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某某浅议中国军备的升级与竞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37:06
大中小 [ 2007-3-5 14:27:00 |By: 不谈国事]
某某:中国向太空放烟花技术  对于这样的喜讯,包括众多军迷在内的中国人为此欢欣鼓舞。高兴之余,便是很本能的分析: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军事勃起的里程碑,不久将来中国军队将包打天下;有高人在冷静分析其背景,即高调公开新式装备的战略意图;有人作山本五十六状,曰:“我担心我们惊醒了一个巨人。”此言如醍醐灌顶,不然我还真不知道米国原来一直昏睡着.......
一、共和国建国至今军备发展轨迹素描
共和国建国后,借朝鲜战争和中苏蜜月的东风,陆、空军武器装备一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以空军为例,J-5、J-6刚出道时与美、苏同级战机出道之日隔不多远,J-7刚出来时曾震惊日本。但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内乱以及保证“两弹一星”系列的研发,中国常规武器的技术进步出现严重停滞。改革开放后,中国军费在80年代徘徊不前,中美蜜月缓解了北极熊的战争威胁,但并没有使中国的装备水平得到像样的提升,反而还使运-10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葬送于买办官僚之手。

等到大气候一变,西方全面制裁中国之际,许多人才如梦初醒。海湾战起,蓦然回首,中国常规武器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差了30年,以海、空军尤为严重。新东西没研发出来,但形势日益严峻的国防要好装备顶着,于是北京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极熊。赫然已成排骨状的北极熊当时正在玩休克,有点只认银子不认人,大批量的Su-27战机卖给了曾经最可恨的敌人、“叛徒”。有官员说,卖不得,他们是黄祸。结果一句话它头就大了:“这儿上十万人,你养着吧。”
老六退役的时候,许多人感慨万千。这是空军史上的好战机,即使是在处于落后的状况下也取得了许多辉煌战绩。但也正是从老六开始,中国空军装备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历史无情地告诉我们:再强的棋子也是棋子,可割可弃,只有脊梁硬才是真的强。枭龙与歼十的横空出世,让我对Su-27(J-11)成为中国空军新一代六爷的担心少了许多。
当然,话说回来,中国国防真正的脊梁,是以“两弹一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战略性国防高科技。每到关键时刻,起决定性作用的都是这些强大的亲生儿子。什么时候常规武器技术能自主地达到一种较全面的国际先进水平,才是中国军事真正勃起之日。
二、对参与军备竞赛的担忧
新装备高调亮相后,无论国人还是异族,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怕引发军备竞赛。一提起军备竞赛,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凡尔登绞肉机,二战列强的超规模对打,美苏对峙以及后来苏联的轰然倒塌。当然,那些事的前因后果都是典型的军备竞赛全过程。战争是可怕的,亡国(亡别国除外)也是可怕的,与其有关联的东西,当然难以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但现实很残酷,任何竞赛都是时刻存在且必须面对的,因为发展本身就是竞赛,无论是在国际社会、人际社会,甚至是生物圈中,放弃竞赛,不仅是在强者竞技游戏中提前出局,还有可能将国家主权委于他人。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面对竞赛,迟早连乞讨的权利都会丧失。
有人用这样的逻辑思考问题:中国军备升级=军备竞赛=中国被美国拖垮=还是不要搞了。对于这样的想法,我很自然地想到前段时间的“屠龙论”,说我中华几千年的龙图腾太嚣张,容易吓着洋大人,还是喀嚓了好。有高人说的好,龙是宰掉了,拿什么来换好呢?建议换成蚯蚓,旁注:此物不会游泳,绝对过不了太平洋!这样“JY”们也许会满意,但其洋主子未必会闲着,还是会继续操心这玩意儿有没有毒,咬不咬人,好不好吃,营养是否丰富,然后隔三差五来核查一番。
要想完全避免军备竞赛,也许只有一个办法:让别人不搞。正如下面这个故事:
在一次制定美国宪法的会议上,有位议员说:“在宪法里要规定一条:常规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5000人。” 华盛顿平静地说:“这位先生的建议的确很好。但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侵略美国的外国军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3000人。”
三、透视军备竞赛
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别给我讲灰姑娘、白雪公主,行不?),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军备竞赛是必须直面的课题。回顾一下历史,浅议几条。

军备竞赛的玩家必须对自己国家有一个正确的战略定位。
这个战略定位是非常复杂的,最主要的应是对国家实力、国家地位、国家发展态势与潜力的定位,另外还有民族性、国内政经文的基础、成分、体制与矛盾。这个定位如果不准,轻则损兵折利,重则国破家亡。
苏联长期在经济基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不及美国的情况下,坚持谋求与美国对等甚至是压倒美国的军事战略地位,进行透支性的军事投入,本来就有的一身裂痕被压得愈发明显,加速了苏联帝国的灭亡。纵然曾经牛逼过,现在看来也只是回光返照。北朝鲜一直很以为自己是棵葱,其“先军政策”使其长期保持力不能及的高军费,人民处于极端的贫困状态,就算是造出了摄氏零下四十七度还能翩翩起舞的生化儿童和塑料凉鞋,何用之有?
军备竞赛玩家必须对自身所处军事战略环境有清醒认识,再根据这个认识制定合适而明确的战略意图。
除了国力的直接对垒,大国在国际上的军事战略环境也是极为重要,这个环境指的是国家所面临的外国军事力量的威胁度、强弱程度和敌意度。根据这些来确定战略意图,即需要用军事威慑来解决和控制的矛盾,哪是主要,哪是次要,什么可控,什么不可控,什么可以化解、转移、转稼。那么在进行军备竞赛时,可选择尽量针对主要矛盾,避免刺激次要矛盾。在军事实力对比的演化过程中,再结合自身实力与所处环境之变化决定竞赛策略。其间主、次要矛盾可能会出现相应变化。

还是要说说好强的毛子,丫太喜欢啃窝边草,对待盟友只是简单地用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加以控制,其重要盟友在集团内不仅不能分得足够红利,反而极易受到威胁。苏联军事人员(不含边防军、内卫军)1965年为331万人,1976年为427万人,同期美国总兵力却由266万人减至208万人,中苏反目给苏联的损失与压力可想而知。
也有些干的不错的例子。法国大革命时期,美国介入欧洲争端,招来了第二次美英战争,遭受了惨重损失。从门罗总统开始,美国将注意力转向拉美和太平洋,力求避免刺激欧洲列强,用很小的代价,为后来的称霸世界打下了最好的底子。普鲁士铁血宰相指挥下的德意志帝国统一三步曲,其对当时普鲁士战略环境的操纵和对军事战略意图确定的高明更是令人叫绝。至于倭国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前的军备竞赛,在这方面也是下了很多工夫的,虽然有点赌的意思(也正应了一句话:久赌必输)。
还有军备竞赛必须要达到对自己有利的战略效果。
军备竞赛中往往伴随着军备均势的维持和打破。要维持均势,就要对试图打破均势的一方进行遏制;要打破均势,就要对试图维持均势的一方进行威慑。很多情况下在这之中的因素非常之多,如果你不是足够强大,对这些因素就不能忽视。那么在针对维持均势或打破平衡而进行的军备竞赛中,必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包括投资与风险;当然也存在利益的回收,现实的,以及长远的。

针对一个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或不可能达成的战略效果而进行的军备竞赛,对于一个军事实体来说,无异于无底洞。“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之所以说美国进行越南战争和苏联的侵阿战争是错误的,原因就是这样的战争花费太高,又没有收回足够的利益,达到预设的效果。军事力量保护下的既得利益也是对军事投入的回报。
需要说明的是军备竞赛既是国防的一种形式,也是外交的一种形式,与国家的外交相辅相成,是一种辨证的关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军备竞赛与外交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外交上相互制约的失败,往往用军备竞赛可以成功,例如日俄战争后美国派大白舰队访问日本;而军备竞赛进行到两边都觉得苦恼时,又可以用外交来解决,例如1972年美苏反导条约的签订。
四、对中国军备竞赛策略的浅析与展望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参与军备竞赛的实际情况:就中国实力而言,属当今世界“一超四强”格局中的一“强”,拥有相当的实力,但与世界霸主的实力差距,不止一星半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美国构不成威慑,对美国我们拥有相当的威慑能力。那么这一点说明了我们在进行军备竞赛时,既不可不自量力,事事与首强比拼,也不可臣虏自认,马放南山。我们要把自己定位为地区(东亚)内有决定性影响力,在国际上影响有限但需要有所作为的大国。

就中国的军事环境而言,面对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原因不作赘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面对的却基本上不是台湾军队,而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它随时可以动用常规军力对中国本土进行沉重打击,而中国想对美国本土进行攻击,就必须使用战略武器。除此之外,中国还与日本、印度、这样重量级的对手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与东盟国家存在的南海冲突也早已浮出水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随时可能在与中国的冲突中得到美国某种程度的帮助。国际上中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但与美国的势力无法相比。(全球四大和平死结中国旁边有三个半,瀑布汗ING……)
找到了中国的主要军事对手——美国,就要开始想与之展开军备竞赛的策略。因为实力的原因,中国当然不可以与美国进行全面的军备竞赛乃至于军事对抗,但是进行部分的竞赛却完全可以。选择哪一部分来开展竞赛呢?这个必然就是战略攻击武器,也就是光子在伊拉克找了四年之久的那种性质的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自美苏争霸开始,两国在战略性武器方面的竞赛就进入白热化的地步。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战略,美苏双方用同归于尽来相互威胁。在这种思维下,全世界在核冬天的阴影下战战兢兢地过了大半个世纪,被称为“恐怖的和平”。当然,恐怖的和平也是和平,比战争和单向核讹诈要好,但美国誓死要消灭这种平衡。在自己从越战泥潭中拔出来后,苏联却陷在阿富汗了,里根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确保安全”的核战略。

什么叫“确保安全”?这就是传说中的“高边疆”,极盛帝国的边界,目的是让他人无法企及。在古代,长城就是高边疆;二战时的马其诺防线也是高边疆。建造高边疆的国家当然必须拥有极强大的实力。美国恃其强大,想把其他国家对自己的威胁彻底抹去,于是开始致力于自己的高边疆——星球大战——后来变成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于这一点的自信非常之强,2001年,有恃无恐的美国退出了反导条约,结束了这个自己当年费尽心力建立起来的安全保障,向军事单级化阔步前进。
那么以我们目前的军事实力基础和综合实力基础,只要做到突破美国的高边疆对美国构成战略军事威胁,我们就赚了,而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历史证明,高边疆最终都会被突破,长城、马其诺、巴列夫都是前车之鉴。美国目前在建的高边疆,防不了多次变轨,防不了多弹头,激光反导技术远未成熟,无法将中国拥有自主且相当强大的战略军事力量拒之门外,这样就使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存在重大顾虑。中国军费占GDP比例远低于美国,再考虑中国东西比美国便宜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原来我们能做到的,以后同样做得到,并且不会太费力。
那么在常规武器方面,可预见的将来可以容忍中国的武器技术水平比美国低一个档次,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是世界霸主,也不是世界警察,能保住自己一方水土并有所发展就够了。在目前的军事均势没有出现质变性改变的迹象时在军事上花钱太多就是浪费,因为收不回来或者利率太低。我们完全可以把钱用在发展与积累上。只比美国落后一代(过些年也许是半代)的自研装备,对付周边国家军事威胁已经足够。常规武器的技术进步方式,我赞成中国三管其下的引进——仿制——自研策略,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一定要注意的是,自研那一步才是核心。
大国纵横捭阖,小国朝秦暮楚。
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往往会体现为军售竞赛,小国(含地区)的军备竞赛往往体现为军购竞赛。这一点上我们的进步巨大,但要做的还很多。前方布满荆棘的光明大道太长,但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们必须学我们的汉唐先祖,勇敢而坚毅地走下去。