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新闻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1:06
本站讯 (记者 孟兆熙)今年5月10日是中国近代水利的开拓者、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奠基人、天津大学老校长张含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5月12日,纪念张含英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出席座谈会。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致辞。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杨渝钦,三峡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天津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袁国林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张含英子女代表在会上分别发言,深切缅怀张含英同志为水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追思和学习张含英同志的崇高风范。天津大学副校长钟登华及校友总会、宣传部、建工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

(钱正英、陈雷出席座谈会 图片记者 王建泽)

(杨渝钦、钟登华出席座谈会 图片记者 王建泽)
杨渝钦在发言中表达了天津大学师生对张含英老校长的深切怀念,指出张含英和天津大学有着深厚的情感,一生始终关爱母校。他既是北洋的学子,后又曾在北洋大学授业、掌门,留下“四进北洋”的佳话。身为教育家,他在北洋大学掌校期间始终保持和发扬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和校风,他严格聘任教师、严格招收学生、严格考试要求、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德、才、学、识、量”这五个字上下功夫,成为留给我们办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袁国林在发言中指出要通过对张含英同志的怀念,学习他一生不为权、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专心致志搞水利的态度;学习他一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学习他心中总装着中国水利的精神;学习他晚年快快乐乐、丰富多彩的胸怀。

(钱正英与杨渝钦亲切握手 图片记者 王建泽)

(天津大学代表与张含英子女代表合影 图片记者 王建泽)
张含英1900年5月10日出生于山东菏泽,1918年至1921年先后在北洋大学、北京大学求学,1921年赴美国留学,192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工程系,192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当年回国投身治水实践,先后担任青岛大学、北洋工学院、南京中央大学与北洋大学教授、校长,黄河水利委员会秘书长、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49年参加革命后,任黄河水利委员会顾问。1950年以后,长期担任水利部和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任部技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水利学会创始人之一。张含英同志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第三、四届名誉理事长,1999年荣获水利部授予的“从事水利工作75周年特殊贡献奖”,2001年被授予中国水利学会功勋奖,2002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杨渝钦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来自水利部网站)
附:杨渝钦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年5月10日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我们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张含英诞辰110周年,今天我们参加这次纪念大会,谨表达天津大学师生对张含英老校长的深切怀念,缅怀他对天津大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张老和天津大学有着深厚的情感,一生始终关爱母校。他既是北洋的学子,后又曾在北洋大学授业、掌门,留下“四进北洋”的佳话。1918年他怀着治理黄河、造福人民的志向考入了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预科。从此,他把一生献给了水利事业。1919年他出于爱国热情,积极参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当时,校方要开除参加运动的全体同学,只有递悔过书者批准后方可恢复学籍,张老坚持爱国无过,拒写悔过书,断然离开学校,后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21年-1925年张老又先后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取得土木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回国工作。1932年张老在天津华北水利委员会任职,其间北洋工学院聘他为兼职教授,张老再次回到母校,为土木工程系学生讲授“水力学”。1936年8月-10月张老又回校任教务长。后因赴任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处副处长而离校。1948年张老又应北洋大学师生的要求,重回北洋大学任校长近一年。这是因抗战胜利后,1946年初北洋大学回天津复校,茅以升被任命为校长,但由于茅老当时忙于修复钱塘江大桥一直未到任,由代理校长主持校务,加上抗战时期北洋校舍遭到破坏,教育部长期未拨修复经费,甚至连正常教育经费也经常拖欠,致使部分新生没有宿舍,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代理校长无法维持,辞职不干。学校师生多次要求政府当局派校长,增加经费。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加紧内战,根本不关心教育事业,对师生的要求一味敷衍,问题久拖不决,引起师生极大的义愤。面临这种情况,在地下党领导下于1947年底由进步学生为主流的学生自治会组织成立了护校委员会,喊出了“要校长,要经费”的口号,于12月宣布无限期罢课,选出5名代表到南京请愿。国民党政府急于平息这一事件,校长一职茅老又从中斡旋,在得到请愿代表的同意后,教育部在事前未征求张老意见的情况下,抢先在报刊发表任命消息。当请愿代表找到张老家中,诉说学校困境和师生愿望时,张老当即表示办学虽有很大困难,愿意与同学们共同办好学校。并立即向教育部提出赴任校长的三项要求:一要保证经费;二对教授聘任不能干涉;三对学校日常业务要少干涉。迫使当局全部答应,并拨付经费。1948年1月张老到达天津车站时,受到了全校师生热烈欢迎,使他深受感动,当场表示不管有什么困难,我要负起责任来,把学校办好。张老到校后,全身心投入工作,住在教室吃在食堂,认真负责,扎扎实实进行工作,迅速稳定了教学秩序,恢复上课。他还在繁重的校务工作中,安排好时间为水利系开出高质量的“防洪工程”课。同时用取得的经费迅速修缮校舍,增购国内外图书杂志,拓展实习基地。因张老治校有方,使北洋校园很快恢复生气。在张老任北洋大学校长其间,1948年8月20日天津市军警特务潜入学校持黑名单逮捕进步学生,当军警正将七名学生送入警车中时被同学们发现,大家一哄而上将被捕的学生救下。军警随即包围学校,要入校强行搜捕,并逼迫学校交人。张老眼看一场惨事即将发生,他和几位教授商议后,决定为保护学生和学校,亲自出面与警察局长进行交涉。局长要求学校交人,张老义正辞严质问警察局长:“学生犯了什么罪?把他们交出去,我如何对学生交代?”两人僵持许久,最后局长提出:“你能保证学生不闹事吗?”,张老明确表示:“我的学生根本没有闹事,能保证。”局长说:“保证不闹事,我就可以下令解除包围。”张老立即说:“好!一言为定。”迫使军警于当晚8点悻悻撤离,保护了北洋一批进步学生,使他们能脱离危险顺利转入解放区。正是由于张老亲自干预,据理力争,反复周旋,才避免了一场灾祸。其后教育部又要求北洋大学南迁,遭到了张老和广大北洋师生的坚决反对和抵制。直至年底因办学经费极度困难,张老只好亲自赴南京催要,终因战事发展交通中断,使他未能再回学校。张老四进北洋虽时间不长,却是在学校最困难最危机之际,临危授命挂帅掌校,为北洋师生排忧解难共度难关,深受大家的敬仰,在天津大学的历史上留下了难忘的篇章。
正如张老在他以后回忆中自述:“我在北洋读书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里度过了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青年时期”。张老在水利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黄河流域图,他是要在办公室里天天看着黄河。他还书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条幅,又在条幅的右上方写着“懂么?会么?敢么?”,在左下方写着“张含英自勉”。他说:“实事求是是北洋大学的校训,从1918年秋进入北洋大学学习后,就牢记这4个字,并作为一生努力遵循的为人处事的准则”。这也充分显示出北洋大学对他深深的影响和在心中的位置。
张老身为教育家,在北洋大学掌校期间始终保持和发扬了北洋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和校风,他严格聘任教师、严格招收学生、严格考试要求、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他对北洋大学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和教育理念。1948年在他到校上任之初,便做了“工程师的修养”的演讲,他在阐述培养工程师“真”、“善”、“美”的完善人生观的基础上,还以德、才、学、识、量五个字作为一个人成功所需的条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加强修养。他说,“德”是德行,作为工程师必须把道德修养与格物致知结合起来,有了科学知识,又能清心寡欲,免得见钱见权利欲熏心。有了这种修养功夫正可和“法乎天地”相得益彰。“才”是才能,它一方面来自天赋,一方面来自修养,而主要的还是后天的修养。“学”是学问,学问则完全是后天学来的。“识”是见识,是丰富的生活经验。“量”是气量,工程师应该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量不大就不能做大事。总而言之,人们的成就全看这五项的分数,这是做事的必要条件,分数愈高,成就就愈大。所以他要求学生要在这五个字上下功夫,这也是张老留给我们办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天津大学广大师生纪念张含英老校长诞辰110周年,就要深切缅怀张老对天津大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张老的办学思想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更要学习和弘扬张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爱国奉献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激励我们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把天津大学早日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