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高考四大弊端 人大代表建议引入听证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7:07
继痛批名校掠夺资源之后,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提交了《确保高招公平、实行高考录取分省定额投放听证制度》的建议,直指高考招生弊端丛生。他建议只有对高考录取的分省定额投放实施听证制度,才能有效杜绝招生腐败。
弊端1:全国重点退化为地方重点
“清华大学迄今为止二十多年间,投放于北京市的招生名额始终超过江苏、安微、湖北、四川四省总和,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0%,浙江大学在浙江省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70%,全国重点大学己退化成为地方重点大学。”
洪可柱表示,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不断扩大,各重点大学有较大权限自行决定各省招生名额,虽然调动了学校积极性,但造成的弊端是招生名额向发达地区即重点高校所在地区过度投放。
弊端2:保送生制度“留优荐良”
“具有保荐资格的重点中学出于升学率考虑,往往最优秀的尖子生被留下准备冲刺清华北大,而‘二三流’学生却拿到了自主招生及保送名额,更有甚者,为少数有权有势者提供了以权谋私的便利。”
洪可柱认为,自主招生及保送制度没有达到选优的目的,反而使本来紧张的重点大学的招生指标更加紧张。因此,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应缩减比例,严格控制名额。
弊端3:投档预留空间过大
“往往高考一完,考生家长就开始‘运动,找‘路子’,递‘条子’。结果有关系的、有权、有势、有钱的只要进了投档线肯定录取,而落选的只是那些无关系的、无权、无势、无钱的工农子弟。”
洪可柱指出,高考招生长期以来在一个高度封闭的环境内短暂运行,客观上形成权力和信息的垄断,为少数“寻租者”提供了暗箱操作的便利。而其关键则是录取预留空间过大--高考投档比例即预录取为本次录取数的120%。
弊端4:高考招生不公平
“世界上的配额制大多偏向弱势群体,只有中国的高考反其道而行之,公然照顾强势群体——特大城市考生,而中西部及东北广大地区的青年人成为高考招生不公平的牺牲品。”
— —洪可柱认为,高考招生不公平是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之一。教育不公平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社会的不公平将造成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阶层间的紧张和冲突。
— —为此,洪可柱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组织,包括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听证委员会,对高考招生人数分省定额投放的规模、结构、办法以及监督保证措施进行听证,并进行电视直播,最大限度地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从而实现汲取全国人民的智慧,保证每一个公民具有公平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