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2:40
文化产业60年回望崛起之路 2009-09-29    新华社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2007年,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从2004年起,我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至8个百分点。

  这一个个傲人的成绩,展现了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

  从理论界的边缘话题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百废待兴,尽管产生了一些文化精品,但总体上我国文化产品极度匮乏,所有文化机构也都是国家办、国家养,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无从谈起。

  1979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广州市东方宾馆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营业性音乐茶座,它给刚刚经历了文化浩劫的神州大地吹来了清新的风,也开始了文化作为消费品的尝试。它被认为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雏形,文化产业的萌芽由此产生。但在当时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办的概念,理论界对此的研究也极少,甚至还存在着很大争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目标,激发了人们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文化市场也进一步繁荣。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中国文化产业开始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致力推动的新时期。

  “我当时还在文化部的其他部门,也是极力倡导设立文化产业司,因为在各地文化市场自发地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站在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因此,尽管在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机关编制和人员大幅缩减的情况下,部里还是在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宏观判断的基础上,新设了文化产业司。”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介绍说。

  此后,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将文化部门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部分;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产业的第一次专项规划,我国政府已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

  在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逐步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从2004年至2007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到8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逐步成长起来,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部先后命名了三批137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批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刘玉珠说。

  以演出业为例,2007年全国共有国办艺术院团2000余个,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超过6800家。河南省宝丰县民营表演团体从业人员已有5万多人,年演出收入达2.86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3.2万农民因此脱贫。

  化危为机 逆势飞扬

  2008年到2009年,一场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发展渐入佳境的中国文化产业接受了空前考验,而它在这场考验中的亮眼表现不仅展现了它多年发展的成果,也使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

  据统计,2008年,中国出版业创下了自1996年后12年间纯销售数量的最高增幅,创下了自1982年后26年间的首次销售数量增幅大于销售金额增幅;出版物印刷业销售产值达到976.9亿元,企业利润总额持续飙升,已达50.2亿元。

  2008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国内电影票房达到42.15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10名。

  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4936万,比2007年增加了22.9%。

  进入2009年后,进一步呈现繁荣景象。2009年前几个月,在其他许多消费增幅下滑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收入增长都在20%以上。

  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性,不仅使它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反倒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正如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关于“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所分析的,这种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在一般加工制造业急剧下滑、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出口紧缩的情况下,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方向;由于经济下滑,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强;为我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逆势飞扬使我国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达到了新高度。《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则表明我国政府已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