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丽宁:传媒化生存时代的尴尬 - 新闻传播学习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24:57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发现自己已处于一个传媒化生存的时代。不仅工作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各种媒介,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交际、娱乐等生活的各个层面几乎都与媒介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时代这一强调资讯的概念已经不足以概括这个时代的特征,而说这是一个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则更为确切。   多媒体时代的生存焦虑   然而,人们在面对多媒体时代带来的惊喜时,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焦虑与困惑,这种困惑正是伴随着日益先进的传媒技术的产生而出现的。   具体表现在,当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自主性空前增大的时候,反而有些手足无措。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极大扩展了人们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信息采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媒体,这造成了网络渠道虽多但内容贫乏的状况。门户网站和各种内容提供商林立,却在提供几乎完全相同的信息。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人们期待新媒体解决内容同质化这一问题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渠道的增多反而更加剧了同质信息的过剩。   另外,信源的多样化和无处不在的噪音使得传播效率大大降低,普通受众对真相的分辨变得更加艰难。分散在各个角落的信息发布者一方面使封锁消息变得不可能,事实更容易浮出水面,但面对众多“事实”,哪些才是真实的?多信道互相干扰,真相与谎言交织在一起,如何逼近事实成为摆在受众面前的又一难题。①人们普遍感到,自己面临的选择貌似很多,但这些信息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依然不在可选择之列。   再次,人们有了先进的媒体可以坐观天下,更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得到空前自由的同时似乎又在逃避着自由,这究竟是为什么?   媒介化生存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着技术带来的奇妙生活的同时,又产生了这一系列的困惑,人们发现很难摆脱这样一种尴尬的处境:丰富与贫乏共存,自由与孤独并生。无所不能的传媒世界在赋予大众前所未有的权力的同时,又让人对这种权力产生一种虚幻感。人们清晰地感受到了空前的信息疲劳、话语霸权、数字鸿沟、精神污染、传播焦虑、信仰危机等症候,却依然对日益先进的媒介技术欲罢不能。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局限   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作为调解人与媒介技术之间关系的砝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寄希望于培养受众较高的媒介素养,以此来消解媒介技术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   媒介素养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基于当时广播和电影等大众媒介造成“低水平满足”的流行文化的现象,英国学者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于1933年出版了文学批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旨在反对媒介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提倡受众抵抗媒介的低俗文化。20世纪6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消极抵抗转变为积极培养批判能力。到20 世纪70 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目的也愈发明确,那就是培养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以及“使用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概而言之,媒介素养即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②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国受众媒介素养研究发现,我国受众的媒介素养普遍较低,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日益重要的课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然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首先,当学者们高谈阔论媒介素养的时候,许多人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名词的存在。对于大众来说,人与媒介的关系还仅仅是一种新鲜体验,他们对媒介技术给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无法充分估计,“媒介素养”对大众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在人们普遍不知其为何物的情况下,进行媒介素养调查与媒介素养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由于我国新媒介发展不平衡,不少人只是使用低端或早期的新媒介产品,还没能充分享受到新媒介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对更先进的媒介技术几乎只有渴望,对其负面效应还没有什么体验。而在那些已经熟练使用中高端新媒介产品的受众当中,虽然不少人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其负面影响,但更多的人在享受新媒介技术带来的诸多好处的过程中,宁愿忽略新媒介对自身的负面影响,而沉迷于一个奇妙的媒体世界。恐怕这也是切实存在的“第三人效应”。在新媒介技术的负面影响还没有严重到让人们普遍感到恐慌的时候,来谈媒介素养教育这样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即使响应者不少,却依然让人感觉无从着手。   另外,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尚未普遍展开实践。近些年,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多集中在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这一领域,对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调查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数据。然而,即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依然未能在实践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上取得较大进展。媒介素养教育基本上局限于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还仅仅是一个口号。   在传媒化生存的时代,虽然新媒介技术的蔽端只是初露端倪,要想解决却并非易事。大众的媒介素养需要伴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在新媒介技术与社会环境水乳交融之前,人们的困惑与焦虑还将延续,短时期内依然很难摆脱与新媒介技术纠缠不清的尴尬处境,这是时代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   注释:   ①②邹军:《Web2.0时代的公众媒介素养》,《新闻知识》,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