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月刊2006/09/20 第127期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7:35





■ 2006/09/20 第127期
歷史月刊網站首頁訂閱/退訂

□ 每月專輯 --從美洲殖民地到獨立建國(一)
□ 縱橫時空 --政權的崩潰 (上)
--台灣會什麼化? (上)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從美洲殖民地到獨立建國(一)
【文/黃延齡】
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啟了歐洲歷史的新紀元。西班牙人騎著馬匹、穿著盔甲、挾著火砲征服墨西哥與秘魯印第安人的阿茲提克與印加帝國,並且挖掘大量的黃金白銀,這些貴重金屬輸入歐洲以後,很快造成了歐洲的物價革命(The Price Revolution)。美洲的白銀不斷地供應歐洲,但是以銀幣購買的貨物並未相對等量地增加。越來越多的白銀,購買一定數量的有用物資,結果使物價急遽上漲。理所當然,物價革命最早發生在西班牙,一世紀裡物價幾乎上漲了四倍。歐洲其他地方物價上漲幅度較小且較緩慢,但沒有一個歐洲地區能擺脫這種影響。此影響不僅限於歐洲,更擴展到鄂圖曼帝國、印度和中國。
在歐洲,物價革命瓦解了傳統的社會關係:買家和賣家、地主和佃農、政府和納稅人、借款和貸款者。有些階級受益,其他人則受苦,大家都有種不確定感。幾乎每個人都相信,貪婪邪惡的那批人,必須對物價上漲負責。許多受苦者面對經濟上的動蕩不安,大家都想找一隻代罪羔羊。日耳曼地區路德運動所激起的宗教衝突,與物價革命引起的經濟混亂,就有很大的關聯。物價上揚的結果,影響整個歐洲後幾百年的歷史發展,並且從多方面在細節上改變了歐洲人的生活方式。此時的英國,正逢亨利八世(Henry VIII, 1509~1547)進行宗教改革,他沒收寺院土地,並予以出售。在物價革命的影響下,地主變窮了,商人變富了,窮人則更加一無所有。這為英國海外探險和創建殖民地,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條件。
另外,從美洲輸入迅速普及的重要糧食作物,例如煙草、玉米、馬鈴薯、甘薯、花生和蕃茄,促使世界其他地方糧食供應大增。糧食供應增加與傳染疾病的減少,促使歐洲大陸人口激增。然而,曾讓人口減少的疾病,卻被歐洲人帶到世界其他角落,讓歐洲人口更容易擴張。因為美洲當地土著接觸攜帶危險疾病的歐洲殖民後,往往導致死亡。尤其在加勒比海地區,白人在農場、礦場、交通開發上,皆儘量利用當地土著勞力,結果十分悲慘。歐洲人帶來的天花和其他疾病,使得土著大批死亡。在西印度群島的加勒比印第安人(Carib Indians)完全滅絕;在墨西哥中部,據學者統計,土著人口由科提斯(Cort‘es)抵達時的1900萬人,80年後(十七世紀末),降至僅有250萬人。
歐洲物價革命造成的經濟動盪不安,加上美洲輸入的糧食作物促使人口激增,是造成歐洲白人向外遷移的「推力」;美洲新大陸廣闊的土地、豐富的礦產,加上毫無抵抗能力的印第安土著,則是促使歐洲白人移民美洲的「吸力」。
西班牙與葡萄牙最早從事海外探險活動,他們在美洲殖民的腳步比其他國家約早一個世代,在建立殖民帝國方面更享有一個世紀的優勢。北大西洋各國不久後急起直追,早在1497年,義大利籍的卡波特父子(Cabots)就已經為英國發現了一些北美沿岸,因而使英國對北美有了領土權。十六世紀中期,英國人把全副精力用於走私事業上,以打破西班牙的商業壟斷。1562年,英國的約翰?霍金斯(John Hawkins)開始奴隸貿易,其姪兒法蘭西斯?德雷克(Francis Drake)進入太平洋,抵達加利福尼亞,宣稱該地為英國所有,並命名為新阿爾比安(New Albion),後來他經太平洋與印度洋返抵英國,完成了英國人第一次的環球旅行。1584年,華爾特?拉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企圖在洛亞諾克島(Roanoke Island)殖民,為了紀念英王伊利莎白一世(Virgin Queen Elizabeth),乃以其綽號「處女」將此地命名為「維吉尼亞」(Virginia),但此殖民地僅維繫一短暫時期即告結束。
1607年,英國移民在維吉尼亞建立了詹姆士城(Jamestown);1620年,在新英格蘭建立了普利茅斯(Plymouth),兩地區稀少的土著居民完全被消滅,且大部分由英國血統的移民填補,這是英國在美洲最早的兩個永久性殖民地。前者(維吉尼亞)主要在替倫敦公司(London Company)股東謀利,專心於淘金致富,更栽培有利可圖的煙草,吸引英國人繼續移民。此與十八世紀初的愛爾蘭移民,不滿於高地租、短租期和不確定耕作權的土地政策而移民美洲,同樣屬於「經濟因素」;後者(普利茅斯)則是在英國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他們為了政治及宗教上的自由,漂洋過海來到美洲新世界。基於這樣的動機及理念,在美國贏得獨立戰爭時,「尋找一個政治和宗教自由的居所」,已經成為美國人共同的信念之一。正如約翰?亞當斯之後所說:「早在第一批移民的心中,已經存在著美國獨立的觀念。」即意指1620年搭乘「五月花號」登陸普利茅斯灣的「清教徒」。
第一節:尋找自由的新天地
清教徒(Puritan)一詞裡的「清」或「純」,係指宗教建制的清潔純粹,以及為進行這項淨化過程所須有的政治改革;這份努力與路德福音派的做法相同:除去主教,除去他們那一長串人員;省掉禮拜儀式中那些裝飾──什麼蠟燭、十字像、法衣、祭服等等;簡化崇拜的方式與內容,回歸福音真理。清教徒訴諸理性,主張人民有權,指出人類建制無非一種選擇,原為某種目的而設,並藉由習俗維持;一旦失效,理當變革。於是有意無意之間,某些清教徒正如科學家,絕對地相信經驗、結果、效用,並以此為檢驗標準,駁斥現狀下的任何成分。
以上巴森(Jacques Barzun)在《從黎明到衰頹》一書中對「清教徒」宗教及政治思想上的陳述,正是他們遭受英國國教當局迫害的理由。1534年,英國國會通過《君權至尊法案》(Act of Supremacy),規定國王為「英國教會在世的唯一最高領袖」,還授權給亨利八世改革教會。亨利八世即依據這項法案的授權,取消修道院、發行英譯聖經,並將英國教會改名為英國國教(Anglican Church),這是英國國教的起源。亨利八世沒收了教會的大量財產,將其授予他的支持者,但卻保留教會組織、教義解釋、禮拜儀式等,這些教規和羅馬教規沒有多大差別。這些「教條」正是清教徒所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他們要從英國國教中清除天主教儀式與各種規則的痕跡。詹姆士一世(James I)於1603年即位後,將否認國教政府主教制度的清教徒,視為「叛國賊」,並威脅「要把他們驅逐出境」。某些意志薄弱者怕遭受迫害而與當局妥協,其他人則選擇遠走他鄉。
1607年,諾丁罕郡(Nottinghamshire)和斯科洛比(Scrooby)的一些清教徒,由牧師約翰?魯賓遜(John Robinson)等人率領,決心到海外尋求宗教自由。他們離開英國來到荷蘭的來頓(Leyden)定居,然而因為國籍的關係,在工作及生活上都面臨困難,清教徒只好另覓他途,轉往「幅員廣大、人煙稀少,但是果實充盈,適合居住」的美洲新大陸發展。1619年,他們派人與維吉尼亞(倫敦)公司談判,推動這項移民方案。在該公司董事埃德溫?桑茲爵士(Sir Edwin Sandys)的支持下,這批清教徒獲得了特許狀。他們當中35位成員離開了荷蘭,在普利茅斯與英格蘭西陲的66位冒險家會合,並於1620年9月共乘一艘重180噸的「五月花號」(May Flower)揚帆出發。 ~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   TOP
縱橫時空
■ 政權的崩潰 (上)
【文/王壽南】
古今中外沒有一個永存不墜的政權,任何一個政權都會崩潰,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究竟每個政權是什麼原因會崩潰呢?也許因為每個政權的時空地物因素都各不相同,但做為一個歷史觀察者,必須把這些不同的原因歸納在一起做為人們的借鏡。以下我們將歷來政權崩潰的原因歸納為四個方面來談:
政治方面
1.貪汙腐化
幾乎所有要崩潰的政權,都會面臨貪汙腐化的問題,貪汙腐化可說是政權崩潰前非常容易見到的現象。中國人對於官吏貪汙腐化常常是抱著非常寬容的心,不願意深責。古人常在鼓勵年輕人努力讀書時會說一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從表面上看來是不通的,「顏如玉」指的是美女,古代的印刷其實非常粗陋,所以古代的書裡面即令畫出美女也一定不怎麼漂亮,那書中何來顏如玉?...~more~
-------------------------------------------------------------------------------------------------   TOP
■ 台灣會什麼化? (上)
【文/馬凱(作者為《經濟日報》總主筆)】
海峽兩岸雖然在政治上仍然劍拔弩張、勢同寇讎,近一年來,兩岸之間最重要的一道障礙──三通直航──卻大有進展。兩岸春節包機直航之後,客運包機直航常態化似指日可待,與此綁在一起的貨運包機直航常態化也可能同時實現,則空運直航已實質上泰半完成。同步也在積極運作的兩岸海運便捷化比空運直航更為簡易,或許會與前者同時有所突破。因此,台獨人士目前攻擊的重點已不再是設法阻止行政部門推動直航,而是厲聲恫嚇民眾,台灣將會因三通防線無法力保而掉落萬丈深淵,萬劫不復。
為了言簡義賅地強烈表達台灣所面對的可怖命運,用某種簡潔而具體的形容詞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從1997年香港被英國政府返還中國大陸之後,「台灣會香港化」,就是十分傳神的警語。
選擇「台灣會香港化」為其警語,有幾個理由。首先,香港一個蕞爾小島,經濟與中國大陸有千絲萬縷的牽連,又與彼同文同種,地緣位置及文化背景上,跟台灣都大可類比。其次,香港在97年回歸之後,經濟一落千丈,房地產市場自高峰猛然跌落,失業率直線上升,與之前香港的繁榮形成強烈對比。如果這一切都因回歸而致,則拿來警告那些亟思突破三通障礙的台灣人民,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有力例證。...~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