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大脚姑娘-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3:31
 林黛玉是大脚还是小脚?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难回答的问题。本文试着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候教于大方之家。
  
《红楼梦》一书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除夕。),故事背景是雍正乾隆年间的事,但曹雪芹为了避文字狱特意隐瞒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只说“无朝代年纪可考”。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红楼梦》的戏曲和电影中,人物的服饰一律是明朝的服饰---这是很值得商榷的。虽然书中第三回宝玉和王熙凤出场时各有一段人物服饰装扮的描写,但以此作为依据显然是不够严谨的。关于这两段描写,已有红学家考证指出那是借用了戏剧人物的装束打扮(清代流行京剧,《红楼梦》中关于看戏的情节很多。),是曲笔,意在避免过于直白真实的描写而泄露故事年代。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研读就会发现书中人物服饰随处可见石青银鼠褂、紫貂昭君套、银鼠皮裙、羽缎对襟褂子等等皮毛服饰,这些都是典型的满人服饰。满人来自关外,关外苦寒,须穿皮毛服以御严冬。

  满人入关后,虽然推行满汉融和政策,但满人和汉人的日常装束还是有不同之处,这一点在妇女装束上尤为明显。当时有“旗家打扮”和“蛮子打扮”之别。旗家打扮即旗家大脚,满人源自关外,妇女皆不缠足。至于京师,逞贵族风,仍以大足为美,号曰:“旗家打扮”。并讥笑“蛮子打扮”者为“小脚娘”。汉人妇女皆缠足,反讥旗家女为“大脚片”。

  康熙三年发有上谕,严禁旗家女学汉人妇女缠足,谕曰: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官员会议,元年以后所生之女缠足其禁止之法,该部议奏等因:礼部题定元年以后所生之女,若有违法缠足者:其女父有官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交刑部者责四十板流徒十年。其失察枷一月,责四十板。该管督抚文职官员,有疏忽失有察者,听吏兵二部议处。

  至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对提倡放足尤为热心,谕曰:(光绪二十九年)钦奉懿旨:我朝深仁厚泽,泱恰环区,满汉臣民,从无歧视。惟旧例不同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至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乖造物之和。此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谕,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断不许官中胥役,籍词禁令,扰累民间。如遇选秀女,仍由旗民挑选,不得采及汉人,至蹈前明弊政。

  从这二折上谕中我们可以得知:第一,满人妇女不缠足。第二,满汉不通婚。第三,选秀必取旗家女。

现在让我们回到《红楼梦》中来,分析一下林黛玉的身世。

接上面


《红楼梦》书中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显然这是曹雪芹刻意为之的。曹雪芹是一个心思极为缜密之人,既然他有意模糊故事是发生在明朝还是清朝,那么我们便不可能找出明证,如果我都可以找出明证的话,那《红楼梦》一书还能逃脱清代那密不透风的文字狱大网吗?所以我只能找一些旁证来推定宝黛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清代。

  旁证1:上文所述满人皮毛服饰。并不是说明朝人不穿皮毛服,但不如清朝人时兴穿,服装的时代性是很强的。康熙元年,禁军民人等用蟒缎、妆缎、金花缎、貂皮、狐皮、猞猁狲。康熙三十九年又重申各种禁令。〔【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写道:贾珍看着收拾完备供器,汲着鞋,披着猞猁狲大裘。】〕贾珍披着猞猁狲大裘,一方面说明了他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人日常闲居也喜着皮毛货。至于贾母、王夫人、各位姑娘的裘装银鼠褂就不一一赘述了。

  旁证2:对主子小姐不称小姐,称姑娘,这是典型的满族风俗。《西厢记》也好,《牡丹亭》也罢,对崔莺莺、杜丽娘丫鬟们总是开口称小姐;而《红楼梦》中,丫鬟们对黛玉、宝钗、迎春姐妹等人不称小姐而称姑娘,这是旗人家的规矩。而汉人仍称小姐,赵翼《除亥丛考》:“今南方缙绅家女多称小姐”。这是一个明显的区别,可证故事时代在清代,贾府是旗人。

旁证3:〔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写道:贾政因问:“跟着宝玉的是谁?”只听见外面答应了,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打千儿请安是旗礼,原为八旗兵所用,后来奴才向主子,衙役向官吏回事也必先打千儿,再后来成为满人最常见的请安行礼方式。具体是左腿抢前一步,屈右腿半跪,右手半握拳下伸,谓之打千。如果是明朝,汉人一般是作揖。

旁证4:第五十三回,黑山村乌庄头的进贡帐单,里面的大鹿、獐子、鲟鳇鱼、鹿筋、鹿舌等都是关外特产。满族人爱吃鹿肉,《红楼梦》中有湘云和宝玉烤吃鹿肉的场景。另外清朝皇帝每到岁末除夕除了写“福”字赐给亲王、贝勒、亲近满汉大臣外,还赐给鹿肉一方,以示嘉奖。

旁证5:贾家祭祖用遗影,这也是满族风俗,与汉人不同。(这条后面还将详述)

由于手头现在资料有限,只能先列举这5条,容待以后再慢慢补充。
总之,从这5条就可以看出,《红楼梦》书中人物的生活习惯、称谓、风俗等充满了满人的特征,故此我认为《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朝。

红楼梦》书中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显然这是曹雪芹刻意为之的。曹雪芹是一个心思极为缜密之人,既然他有意模糊故事是发生在明朝还是清朝,那么我们便不可能找出明证,如果我都可以找出明证的话,那《红楼梦》一书还能逃脱清代那密不透风的文字狱大网吗?所以我只能找一些旁证来推定宝黛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清代。

  旁证1:上文所述满人皮毛服饰。并不是说明朝人不穿皮毛服,但不如清朝人时兴穿,服装的时代性是很强的。康熙元年,禁军民人等用蟒缎、妆缎、金花缎、貂皮、狐皮、猞猁狲。康熙三十九年又重申各种禁令。〔【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写道:贾珍看着收拾完备供器,汲着鞋,披着猞猁狲大裘。】〕贾珍披着猞猁狲大裘,一方面说明了他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时人日常闲居也喜着皮毛货。至于贾母、王夫人、各位姑娘的裘装银鼠褂就不一一赘述了。

  旁证2:对主子小姐不称小姐,称姑娘,这是典型的满族风俗。《西厢记》也好,《牡丹亭》也罢,对崔莺莺、杜丽娘丫鬟们总是开口称小姐;而《红楼梦》中,丫鬟们对黛玉、宝钗、迎春姐妹等人不称小姐而称姑娘,这是旗人家的规矩。而汉人仍称小姐,赵翼《除亥丛考》:“今南方缙绅家女多称小姐”。这是一个明显的区别,可证故事时代在清代,贾府是旗人。

旁证3:〔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写道:贾政因问:“跟着宝玉的是谁?”只听见外面答应了,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打千儿请安是旗礼,原为八旗兵所用,后来奴才向主子,衙役向官吏回事也必先打千儿,再后来成为满人最常见的请安行礼方式。具体是左腿抢前一步,屈右腿半跪,右手半握拳下伸,谓之打千。如果是明朝,汉人一般是作揖。

旁证4:第五十三回,黑山村乌庄头的进贡帐单,里面的大鹿、獐子、鲟鳇鱼、鹿筋、鹿舌等都是关外特产。满族人爱吃鹿肉,《红楼梦》中有湘云和宝玉烤吃鹿肉的场景。另外清朝皇帝每到岁末除夕除了写“福”字赐给亲王、贝勒、亲近满汉大臣外,还赐给鹿肉一方,以示嘉奖。

旁证5:贾家祭祖用遗影,这也是满族风俗,与汉人不同。(这条后面还将详述)

由于手头现在资料有限,只能先列举这5条,容待以后再慢慢补充。
总之,从这5条就可以看出,《红楼梦》书中人物的生活习惯、称谓、风俗等充满了满人的特征,故此我认为《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朝。

下面我们来看看贾府的情况,贾府是属于旗家还是属于汉家?
  先看《红楼梦》中这一段文字: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菜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轩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除夕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各民族都是按照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习惯来祭祖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仔细看上面这段文字,有二点明显与汉人不同。

第一:挂遗影。祭时挂起,祭毕收起。这是满人风俗。
【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

第二:女眷在槛内敬菜,男丁不得入内。长房长孙仅能站在槛门口。
【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菜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轩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借用宝琴之眼以非常写实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贾府除夕祭祖的全场景,除夕祭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祭祀活动,贾府的祭祀活动告诉我们---他(她)们是旗人。

★ ★ 再来看看宝玉,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子哥儿是不是旗人呢?
   旗人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辫子.虽然当时汉人也留辫子,但那是被迫的.旗人与汉人不同,他们是由衷地喜爱自己的辫子.据(《旗族旧俗志》芙萍著)记载:“旗儿幼时蓄短发,备养长辫,梳理颇勤,扎以各样小辫,五花八门,式样新鲜别致,不可胜记。其扎辫之绳亦五光十色,红绿相映。达十余岁之后,辫子已然成样,剃前部而留辫顶,顺理而梳长辫,辫花之式样与旗女之式样相同,惟无辫把之花。下部亦缀之以辫穗子,但不加色彩耳。”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中是如何描述宝玉的辫子的呢?请看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宝玉也不理,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嗽了口,完毕,见湘云已梳完了头,便走过来笑道:“好妹妹,替我梳上头罢。”湘云道:“这可不能了。”宝玉笑道:“好妹妹,你先时怎么替我梳了呢?”湘云道:“如今我忘了,怎么梳呢?”宝玉道:“横竖我不出门,又不带冠子勒子,不过打几根散辫子就完了。”说着,又千妹妹万妹妹的央告。湘云只得扶过他的头来,一一梳篦。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防被人拣了去,倒便宜他。”黛玉一旁盥手,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宝玉不答。。。。。。

● 明代最常见的是乌纱帽,男子一般是把头发束起,用黑色细绳、马尾、棕丝编织的网巾罩住,衬在冠帽之内。日常闲居不戴冠帽时就直接露在外面。网巾的产生大约在洪武初年,其缘起据说与明太祖有关。明朝男子用网巾兜住头发戴冠帽,不可能在辫子上缀什么珍珠作装饰。看着戏曲电影中的宝玉,我感到好笑,《红楼梦》书中曹雪芹的活生生的文字就这样被抹去了,那条缀有穗子缀有珍珠的大辫子那去了呢?

★ ★★根据前文所引用的慈禧懿旨,我们知道,有清一代,选秀必取旗家女。《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第十八回元妃省父母,省亲别墅(即大观园)极尽奢华,贾府上下何等荣耀!对照选秀必取旗家女的圣旨,她会是汉人吗?


★ ★★★林黛玉的身世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借冷子兴之口介绍了贾家家族成员情况,其中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赦贾政之妹,贾母的大闺女。
满族人建立清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八旗制度。旗人与非旗人有着非常严格的区别。满洲人都编入八旗;以后又将归顺的蒙古骑兵也编入八旗,称为蒙古八旗;同时又将部分最早归附努尔哈赤的汉军也编入八旗,称为汉军八旗。此外,八旗还包括部分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锡伯族。于是以北方各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旗人为一方,以汉族绝大多数未被编入旗的人为另一方,加以区别。 

所有在旗的人称不在旗的汉人为“民人”。于是在八旗中形成了一种叫做“旗民不结亲”的风俗。这种风俗又被称为“满汉不通婚”。指八旗内部可以通婚,但是旗人不可以与旗外民人结亲。清朝的“满汉部通婚”是国策,严惩违者,甚至杀头。
既然林黛玉之母贾敏是个旗人,那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便不可能是汉人,最少也是个汉族旗人。
接下来只需直接得出结论即可:林黛玉是个旗家女,必然是大脚天足!

◆结论:本文用5个旁证证明了《红楼梦》的故事背景是清朝;又通过贾府除夕祭祖,宝玉的辫子,元春入选秀女后被封妃等事例证明了贾府是旗家―――林黛玉之母贾敏是旗家女!根据“满汉不通婚”的法则,贾敏绝无可能嫁给旗外的“民”---汉人。现在问题很清楚了,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的身份不管怎么说至少是一个汉族旗人,汉族旗人也是旗人,汉族旗人大都是包衣(满语,奴才之意。)出身,如能得到主子赏识,官能做的很大,地位很高,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曹玺曹寅父子。在等级森严的满清朝,旗人的身份远远高出汉人“民”的身份,这是铁的历史事实,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林黛玉是旗家女是大脚天足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