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8:41:08
记者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这个解释太简单了,怎能反映我国新时期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记者形象?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果然吹牛不上税)(根据网友意见,此句改为“果然拍马屁不上税”);有人说:记者是喉舌(好像别人没长嘴);还有记者自己说:“我是党的一条狗,守在党的大门口,党让咬谁就咬谁,让咬几口咬几口。”(俗不可耐,不仅糟蹋自己,连党也给糟蹋了,好在没说是哪个党,大概是“民进党”吧?)老翁大半生接触过记者无数,多多少少还有点发言权。所以在明确“记者是什么?”之前,先弄清“记者不是什么?”。
首先,记者不是作家。不能像曹雪芹、罗贯中一样坐在家里任思绪飞扬,杜撰出多姿多彩的故事来。任何形象思维、“合理想象”都不行,对于基本事实添油加醋、移花接木都违背新闻道德。更别说混淆黑白、颠倒是非、肆意编造、哗众取宠了。那就是职务犯罪,属于造谣、诬陷、诽谤……应依法论处。
其次,记者不是侦探。常在电视上看到记者“偷拍”一些违法活动的镜头。老翁不禁想:凭什么他就可以暗藏摄像机去窥探他人的秘密呢?许多本来是人家公安、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记者有什么权力越俎代庖、非法偷拍?也许意在揭露违法、纠正违法,可是这种行动本身就已经违法了。不能因为动机不坏就不顾法律尊严,否则记者会成为窥探他人隐私的始作俑者。(必要时可根据新闻线索,经相关执法部门批准联合行动。)
第三,记者不是商人。老翁亲身经历过一次被采访,事后记者来电话说:“您的谈话十分精彩,我们准备出一期图文并茂的特刊,您只需出一万元即可。”
我说:“我不知道你们也是商人,才接受你们采访。我不和记者谈买卖。”我那篇“精彩谈话”结果如何,可想而知,没招来一顿诽谤已属万幸。社会上买卖新闻、有偿报道的丑闻屡见不鲜,造成记者的形象每况愈下。
第四,记者不是演员。深入到百姓中间,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群众,人家把你当成他们当中的普通一员,才会和你说心里话。切不可装腔作势、搔首弄姿,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谁肯买你的账?凡是时时处处摆出记者招牌,当众表演自己愚昧的,其角色绝不会是正面形象,而多数是个可笑的小丑。
第五,记者不是教师。要反映客观现实,就该老老实实深入调查研究。可偏偏有些记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千方百计“逼”你说他想听的话,侯跃文教赵丽蓉“司马光砸缸”可不是胡编乱造,生活中这种事为数不少。根本原因是把群众当傻子,以为不经过记者调教就不会说话。于是才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假大空充斥媒体的现象。都是同一类师傅教出来的。
第六、记者不是裁判。不能随心所欲的评头论足、褒贬臧否。特别是对有争议的事件,媒体发表出来是要让全社会见仁见智,共同关注讨论的。而有些记者偏爱做裁判,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试图让整个社会都随着他的意愿去品评是非曲直。稍有不同意见,即暴跳如雷,“连新闻记者都敢顶撞……”,“在记者面前,态度依然强硬……”一类字样屡屡见诸报端。老翁不明白:记者什么时候成了真理的化身?
第七、记者不是上帝。有记者不无自豪地说:“老百姓有困难不愿意找政府,而愿意找记者。”好像记者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对于一个法治社会来说,这毕竟是不正常的现象。舆论监督固然十分必要,但它决不能代替执法。可是个别记者俨然“钦差大臣”,摆出领导的架势到基层发号施令。稍有怠慢,或甩给你一堆污言秽语;或用“春秋笔法”含沙射影、暗箭伤人。个别记者牛皮哄哄、威风八面,真比贪官污吏还令人讨厌。
老翁不乏记者朋友,有资深“老枪”,也有报坛新秀。我感到他们多数都没有上述毛病,我由衷的敬佩他们。(老翁曾与一位获得范长江奖的优秀记者谈及上述观点,原以为他会骂我偏激,不料他还让我加一条:记者不是娼妓,不能出卖灵魂。这话太难听,就不写了吧?)
那么记者应该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做一面清晰明亮、一尘不染的镜子。把大千世界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大众。相信广大人民群众有能力区别假恶丑、认同真善美。中宣部号召记者学习穆青,人家那才是最典型的忠于生活的记者。
人家能流芳千古,别的记者朋友也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