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基础--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8:06
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心理基础--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
新闻来源:原理海泛舟 发布时间:2008-7-14 14:29:27 浏览次数:53

  大学生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其学习也脱离不了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环境的影响主要的是来自家庭、社会与学校。其中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当前的,有些是历史的,有些是精神的,有些是物质的。这些外部的环境的影响,从整体上构成了大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在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待人按物,性格爱好等等方面早已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在研究学生专业认识对学习的影响时发现,一些学生的专业目标上有不确定性与摇摆性,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前节所述调查表明,因为其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是高考前由家长决定的。固然家长的意向是综合各种情况后的抉择,但毕竟受家长的学历、经历和对社会与科技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对所选专业的知识的多少等制约,也不尽科学与合理,再加上许多随机因素的干扰,结果,学生入学了,而影响学习活动的“种子”,都是在入学之前已经埋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是很自然的。这一部分大学生应该努力从对专业的“盲目性”中解脱出来,从老师,从高年级同学,从社会的需要等各方面,努力了解自己专业的地位、作用,尽快将自己学习拨入正常运转的轨,家庭的现实影响,还包含物质方面的。高考中榜,全家欢喜,一路绿灯。父母家长缩食,子女出手阔绰,这并不是个别例子。大学生们离开家庭进入学校,虽不完全独立,也是半独立状态,要努力学会如何独立地生活,高消费攀比之风决不可效仿,物质生活上超过一般水平的追求,必然导致精神需求上的减弱。组织生日晚会,花一二百元,而添置书籍教材,才几元钱,就表现出“为难”,这种“极端”的出现,还不值得大学生们思考吗?这绝不应是当代大学生要追求的风貌。而来自家庭的无原则的经济支持与“宽容”,也是不可取的。  
二、社会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复杂些,也更动态化。社会上的舆论、思潮、热点……无不通过各种漂道,直接或是间接地在影响着学校内一切活动,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社会现象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与学习劲头,有两种情形。一是直接与他们相关的。例如,某校在两个系一年级学生中的调查表明,几乎有一半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将来的工作与工作成绩关系不大,将活动能力与人际关系视为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至少有20%的学生认为社交是大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事;他们在注意培养与锻炼活动能力的同时,却不自觉地忽视了基础知识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并满足于一知半解。因之,我们的用人单位,如在量才用人,人尽其才上举措得当,则对大学生的学习将有很好的前摄性影响。另一种情形是间接反映出来的。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他们对自己的国情了解的并不多也不深,困难想得少,对生存与奋斗的艰辛也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但是他们的热情很高,参与意识强,结果,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面前,往往产生一种“失落感”,甚至向相反方向转化,变成精神上的茫然,处处有“没意思”之感。这就明显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活动。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冲击了学校,“读书无用”之风又一次吹进校园,影响所及,在仓促之间,也确使弃学经商的短见动摇了一些人的心。    
   面对社会环境带给大学生的这些影响,我们不能采取对大学生围挡阻隔的办法,相反地,要鼓励与组织大学生们去更深入地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增加他们对社会,人民,国情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社会改革变化的了解与理解,看到社会的主流,摸到时代的脉搏,从而由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来。    
   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热点,往往不是预期与提倡的,它们也大多是来自社会的影响。经商热,出国热,“萨特”是受群体的影响,是一种社会性倾向。热点并不等于失误,关键是大学生们要处理好当前的热点与长远的合理的知识缔构的关系,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重要的是学校环境的优化。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要对学生行为制订一定的规范,这就是有关的规章制度。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环境一种约束性的环境,包括了责任与义务。管理的加强,包括对教室、宿舍、灯光、图书、绿化等等的管理,是为了创造一种更好的求学环境。一般的说,这些都是静态的。
   动态的环境,就是学校的校风与学风。它比那些静态的环境,影响要深刻得多,是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有一种潜在的气势与感染力,常常激励与带动学生努力向上,它与一个学校的传统很有关系,但是现实的种种因素,还是经常对它造成干扰。
   教师的影响也是一种环境的作用。大学生可塑性强,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因而教师严谨的学风,研究中的一丝不苟,教学中的循循善诱,事业上的执著追求,甚至在教学与日常交往中的言谈举止,姿态风貌,无不给学生以无形影响。在其感染熏陶下,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浓厚的认识兴趣,勤奋进取的学习风气来。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而做为学生,在以教师的言谈举止为对象,进行无意或有意的模仿,甚至认同的时候,在尊敬信赖之余,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慎重的选择,真正从教师那里获得支持自己学习的“光”和“热”。
   来自学生自己的影响。大学生们结束中学的生活,但没有结束中学的影响。中学时期几乎全部学习活动被“包”下来的“传统”,使他们不会自己对学习时间进行运筹安排,学习的方法也不当。有1/4的一年级大学生上课不记笔记。有的近50%的学生偶而记笔记,这样松懈的学习气氛是不利于学习的。有的大学生原以为大学是轻松,自由与浪漫的世界,一旦面对不同于想象中的实际状况,加上其它种种暂时的不适,会造成他们情感上的失落。精神上要是振奋不起来又怎能愉快高效的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