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背景下一个时代文人的"文化乡愁"(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7:03

大时代背景下一个时代文人的"文化乡愁"(图)

[日期:2010年05月12日 09:02] 来源:  作者:   字体:[ 繁體 大 中 小]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这是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文人群体的故事。1949年前后,一批已经成名的文人选择了远离故土奔赴台湾。这些赴台文人如何安身立命?到台湾后又有怎样曲折的命运?多年以来,国内知识界对于民国时期的文人往事多有研究,但是对赴台以后的大批文人的命运则很少有人关注。在大陆出版的各种文学史中,常常因资料缺乏而语焉不详。古远清所著《几度飘零》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项空白。作者以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带有感情色彩的叙述,写出了一介书生的妥协与坚持,飘零命运中的奋斗史与精神史,也写出了一代人的文化乡愁。

 


1.1955年,叶公超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签署“共同防御条约”。

2.胡适


    22位赴台文人的悲喜

    “大陆赴台作家”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1949年前后由大陆渡海来台的作家,其中有的在大陆已经成名,如胡适、梁实秋、叶公超这些新月派作家。有的在大陆只是有点小名,到台后,基于各种原因,一时名声大震,如陈纪滢、尹雪曼。还有的不是因作品而是以文艺论争出名,如胡秋原、王平陵。个别的在大陆因从事其他行业工作而默默无闻,赴台后才正式登上文坛,广为人知,如柏杨。少数则是由大陆到台湾再到海外定居的,如谢冰莹、於梨华。也有反过来由大陆到海外再到台湾定居的,如苏雪林。

    ——古远清

 


    4.上万人为胡适送殡。

5.梁实秋


    回眸大陆赴台文人,飘零命运中的悲喜遭遇几乎被遗忘:胡适归台定居晚景凄凉,叶公超事业失利寂寞终年,梁实秋教书、研究、翻译、恋爱,林语堂抽烟、饮茗、写作、幽默,台静农歇脚台大传承文化,刘心皇处身官场潜心学术,郑学稼当面顶牛蒋介石,胡秋原不怕除籍国民党,谢冰莹叶落归根,林海音不屈抗争,纪弦是否大节有亏,余光中是否向当局告密,孙陵怀才不遇爱管闲事,柏杨九年牢房五次婚姻……

    《几度飘零》展现了22位赴台文人的飘零与悲喜,全书配有六十多幅历史老照片,赴台文人的神采,以及困顿,都展现在读者面前。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家,作者古远清表示,“原因是在大陆出版的各种现当代文学史中,对他们几乎都有提及,有的篇幅还不短,但一谈到他们的后半生,便语焉不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简略介绍他们在大陆时期的文学实践后,把重点放在赴台后的活动。另一原因,是这些作家的材料我手头差不多都有。至于还有一些原本应该写的,像陈西滢、杜衡(苏汶)、黎烈文等作家,因资料一时找不全,只好暂付阙如。”

    古远清,1941年生于广东梅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著有《世纪末的台湾文学地图》《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古远清自选集》等,着重于台湾文学的评论与研究。《几度飘零》依据丰富的第一手史料,为赴台文人这一飘零群体造像。

    正像这些大陆赴台作家成分的多元一样,他们离开祖国大陆的原因也极为复杂。古远清在自序中指出:他们或从事文化交流来台,或随兵败大陆的蒋介石赴台,或随家人来台,或从海外辗转赴台。这其中有不少作家,如叶青、张道藩、陈纪滢,其实是政客,只不过是从政后仍不忘写作,或因主管台湾文艺工作的需要写了一些讲话和文章。还有少部分不在政界而在学校教书,或在新闻界任职,或做专栏作家,不以文艺运动而以创作、研究或教学著称。他们是爱国的,许多人在抗战时期还不同程度参加过救亡活动,赴台后又赞成祖国统一,反对台湾独立。对这些作家,应本着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精神,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本书所介绍的便是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然而无论在大陆现当代文学史上还是台湾当代文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的赴台作家的生平和著述,个别文章还带点评传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