国强大的经济更具威胁,但同时,多数人认为中国是问题,但不是敌人”。迪莫克说:“美国民众并非始终负面看待中国。”他称,半数美国人对中国看法正面,而负面看待中国的占38%。跟以往经济衰退时不同,目前没有保护主义声浪。

  但对于那些受到60多年来最严重衰退冲击的美国民众来说,关键是中国经济增长伤害到了美国,至于贸易障碍、汇率操纵等具体问题都是次要的。在凤凰城某就业中心找工作的55岁失业工人巴里·温策尔说:“我不生气,但又非常沮丧地发现,这么多工作流失到海外……中国、东南亚国家及墨西哥,他们在这些地方每天只出几美元工钱。”48岁的鲍勃·特诺是底特律地区的一名汽车零部件工人,失业后近来又找到一份工作。他甚至不买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特诺说:“我们失去这么多就业机会,因为大家都买更便宜的中国货。我宁愿多出些钱买美国自己生产的。这有利于就业。”

  下周在北京的会谈肯定会讨论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对华贸易赤字一直是让美国近几届政府头痛的棘手事情,若11月选举之前中国有所动作,就有可能给奥巴马政府带来政治好处。

  迪莫克说,被问及美国的经济问题是否应归咎于中国时,密尔沃基市33岁的学生阿伦·莫伯克则指责美国公司和政府,并认为美国人要接受现实。目前在学建筑和中文的莫伯克说:“看看他们的人口、国家的规模和中央集权的政府,他们将会变得势不可挡,我们无法忽视。”▲(作者安德鲁·斯特恩,汪析译)

  美国福布斯新闻网5月20日文章,原题:美中峰会展望   下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将是奥巴马就职以来两国召开的第二次年度会谈。充满外交戏剧性事件的过去一年使得双方在今年对话中的目标有所转变。去年,中国的外交代表来到华盛顿,准备就全球金融危机批评美国金融体系。今年,中国的经济复苏基础稳固,而高失业率和迫近的中期选举则给美国会谈代表带来压力。

  上一轮对话正值外界高度关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可持续性,而今年,人民币将成为被外界关注的焦点。一年前被中国分析人士认为有可能替代美元的欧元则因欧盟国家债务危机饱受攻击。外界并未期望会谈产生什么切实成果,特别是考虑到双方均选择低调的双边交流来解决重要问题。然而,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达成的协议,而在于它能够使中美两国高级决策者坐在谈判桌前。站在世界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高度,他们之间坦诚的交流将使双方不虚此行。▲(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