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微凹聚墨多”是好诗吗?-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9:51
先看一首诗: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
宋 陆游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第48回香菱学诗时,首次提到陆游诗“古砚微凹聚墨多”: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黛玉先说“立意要紧”,香菱马上想到陆游此诗此句,认为“有趣”。我想香菱说的“趣”是指“意趣”。依我看来,陆游此句不但立意新颖闻所未闻,且富有禅意与雅趣。特别是“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似乎散发着孩童般发现的欣喜,然又有一点哲理韵味。

奇怪的是,黛玉却并不主张香菱学习这样的诗,认为此诗“浅近”,且一旦“入了这个格局”,可就呜呼哀哉了,学诗再也不成了,兹事体大!

黛玉何出此言?若言“浅近”,王维的五言律皆“浅近”,“大漠孤言直,长河落日圆”,非常浅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木末芙喜欢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皆浅近易懂,哪有什么高深的东东?然而,这种“浅近”的背后,当然有一种神韵,有一种雅趣,即黛玉所说的“意趣”。

同样是“浅近”“有趣”,为何黛玉对王摩诘青眼有加,而偏对陆放翁心有成见呢?难道是因了放翁戎马倥偬,不如摩诘仙风道骨吗?

一笑。再看第76回凹晶馆联诗: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洼’‘拱’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yao2)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举。只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如今就往凹晶馆去看看。”

湘云起初并不知“凹晶馆”“凸碧山庄”之名是谁拟的,已然盛赞此二处命名的新鲜别致、不落窠臼。通过黛玉之答,方知竟是黛玉拟的,连贾政看了也很“喜欢”。黛玉言“只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不知此处“今人”二字,包含拟此名之前的黛玉否?似乎从这里,我找到了上面问题的答案。

湘云言“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曾经的黛玉大抵也与批放翁俗的人一样吧?她认为此诗因此字浅近粗俗,故而不喜,什么“格局”之类的,恐只是当时的搪塞之语罢。

然黛玉毕竟是灵慧的。她看到了“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yao2)画一乘寺的故事”皆用到此字,竟慢慢体会到了此字的妙处,不再嫌它俗,还将“凹”与它的孪生兄弟“凸”一起拟到了大观园的风景里!

妙哉颦儿!若非颦儿,恐怕对凹晶馆皓月清波、凸碧山庄山高月小、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的绝妙景致,我们连遐想的幸福也没有了!

感谢陆游“古砚微凹聚墨多”!好诗!没有此句,哪有黛玉的“凹晶馆”“凸碧山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